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rgan的组织公民行为(OCB)定义为基础,探讨高校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模式.基于三种解释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社会交换(SC)理论、契约关系(CR)理论、角色定义幅度(RD)理论,比较了三种研究模式--SC模式、CR模式、RD模式的理论基础、前置因素、中介因素和研究路径.此外,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应注意的问题:OCB的纬度选择、研究模式选择和测量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3):44-48
近来年,国外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组织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分别从经济学、公民社会理论、治理理论、社会资本和法团主义等视角进行系统研究;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功能、发展困境和现实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然而,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研究尚未形成一种系统性、成熟性和学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NGO)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社会民间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分类入手,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及相关背景进行梳理,回顾了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组织的再定义及其在企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关于非正式组织研究的已有成果,提出对非正式组织的定义范围应涉及社会、心理范畴,认为非正式组织应定义为存在于正式组织内,以心理因素集中,以社会关系维系,以潜规则为行为方式的松散型的人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特性下的非正式组织异质假定,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提高到与正式制度研究并重的程度,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相关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关于非正式组织研究的已有成果,提出对非正式组织的定义范围应涉及社会、心理范畴,认为非正式组织应定义为存在于正式组织内,以心理因素集中,以社会关系维系,以潜规则为行为方式的松散型的人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特性下的非正式组织异质假定,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提高到与正式制度研究并重的程度,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相关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明确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并基于多维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权变性考察。运用调节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78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则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外,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但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综合社会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理论对以上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笔者系统梳理了乡村旅游、社会网络、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有效性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以社会网络这一关键而独特的分析视角和研究范式为切入点进行新的理论综合和统计测量。选取杭州市郊的龙坞茶村和山沟沟村作为研究对象,遵循"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逻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方法,剖析对比了两个案例地的社会网络状况,探讨社会网络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网络结构特征将对乡村旅游地行动者的组织公民行为和乡村旅游组织的组织有效性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能提高组织绩效,如果在校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公民行为,不仅能促进学校顺利运转,也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领域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刚刚兴起,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分析组织公平感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和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变量。汶川地震中出现的以互联网为交流空间和手段的公民自组织现象,表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优势,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镶嵌图形测验等方法对通化市173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压力、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部分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呈较为显著负相关,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小显著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多少,认知风格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责任意识雏度和压力中的社会压力维度.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末,公民社会理论在全球的风靡驱使各国学术界去吸收这一西方理论,加以本土化,并且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公民社会理论的意义逐渐凸显,如何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构建本土化的公民社会成为了现今时代的一个理论热题。  相似文献   

12.
教师组织是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组织目标的角度看,教师组织所关切的事务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工作权益,同时还有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事务的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的自觉意识.在一个利益多元、权力相对分散的社会中,大多数教师组织都倾向于采用集体谈判、罢工、政治活动、会员服务活动等运作策略借以达致其组织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工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世界教师组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民间组织在我国蓬勃发展,对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但在政府选择模式下民间组织出现了多重发展困境,理念层面:党政主观预设与社会客观需求之间矛盾激化、"理性经济人"的不当影响等;制度层面:双重分类管理体制制度效率衰减,限制分支原则和非竞争原则消极影响,管制过多和管制缺乏的怪圈等;运作层面:专业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基于这样的困境,可以通过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有度放开民间组织成立申批,鼓励民间组织成立;创新相关制度,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等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亚洲后发国家开始步入发展与成长的轨道,关于"农村市民社会"的内涵正随着"弱者武器"式的讨论变得日益引人关注。其中尤以1990年代在孟加拉国大量兴起的NGO组织最为著名,从孟加拉国NGO组织的产生背景、具体作用及其与国家统治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探讨在后发农业主导型国家实现市民社会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孟加拉国虽然出现了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但是因缺少工业化背景下以资本控制为目标的"利益诉求"以及"利益诉求的公共性",导致这种市民社会的"成长"更多集中在"分配资本(解决问题)"的具体层面,而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公共利益被蔑视、弱者权益被凌辱的严重问题,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民事公诉制度是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重要方式,其在中国的复兴,是转型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制度诉求,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我国民事公诉中的公益代表应由检察机关担任,检察机关在诉讼中处于原告的地位。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案件范围,以保护公共利益为限。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欧洲社会中自由结社传统及民主自由政治思想、公民社会的兴起、工业革命的深入、主权国际体系的形成、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联系和各国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是这五个方面的因素使国际非政府组织在19世纪中后期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治理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社会治理要求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本文将社会治理理论运用于社会组织的筹资中,试图通过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及社会组织自身这五方面的共同合作、协调来缓解社会组织在筹资方面的困境,促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组织的角度看,影响着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这三大类组织。企业是经济组织,其职能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政府所拥有的是社会管理的职能;非营利组织实施的是社会服务的职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均称为公共组织。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日趋重要和日趋为人们所关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分析公共组织自身的性质和区别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理论倡导一种基于人的学习与创新行为的组织发展策略,重视人的发展与组织发展的融合,带动了组织发展范式的改变,因为它客观适应了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代表了当前组织理论的最新思想。学校要完成自身的使命,学习型组织的定位成为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全新视角。在分析学习型组织的背景、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和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事主体的二元结构面对社会急速变化的现实已经难以支撑和维持。事实上,"其他组织"已经大量出现,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民事主体。如何保证这些游离于自然人和法人之外的其他组织合法的民事权益?关键在于民法能否明确赋予其民事主体地位,将其纳入到第三民事主体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