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6):123-125
随着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本文以英汉双向翻译为例,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译入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对翻译策略和译文语言层面的影响,以期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自觉地认识文化的差异,更充分地理解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译入语语境对翻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对原语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阻塞和过滤,导致翻译中不可译现象、文化信息丢失、文化信息调整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译入语语境对翻译的这些制约作用.导致了各种翻译技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笔者借助于Gideon Toury的面向译入语(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中有关翻译规范的理论,拓展成为译入语文化规范的概念。通过分析《狼图腾》英语译文Wolf Totem对于原文中主题之一狼意象的表达所出现的微妙变化的现象,考察研究了译入语的相关文化规范,进而得出译文所呈现的相对正面而又被简化了的狼意象是为了形成对译入语读者而言可接受的翻译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译者隐形体现了现当代主流翻译理论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成功的名著译作中,译者必然是隐形的。译者隐形的成功名著新译更加“与时俱进”,因为译者隐形于幕后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感觉,这种感觉犹如原文读者通过原语阅读原文,这样的译文因而更加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谢天振编著的《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以下简称为《隐身与现身》)为出发点,从当代译学发展的角度,对译者、翻译和译论的"隐身与现身"进行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译者的"现身"是传统译论发展到当代译论的转折点,研究者应当从新的立场看翻译,结合案例用新的视角去看待译者的身份.文章将结合《隐身与现身》的观点,从...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项涉及语言、文化、民族、地域的复杂活动,翻译过程涉及诸多因素,文化可译性限度问题在翻译理论中饱受争论。文化差异确实阻碍着民族、地域间的跨文化交际,但由此产生的不可译并非一成不变,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可译性限度正逐步缩小。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更应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再造文化”实现“翻译文化”。文中详细阐述了文化融合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实例论证了可译性限度缩小趋势,以期拓宽和深化研究文化可译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罪数》译本为例.从译入语文化语境的两个方面:中国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和清末民初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程小青早期侦探小说翻译所受的影响。对当时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考察,发现程小青受其影响.为了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对福尔摩斯和女性的形象塑造适度中国化;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发现程小青受其影响,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为了译本在当时能够被接受,科学地应用翻译策略,其早期译著因此受到知识阶层的广泛欢迎,为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今后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侦探小说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翻译教育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地位薄弱甚至缺失,但“译”在基础听说教学中具有天然的制控作用,要正视“译”在听说训练中的客观存在和价值,老师可以借助“译”来打好学生的听说基本功,要善于将“译”融入到日常的英语听说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英汉两民族思维习惯的不同以及英汉两种语言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对此,简释在英汉互译时发挥译入语优势的一些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为沟通的需要而进行的.译者是联系译出语作者和译入语读者的纽带.译入语文化及其读者以及译出语文化是影响译者翻译取向的一些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操控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受控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控学派理论认为,翻译是对源文本进行的一种改写,是一种操控活动。而在翻译这种操控活动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受控对象,译者、文本和目标文化。译者受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文本受译者的操控,而目标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方面受到译本的操控。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动态的语言转换过程。影响翻译的因素很多,林纾译本《现身说法》从译者生活背景、译者主体性和读者期待等三方面探讨了林纾译文“不忠”的原因,进而指出“忠实”不应该是评价译作价值的惟一标准,能否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潮流、能否推动译语文化的发展才是我们评价译作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类离不开交流,翻译是处于异质文化中的人们进行相互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翻译工作促进了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但是翻译本身也受到了文化的影响。文化背景和底蕴的巨大差距,往往制约了翻译的质量。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并指出翻译工作者在克服这些影响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翻译既是跨语言的活动,也是跨文化的活动。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反映文化才有意义。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通晓两国的语言之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才能做到不仅语言意义上等值,而且文化意义上亦等值,使翻译流畅地进行。笔者在文中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就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翻译作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翻译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哲学术语。主体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主体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描写适合对翻译主、客体的描写。翻译主体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人,即译者;而翻译客体是译者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利用哲学观点,探讨翻译主、客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关系,旨在使译者准确地把握翻译客体的多雏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翻译主、客体达到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关于直译与意译孰优孰劣,自古以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英汉互译中,语境、文化差异、译者理解能力与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翻译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病,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管理混乱无序,根据许建忠教授的《翻译生态学》的观点,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几个译例,说明由译者、翻译市场、翻译监督机制以及政府和政策指导等生态因子构建的生态环境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跨文化交际的双语活动。语言轮换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翻译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超文本成分这一概念渐渐被应用到非文学领域研究中。新闻编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不仅受控于意识形态和中西媒体价值观等不同因素,同时还受到读者的知识结构与读者期待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超文本概念引入新闻编译研究中,以《参考消息》的编译新闻为例,探究在具体编译新闻活动中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超文本因素,更好揭示新闻编译工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