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指导在教学中起着全方位的制约、影响作用 ,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启发、指导 ,必须抓好“导”这一环节 ,要“导之以疑”、“导之以法”、“导之以美”。  相似文献   

2.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3.
4.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引入美育,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感受到赏心悦目的快感。通过审美教育,达到让学生表达美、创造美,进而培养审美个性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应理所当然地承担语文教育所负担的审美教育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加强审美渗透,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中学的一门主课.也是美育的载体,语文教材中储存着许多审美信息。蕴藏着强大的审美潜能,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然而.在某大学调查高中课程时.大多数学生把语文课列入仅次于政治的第二门最不感兴趣的课程.甚至社会舆论也把语文课说成是“误尽天下苍生”。据权威人士也解.语文教学处于如此难堪的境地,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科由于不仅具有普通意义上的工具性 ,而且有其综合的“人文性” ,所以决定了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 ,其辐射面之广与其学科的人文性、社会性是相应的。因此 ,着手以下三方面的教育 ,就好比具备了色彩中的“三原色”———红、绿、蓝 ,在不同的环境调和下焕发出灿烂的光彩。知识能力着重创新教育 :绿色生命语文教育从技术角度考察 ,是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两结合。学习是继承 ,运用是继承中求创新。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发…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就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让学生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从而形成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之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往往是语文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将语文教学视作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工具。语文教学,已成为迷失了“美”的伊甸园。如何鼓励中学生向着身心健康的完美人发展?这一重担应由语文教育担当起来。因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精神和心灵,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将语文教学提到审美的高度上来.语文教育方可真正成为人生的教育.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和协调发展,才能回归自由的伊甸乐园。  相似文献   

10.
语美育是在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活动。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教学严重忽视了美育,导致学生审美素质普遍低下。我们有必要在农村中学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其模式为激情入趣一一体验探究一一领悟反思一一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必须紧紧把握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来制定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审美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审美感受性和参与审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13.
王瑞平 《甘肃教育》2001,(10):30-30
中学语文是一门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过程。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对于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现状的分析其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和负面影响冲淡甚至抵消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效果。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利益不断调整,社会矛盾不断整合,国民素…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顺是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混沌现象,从学科特点和教学主体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认识和对待这一现象,以利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李润霞 《天津教育》2003,(11):44-46
语文教学中,诗的失落是当代教育急功近利的表现,应试教育更导致新诗教学现状堪忧,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而新诗教学又几近教改研究的一处盲点,广大语文教师对新诗教学普遍感到难以下手。本刊特约一些在中学新诗教学和研究方面富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开展一系列笔谈,希望能对新诗教学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王新民 《江西教育》2003,(23):26-26
揣摩语言,感触底蕴,体味语言美对于课文中的语言,只有经过仔细揣摩,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和领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把月亮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样倾泻,又无声响,突出了一种幽静美。也是在这篇文章中,许多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时又加强了语意,使文气舒展,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体现出作者将文字美提升到了一种相当高的境地。品味语言,还要体味它的节奏、声势,引导学生在诵读…  相似文献   

20.
一、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有自己体到的情感才会真正让人心动。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参一的标准宣讲、灌输,而不能使学生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那么这种教学无疑是令人生厌的。教师可以调动各种段来营造情境,让学生入境,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即人们常说“触景生情”。例如:通过生的朗读、动情的表演、多媒体的演示等手段,但这些手只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表层感受,不能深刻地作用于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在深入把握教材所蕴涵的情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出贴近学生体验教学环节,使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