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M-learning——当代外语学习方式的崭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Learning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必然与一直走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前列的外语学习息息相关。文章解释了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阐述了M-learning应用于外语学习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国外移动技术应用于外语学习的诸多研究,指出移动外语学习的研究和探讨需要外语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学习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学习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学习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本介绍移动学习与移动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而指出移动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学习社会化与终身化进程中一种重要的新型学习范式。  相似文献   

4.
远程教育经历了远程学习和数字学习阶段,正在走向移动学习阶段。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电话在我国的普及,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于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现状、移动学习系统的技术平台、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是教师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学生利用便携式的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利用移动学习便捷、及时的特点,在分析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形式,尝试将移动学习技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从而找出更适合终身学习者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形式,尝试将移动学习技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从而找出更适合终身学习者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一种崭新的远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应运而生,它让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的做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为成人教育开辟了新途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经历了远程学习(d-Learning)和数字学习(e-Leaning)阶段,正在走向移动学习(m-Leaning)阶段。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Internet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电话在我国的普及,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结构和优势进行了论证,并对其不足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浅谈移动学习形式在开放教育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放教育恰恰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文章提出移动学习形式的独特性在开放教育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一般非语言学科而言,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更适合外语教学。文章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和外语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overview of studies on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FL) during the period 2007-2019. In the review, keyword and reference searches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d select empirical studies during the review period. Thematic and frequency analyses were employed on the data. This identified methodological trends and research outcomes in the reviewed studies. As shown in the results, most of the reviewed studies use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obile CFL learning on formal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These studies document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mobile technology has on CFL learning. Their attention is primarily on the use of mobile learning in Chines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language skill development and mobile seamless learning.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support continuous mobile assisted C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ject, including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mobile application (referred to as application hereafter) for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a bilingual primary school. The application was designed for iPod Touch Apple technology with the purpose to facilitate learning of a fundamental set of 200 Chinese characters. The project was a coordinated effort of experts, including an instructional designer, a software engineer, a Chinese language expert, and classroom teachers to develop an experimental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application for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his paper reports how the project team explored experienc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developed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nd how these inform design of th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The final outcomes of the project include a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applic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sign and use of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other similar contexts.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式各样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应用,移动学习成为近年来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整体上,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趣味性对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意愿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移动学习活动和开发移动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移动通信设备的易用性、有用性与趣味性等潜在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移动技术的进步,手机等便携式小型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快速发展。基于移动学习理论,阐述了移动学习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原则,提出外语教学的多种移动学习方式,构想支撑移动学习模式的外语移动教学资源平台。移动学习模式对传统外语教学带来了挑战,这些挑战对改进传统外语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远程开放教育微型移动学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日益普及,微型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型移动学习使学习者进一步摆脱了传统网络学习方式的束缚,更能够契合当前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开放方教育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已经凸显了它的技术和功能上的优势,为外语教学所需的情境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提供了无缝的技术和环境支持。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作为数字化学习的延伸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协作性。基于移动学习的特点。本文论述了外语移动学习的优势,构建了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外语学习环境,并分析了面向功能和面向教学环节的外语移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3G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而社会性网络服务(SNS)作为一种互联网方面的新型技术正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本文首先对二者各自的特点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二者强强联手的可能性,从而对构建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SNS移动学习平台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