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做了清晰的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界定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纵观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堂无生气,学生无兴致。  相似文献   

3.
蔡佳妮 《科技风》2011,(19):212
本文就当前我省技工教育语文课程设置缺乏综合实践活动,从理论依据、具体操作、实施成效等多个方面对技工教育语文课程推行"课堂十分钟"进行实践探索,改变单一的"听讲"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秦敏  刘武周 《内江科技》2018,(1):123-124
高职语文课程是校园文化的基石,校园文化是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背景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本文以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探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主要载体、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卫萍 《知识窗》2009,(9X):27-28
<正>细观现今的语文教材,你会发现很多文章都具一定的思想性:爱国、诚信、宽容、谦让、孝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道统一,以文载道"。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改变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称"语用"。本文从品析字词、挖掘留白、续编文本三个方面,探讨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新课标》把语文课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鲜明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文化性、人文性。的确,这无疑给语文教育者明确了目标,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文说"是当今世界人文主义教育思潮风起云涌的有力回应,强调人对世界的优先地位,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情感的和谐、环境的熏陶和内心的体验,注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的表现.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学弄得山穷水尽之际,"人文说"的提出,另辟新路,开启了人们心灵的尘封已久的窗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构建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课程"是在当前语文课程核心功能失当,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师无所适从的情形下,我校语文教研组自下而上,经过反复论证而确定的语文教研主题,意在恢复语文课程熟练"运用"口头与书面语言的核心功能,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坚持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开展语文教学。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是语文教学的本体内容,引导学生将本体性教学内容从认知、实践到迁移、运用,最终实现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学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辉明 《知识窗》2010,(4X):66-6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在传统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科学地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的变革和发展."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上海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口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至今已有七年。中高职贯通并不是中职和高职的简单叠加,它需要打破原来的中高职在教学中的各层体系的结构,重新按照五年一贯制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设定。语文课程同样面临设置和衔接的诸多问题,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如何体现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再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两个衔接"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中高职贯通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路,从而使语文课程充分发挥"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这里强调的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语文系统知识的传授,把语文课程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目标。所以加强课外阅读体现了语文教学素质化的要求,是实施"减负"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底蕴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只有认真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要求,制订阅读计划,加强阅读指导,提供阅读阵地,开展阅读活动,落实评价细则,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实施,实现课外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出,强调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与时俱进,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从而拓展语文课程内涵.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课内外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低年级学生存在着表达不清楚,说话不完整,没有重点等特点,他们急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