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中,而网络更是语言发展与衍生的重要场所。大量网络用语的使用,使语言不断进步与扩大,语言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词汇则是语言的组成部分,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主要从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词汇等结构来解析网络用语,于此作者着重探讨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组合规则,除了人们普遍关切的语法、修辞规律以外,还有一种潜在于人们深层意识中的特殊的也是重要的组合规律,这就是约定俗成的语用规则。所谓语用规则是指某种因社会习惯而形成的语言要素之间的一种稳定的联系,是一种语用规律。分析语用规则存在的根源及其类型,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展语言研究的范围,深化语言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语言也随之而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微简历"等等被称为"微语言"。由于其有限形式无限信息、瞬间流动、载体电子化、生长快存活短等特征,得到社会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网民们的追捧。在分析微语言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目前存在的微语言用语失范现象,主要包括语音失范、词汇运用失范和词义失范、语法规则失范、图形符号失范等,以期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中流行的“严重”一词进行词义和用法的描写分析,探究“严重”在网络用语中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这一现象,并从语义基础、语言的“更新”以及语用者的心理等方面对其作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网络,这个倡导时尚的空间,有着一个多语混杂的语言世界——汉字、外语、数字、图形、符号、表情……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网络用语经常会闪现出网虫们智慧的火花,特别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个话题时,常常会达到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弊端——网络用语中大量的错别字,不仅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现象,而且还严重地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所队,了解网络用语,对规范和引导网络用语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小句中枢的视角,对当前流行的一种句法结构“很X很XX”进行考察,分别从语言和语言认知心理的层面进行描写,考察其语义关系和语用价值,体现小句中枢的理论在实际语言现象分析中的指导性意义。并对当前网络用语的文化心理和其产生存在的理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认为,海德格尔执着于用语言显示存在,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摈弃语言才能把握“道”本身,其实,这是武断的结论.海德格尔和老庄都试图超越主客二分,他们都反对用主体性的语言来把握“道”和“存在”,推崇自然流露出的“无心之言”.此外,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语言观也有很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命题使得“存在”这个终极视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本性.而在老子、庄子看来,某种语言是否能够开启道境,不取决于它的形式和修辞手法,而取决于言说者是否去除了“成心”.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语言观差异的根源是中西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西方,“存在”必须通过语言呈现,但由于西方的日常语言本身预设了主客二元对立,所以海德格尔不得不借助于类似于汉语类比思维的“诗言”来彰显“存在”.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大多有一定的词汇、结构及规则,即“词汇和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即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差异这一角度来从事英语教学,就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英语的实质,从而很难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这是因为,词汇和语法结构只是语言的外部显性特征,是语言的形式,而语法的内容实质在于它是人类社会文化、思想情感等意识形态的载体。“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具有社会性,它从各个方…  相似文献   

9.
要使汉语更加规范,关键一点,是减少并淘汰那些不规范用语。不规范用语是指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可事实上,语言是很复杂的,判断其正确与否,有时除看语法,还要看语言习惯。因此,规范汉语,除包括符合语法的用语外,还应包括符合习惯的用语。语言作为一种服务于社会的交际工具,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相应地派生出一些新的词语和新的用法。这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差不多不断改变的状态中。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和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就要求语言用工作需要的新…  相似文献   

10.
如何衡量语法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Larsen-Freeman认为,语法不止是一种语言知识,更应该看成是一种技能,是具有意义的、动态的系统。她指出,语法具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一节语法课好不好,主要看这三维目标有没有达成。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想达成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则需将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结合起来。 Ellis(1994)指出,显性教学是指“给学习者语法规则,然后加以练习”;隐性教学则指“学习者从所给的例子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弊端,如何扬长避短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进行选择,从而让显性法和隐性法互为补充,实现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下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语法公开课,探讨如何结合显性和隐性教学法来平衡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有效地达成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effect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including the wide use of ungrammatical sentences in Chinese writing and the forms of thinking in English reading.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logic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ntributes to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English language on Chinese thinking.  相似文献   

12.
语言通过不断的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生态环境。语言的变异与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与语言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生态环境中的多样化因素导致了语言变异的产生。在语言变异与语言生态环境的互动中,语言变异不仅能维护语言生态,保持语言的活力,同时也能促进语言生态环境的生态化。但是某些语言变体的广泛传播也会造成语言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以构词法为理论基础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网络语言在发展趋势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网络这个特殊的语言交际环境决定了英汉网络语言以经济原则为主,在造词上的随意性、显著的缩略化趋势及赋旧词新义等现象体现了网民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及语言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英汉网络语言的不同点则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背景和网络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规范的语言是文化传统得以维系、传承的重要基础。网络是一个平民化的交际舞台,它为不同阶层的网民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网络语言不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由于姿势、表情、声音等缺失,使它的语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多为35岁以下中青年,新兴的词汇和不规范的语法,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因此十分必要对网络语言发展进行引导规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倡导动态观念,树立多层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15.
Language does not only play an active part in all processes of comprehension, recognition and learning, it is also essential for specific religious learning processes. Religious experiences and tradition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linguistic forms,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has come to realise the necessity for an appropriate sensibility in religious language. Yet whil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religion or tradition have been widely discussed and developed, the use of religious language with regard to the learning subjects remains a significant, if not unknown, variable. What do we actually know about the religious language of students? How do we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ir linguistic competence? By presenting selected results regarding the God-talk of Germ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shows how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a corpus linguistic approach can provide access to the use of religious language. As such, the paper first aims to initiate a paradigm shift from looking at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ontent to exploring the language use of learners. Second, it aims to present a research framework that offers possibilities for further comparable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well beyond the original German speaking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出于对工具论语言观的反叛,俄国形式主义从对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分中发现了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可感知性,捷克结构主义从对诗歌语言与标准语言的区分中论证了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与情感表现的形式性,新批评则强调了文学语言的表情性、伪指性与歧义性.本文反思了形式主义语言观对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形态交叉互渗关系以及对文学语言人文特性关注较少的缺陷,并对其多方面的影响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7.
语言性别歧视研究是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性别研究不仅有助于两性语言的研究,社会文化的研究,而且有助于预测语言的发展趋势和制定文字的政策。本文在弄清什么是语言性别歧视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着手探讨该问题: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表现 语言性别歧视存在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 以及简略介绍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表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的思想灵光的闪现。一方面,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张扬,另一方面,以语言天赋论、语言行为论、语言过程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新的语言本质观激荡涌生,开启了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Selinker所提出中介语运作的5个程序,描写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具体分析了越南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等因素所生成的语法偏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和汉语交际策略发现汉越词能帮助越南学习者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负迁移。文章还通过个案分析证明了Selinker所提出的二语学习策略和二语交际策略的不同类型确实一直被学习者所使用。  相似文献   

20.
自从乔姆斯基提出"言语能力"和"言语行为"这一对概念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焦点就转向了研究创造性的、规约性的过程与学习者语言的系统性上来。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既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程式性体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程式语的特性与功能,并阐述程式语认知心理研究对二语教学与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