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儒学一变孔孟传统风格,以心性为核心建立起人生哲学体系,后人把这一代儒学别称为“理学”。理学家纷纷援佛入儒,借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朱熹吸收了佛学天台宗的“实相”说、“性恶”说和“一念、三千”等理论,建构起自己以“天理”为本体的、以“理一分殊”为特色的人生心性学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佛教调心理论与心理健康为主题进行研究,说明佛教确实能对促进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发挥很大作用,而佛教与心理学的结合确实是解决现代当代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氤氲瀰漫于康有为、谭嗣同思想中的佛教主观唯心主义是人所共知的,章太炎理想主义地鼓吹建立以唯识为宗的新宗教,“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①,也为人们熟知。可是梁启超终生不懈地弘扬佛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在近代鼓吹佛学,使之资产阶级化,他的作用决不在上述三人之下。在他目迷五色变幻不已的思想体系中,佛学当然还不是最重要的成分。但无可否认,在强弱不等、色彩不一的政治折光下,他的佛学思想顺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发生过有规律的谐应。本文试图评述:以思想善变著称的梁启超如何以佛法为权法,应机说法,在不同时期作不同的运用。意在通过这位擅长比附穿凿而又自认思想来源浅(?)的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贫困的哲学,说明这个阶级在其短促上升时期哲学的贫困。  相似文献   

4.
何振岱因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自青少年起就信奉佛教。其佛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即世俗信仰的礼佛祈安;其二是与僧友多有交游,有诸多诗词唱和,常怀方外之想;其三是三教融合,以儒学戒慎修身为指归。何振岱的佛学思想,是人间佛教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5.
谭嗣同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曾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这既与他个人的生活阅历、性格特征相联系,也与他对佛学的理解及时代局限有关,更与他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和认识方面的片面性、直线性不无关系。总之,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受到佛学思想的渗透,这是在变革现实中改良主义的思想家为寻找思想武器而演化出的悲剧,是这个阶级的哲学家直面社会历史现实时在理论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寒山子佛学思想独辟蹊径,它以禅宗“净性自悟”说为主导,以天台宗“观心”实践说为途径,以创新为旨归,从而使其佛学思想成为台州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  相似文献   

7.
8.
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对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进行现代意义的阐释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本论文即从比较诗学视域,来谈谈对《文心雕龙》进行影响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接受佛学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刘勰怎样创造性地借鉴佛学思想,创造出独步前人、有巨大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的佛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由一个郁闷的儒生到崇尚佛学解脱心理困境,既与其个人经历有莫大关系,也与其平生志向有关。接受佛学不仅使他得到新的思想营养,还使他得到温暖的人际环境和新的人生境界。他所吸收的佛学内容如“无我”、“平等”、“心力救世”等,是他解脱心理困境和拯救社会的主要思想资粮。  相似文献   

10.
鉴真大师是著名的东渡弘法高僧。鉴真大师的佛学思想主要是律宗的思想,同时也深受天台宗思想的影响,是以律宗为体、天台宗为用的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11.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中期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是明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受佛学的影响较大,探讨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实质,了解佛学对于中国儒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现实意义。 一、王守仁学术与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对王守仁教育与学术思想历程的总结是:“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辞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  相似文献   

12.
佛学思想对苏曼殊的诗歌影响巨大。受“苦”的理论的影响,他写出了许多悲凉凄清的苦情诗;受“菩萨行”观念的影响,他创作出了充满激情的革命诗篇和悲切的爱国诗篇;受“色”“空”思想的影响,他最终冲破情障、勘破红尘;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闲适诗境界澄明虚静,富有禅意。  相似文献   

13.
刘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佛学思想属于大乘空宗派别;在其眼里,儒、佛二教殊途同归,本质并无区别;《文心雕龙》的撰成,在写作思路和文学观点上受到了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女作家吕碧城主要以文学名世,然而她的文集中有不少佛学论文,这些论文集中体现了她的佛学思想。吕碧城佛学思想特征在于将佛学与科学、民智启蒙、平等意识、女权思想等相互融合,而这也是近代佛学思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僧肇佛学的终极性概念“宗极”并非存有论意义上的本体,而是主观性宗教境界。它与现实生活世界是体用一如的关系.达到这一境界的圣人人格的特点是能够“即万物之自虚”。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是“穷理尽性”,也就是即俗显真的过程。《物不迁论》由万物迁流的现象显现出宗极境界的常住不变,为这种“穷理尽性”提供了生动具体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瞿秋白十六、七岁时切磋佛学,研究过《成唯识论》、《大智度论》等佛学经典。这对他早年思想有深刻影响。瞿秋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这种影响还残存着,就义前他要“斩断尘缘尽六根,自家且了自家身”,就是这种反映。但他钻研佛学的结果,不是脱离实际,不是避世厌世,而是“回向”实际,为了“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净化社会人心,使人积极向上,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佛学文化观是以佛教唯识宗的哲学为基础的,他通过对唯识宗的分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并以此作为评价西方,中国,印度三大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除了用唯识宗的哲学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之外,梁漱溟还将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从性质上做了根本的识别。他认为西方哲学的研究在于求知,而佛教哲学的研究在于求无知。因此,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不同的哲学。梁漱溟崇尚佛教唯识宗的目的,旨在宣扬直觉主义,因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佛学文化观是以佛教唯识宗的哲学为基础的 ,他通过对唯识宗的分析 ,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 ,并以此作为评判西方、中国、印度三大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除了用唯识宗的哲学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之外 ,梁漱溟还将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从性质上做了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西方哲学的研究在于求知 ,而佛教哲学的研究在于求无知。因此 ,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为根本不同的哲学。梁漱溟崇尚佛教唯识宗的目的 ,旨在宣扬直觉主义。因为在他看来 ,只有直觉才能认识宇宙本体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叶以来,由于西学的输入和民族危机的深化,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宋明以来就已经形成的以理学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会同的格局正在呈现出缓慢解体的趋势。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一道,都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动荡、大困惑、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历史转折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在当时的思想界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被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又被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历来被认为带有作者曹雪芹自身的自传色彩,贾宝玉最终遁入空门的结局也昭示了曹雪芹的佛学思想。贾宝玉这个具有佛性的人物,其思想中的佛学内涵对于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