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作为一个有着时空广度和人文厚度的历史人物,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近年来,对于文化问题的关注日益升温。而费老对于文化的研究,从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宽阔视野和独特角度出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是在晚年,费老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注重吸收国外优秀的科学精神,认真思考文化的社会性,经过数十年思考与研究写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大力倡导"和而不同"文化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文化自觉"理论,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对话与文化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费孝通的文化观,不仅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我1956年步入学校门时,首先阅读的是1955年出版的《胡适思想批判》第一至四集。因此,长期以来,胡适在我的学习、研究和讲授哲学中总是作为批判的对象,这不奇怪,因为在当时的哲学界,对胡适的批判已成为历史的主旋律。当然,对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应该批判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胡适,这方面我们做得很不够。正如人们并不因为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者,而拒绝他所提供的深刻而有价值的辩证法一样,我们在泼掉胡适哲学思想中的脏水时,是否也应该十分认真地、审慎地剥茧抽丝,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剥离某些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吴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吴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李伟民吴宓一生最看重的是他的学者地位,即他以学者的身份引进西方人文主义,改造甚至重塑中国传统文化,借以形成实践他理想中的新文化的思想。他的一切行动、思想包括学术、文学、教育无不是围绕这一身份而展开的。吴宓又是我国最早学习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4.
试评胡适的文化惰性折衷论刘国华一胡适在1919年说:“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的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多里路,大多数人也...  相似文献   

5.
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功能主义人类学,从"需求"的角度阐释文化的功能,开创"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学科对话的方式探索文化的源头,对之前人类学家关于"文化"的探讨做了实践性拓展。本文主要从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的阐释、实践及比较方面的理解入手,着重分析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探讨出其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后续人类学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严复文化观研究李承贵美国学者本杰明·施沃茨写过《严复与西方》,①意在通过严复的西方见解,反省他们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谋求文化进步的国家应有的态度。相反,严复在祖国的际遇颇象他从英国留学归国后的情形,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席卷华夏的中西文化大讨论,...  相似文献   

7.
方静 《文化交流》2006,(5):32-35
在安徽省绩溪岩邑西端,有个美丽又极具徽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上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先生的故居就坐落于此。近年来随着胡适学术思想研究的升温和各种学术观点的活跃,每年有万余人次不同层次的来访者前来缅怀胡适先生。他们中有来自海内外的学者、教授,也有普通的学生、农民、工人和商人。立在乡人心中的丰碑上庄,古称上川,距县城39公里,是个有着上百户人家的胡姓村落。100多年来村中外出经商者众多,加上本埠里坊商贸繁荣,曾雅称“小上海”;又因为这里是胡开文徽墨创始人胡天注的老家,人称“徽墨之乡”。据史料记载,上庄还有一个以…  相似文献   

8.
胡适与体育     
乐思蜀 《文化交流》2008,(12):42-44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残奥会相继在北京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极大地激发起了全国人民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同时也使我们国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与刮目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意象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问题史文学研究中比较文学研究侦探式的眼光使胡适文学革命与美国意象派的某些可疑的纠葛被过分地凸显出来。美国学者方志彤在《从意象主义到惠特曼主义的中国新诗:新诗试验的失败》提出,引发了文学革命风暴的胡适的“八不主义”受到了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中三篇有关的宣言与论文的影响:一、庞德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AFewDon’t);二、洛威尔的《意象派宣言》(ImagistCredo);三、洛威尔的《现代诗的新面貌》(NewMannerinModernPoerty)。“总而言之,(胡适的)八项主张是受到了意象主义的启示,这是不容轻易否认的事实。庞德是一…  相似文献   

10.
留美学友 1910年7月赵元任和胡适同时在北京报考第二批庚款官费留学美国,赵元任在榜上名列第二,胡适列第五十五名。这一年8月16日,包括胡适和赵元任在内的这一批青年学子共71人,从上海乘轮船赴大洋彼岸的美国。  相似文献   

11.
李锡明 《文化学刊》2023,(2):120-123
张岱年大师,是国内当代最知名的思想家和哲理史家。他的“综合创造论”系统,卓然自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际思维讲坛,迄今仍放射出真理的光辉。在文化思想方面,张大师力主以新唯物论为根基,综合应用唯心论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借鉴解析学派的思想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综合,并以此为思想依据,从而创立了新发展的“整体创新”的新文化观。本文以文化和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角度,分析了张岱年哲学观和文化观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述了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乃是二者的有机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以渭北高原悲怆激壮的社会变迁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以鹿兆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和以田福贤等国民党官员步步走向腐败为社会政治主轴,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白鹿原人坚定自信的生活信念为心理文化线索,以朱先生沉稳自若一以贯之的儒家思想为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西戏剧关系的第一块里程碑——胡适的《终身大事》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胡德才有人称胡适是现代中国各种文化运动中的一味“甘草”,无论哪一剂药里都少不了他。①这大概正是创业者常常具有的品质,不过胡适确是很突出的一位。胡适虽然自称文学只是他的“娱乐”,...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一下 2 0世纪儒家人文学的发展 ,就会发现一条由思想到学术 ,亦即从新儒学体系的建构到儒家文化的学术研究的演进线索。这表现在 ,不仅本世纪几个著名的新儒学体系均产生于前期 ,而后期则极少此类建构性努力 ,而且 ,新儒家本人亦多有由思想到学术的学思历程。对此 ,人们可能会满足于从社会—政治、历史的变迁层面来解释 ,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 ,贺麟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自觉开始了这一转变。贺本人以一种非建构的态度对待儒家思想的现代开展 ,作于抗战时期的《文化与人生》就是其具体表现。只是他对于儒学“现代化”所具有的方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在经历了身前身后的荣辱毁誉、回环起伏之后,正逐渐被人们当作一个巨大的文化现象来破解和诠释,这自然是由于他的一生,包藏演示了繁多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人生内容,常人难以企及。郭沫若创造了自己的伟大,也常常令自己蒙垢或难堪,悲剧和喜剧,都出自同一个思想主体。这种局面,无疑地和世纪性的两大因素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紧紧相联。在不平凡的生命历程中,郭沫若独特而果断地处理了传统与外来这对时常冲突的文化,构筑了自己的文化世界与人格系统,并以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和典范性,涵容展演了一大类现代中国文人的文化思索与文化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文化心理模型。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已经成为一个关于文化和文化人的珍贵标本。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作用,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频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包含"文化"的字眼。这是我们党回顾过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所作出的重大战略考量。因此,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时代特色及价值目标指向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观的丰富内容及逻辑构架,为其当代实践及延伸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列宁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为指导,并与俄国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观。列宁的传统文化观是以苏维埃俄国文化环境为背景,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俄国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形成,对发展苏维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苏维埃政权的文化实力,发挥了指导作用。研究和实践列宁的传统文化观,对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强 《文化学刊》2012,(6):49-56
史华慈作为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对人性的奥秘、人的吊诡性存在、人的有限的自由以及人的复杂性的意识活动充满关切。正是基于这种关切他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看法,一方面他持"弱势的、谦虚的文化整体观",不满于对不同文化作出诸如"x文化"、"y文化"的僵化、粗暴论断;另一方面提出"文化导向"说,反对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结构"或"文化蓝图"说,主张人既会被文化所限定,同时又有有限的自由,促进文化导向的丰富和拓展。在比较文化思想上,他认为古今中外的人分享了某些共同的关切,文化是围绕这些关切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因而具有比较和沟通的可能。通过这种比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丰富我们共同的经验,增加人类应对当今一些挑战时的选择余地。因此,真正的文化比较应该深入到问题意识的层面,以韦伯式理解走入人类经验之海。以这样的文化观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史华慈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独特面貌,对于我们反思传统,寻求其当代价值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西对应点     
著名电影导演李安的传记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李安的台湾编剧在描写当地小资生活时,提到剧中人物翻阅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但到了美国编剧那儿,这个无足轻重的细节被改动了,昆德拉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原来,昆德拉是中国小资的最爱,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均如此,但美国小资不迷昆德拉,他们的相应偶像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倒不是这两位作家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而是两者的受众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阿伽西继承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思想,并对科学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进行批判性的理性分析,形成了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思想理论。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是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探寻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追寻多样性中存在的共同价值,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对话,积极应对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挑战,最终促进科学文化进步。本文尝试对阿伽西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目的是阐述阿伽西的科学文化多元论的科学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文化向度理论的思想贡献及其科学慰藉的局限性和多元论标准的不确定性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