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1996,(4)
评“新闻走穴”■文/丁夫“走穴”这词儿出现在报刊上、流行语上,约摸始于八十年代。先有歌星“走穴”,影视明星“走穴”,后来,一些为明星们捧场的新闻记者,看得眼热,也“走”了起来。“新闻走穴”,发源于北京,现已流播全国大中城市,颇有点汉代《城中谣》所歌的...  相似文献   

2.
现场镜头之一:去年12月,《渴望》剧组一行11人应邀去大连与观众会面,当他们得知当地某娱乐场所已卖出场票,票价每张30元时,扮演刘惠芳的演员张凯丽等当即表示:“我们不是来走穴的,我们一分钱也不要”。对方很受感动,将售出的票全部收回。后来演员们还退掉了大连某企业赠送的手表。  相似文献   

3.
光听说有身价百万的老板、歌星、影星,以及只要不腐败就可以享受到百万廉政金的政府官员,可是如今有的记也“身价倍增”,跨入到“百万富翁”行列。据4月16日《南京日报》报道:深圳报业集团的两名记近日“身价倍增”,有人叫嚣将以百万元价格买他们的人头。原因是他们在配合深圳市政府组织的  相似文献   

4.
现场镜头之一:去年12月,《渴望》剧组一行11人应邀去大连与观众会面,当他们得知当地某娱乐场所已卖出场票,票价每张30元时,扮演刘惠芳的演员张凯丽等当即表示:“我们不是来走穴的,我们一分钱也不要”。对方很受感动,将售出的票全部收回。后来演员们还退掉了大连某企业赠送的手表。现场镜头之二:也是在去年,浙江省某工厂开新产品鉴定会,邀请了几家大报和当地小报的记者参加。在会上,厂方赠送每人一个红包,内装50元钱。一位小报记者退掉了红包,厂方很受感动。两  相似文献   

5.
《杨钰莹将为“红楼”献歌/五万块钱唱四首歌》。如果这是一条标题新闻,那么我想很多读者会把“红楼”看做是赖昌星在厦门的那座因“套牢”众多贪官而闻名遐迩的“红楼”。而那“红楼”正是歌星杨钰莹心底的痛,在人前启齿常常表现行很艰难。于是你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杨歌星中了哪门子邪,怎到那个让自己不好意思的地方献歌。但且慢,你错了。请往下读新闻的正文:  相似文献   

6.
歌星毛宁被刺那一阵,社会上真是热闹得可以,仿佛那一刀也同时捅了舆论的马蜂窝。媒体上“长镜”聚焦,社会上议论蜂起,公司开会,警方发言,权威谈话,律师说法,批评家更是不甘寂寞,有的劝戒,有的惋惜,有的疾言厉色大张挞伐,甚至宣判毛宁这一张“旧船票”已经作废,“涛声”也将不再依旧了。  相似文献   

7.
6000万元亏损竟无人知,此事触动了记者们的敏感神经这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专栏节目的记者、编辑兼主持人高韵斐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坐在一旁负责纺织系统新闻采访的记者金璞说到,他刚采访的第二毛纺厂万德明厂长确实是个能人,到哪儿都能扭亏为盈,兼任了第十二毛纺厂厂长之后,又使一个“烂摊子”企业起死回生.高韵斐下意识地追问“十二毛”“烂摊子”之说从何而起?金璞讲起了一个令高韵斐困惑而又怦然心动的充满新闻性的情况.万德明厂长在兼任第十二毛纺厂厂长之后的一次该厂中层干部会议上向原厂长张志达询句:“‘十二毛’亏损多少?”张志达坦然回答:“可能有三四百万”;万厂长觉得其中可能还有些“水分”,便在会后私下里问张:“你老实告诉我究竟亏损多少?”张志达也显得很诚恳:  相似文献   

8.
前一阵子,台湾一位女歌星来大陆演出。“瞻仰”著名歌星真面目,自然带来一些发烧友的狂热。一些媒体趁势炒作,也在情理之中。新闻报道如何评价那位歌星,是抬高了还是贬低了?笔者是外行,无权评说。可读到有的媒体报道的题目,说“妹力”如何如何,实在不可理解。哪来的“妹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每月放三天假回家与父母团聚;学生一天须叠两次被子;学生考试只准与自己纵比,不与其他同学横比;学生每天须保证八小时睡眠,午睡不得少于100分钟;每逢重大节日,学生须上台表演文艺节目……”这是江苏省武进市一所高中文化补习学校的校规。这看似“离谱”的校规,却收到了令人意料不到的效果,学生成绩平均提高七八十分,有的被称为有“智力问题”的落榜生却考进了重点大学,有些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却一个个变得勤奋好学起耒——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日和某企业报记者解君闲聊,他给我谈到两位由摇笔杆儿致富的工人通讯员的事迹:一是他们厂里的老周近两年来笔杆摇得荷包胀了,每月稿费平均收入均为2000——3500元之间,是他工资的8倍多;最多的一月收到汇款单35张,钱达1030元。现在他的储蓄存款早是五位数了。另一位是该报的特约编辑刘某,原是厂办秘书,现在已停职停薪。除利用一点时间当编辑,大部分时间当他的“报发户”,他说:现在已是写稿专业户。 我问其“诀窍”在哪里?搜罗各类报刊有关“热点透视”、“大视角”、“社会焦点”、“广角镜”上的报道,剪下来,然后分门别类粘在一起,诸如新风新潮、经济行情、市场大观、演员歌星悲欢离合、干部  相似文献   

11.
孙凯 《北京档案》2015,(6):52-54
这是一张上世纪20年代北京一家私人祝寿堂会的老戏单,从网上查阅得知,演员多为少年童伶,大都是在俞振庭1917年创办的“斌庆社”“带艺搭班”的十几岁的演员。知名度最高的李万春,有“童伶奇才”之誉,当年童伶戏班也曾风行一时。旧时北京除宫廷、王府拥有演出戏台外,民间私人堂会多租用如报子街聚贤堂、金鱼胡同福寿堂等大饭庄待客演出,通常为主办人家出资,也有亲朋好友作为贺礼赠送的,只是此次堂会的出资方及演出具体时间、地点已无可考。本文将从这张老戏单追溯出京城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  相似文献   

12.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已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者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后来得知这张照片来自于这位歌星的北京个人演唱会.当时她的舞蹈动作幅度很大,穿的演出服装又很少,所以不幸被在场的摄像师捕捉到了这张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是极重名分的,是阁老中堂的就决不能直呼其老张老李,是老爷大人的也不许有人喊他们阿五小六。现在的社会,人们多以同志相称,即便有些洋味儿的,也不过先生女士之类。这是一种平等意识,尽管有时并不那么坚定彻底,但大致如此。然而近几年的新闻界,对艺术界都格外讲究名分,以至于严格到可笑的地步。对有的人就必须称之为“著名艺术家”,有的人就叫做“艺术家”,而另一些人则以演员称之;有的人就要称其为“表演艺术家”,或者“歌唱家”、“舞蹈家”,还有的人却只配戴上个“歌星”、“舞星”的帽子。而这一切又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年龄、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有的量词一般只表示一种事物名词,如“羽”,只用于鸽子,如说“一羽信鸽”;有的则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名词,如“张”,可以说“一张床”、“一张纸”、“一张桌子”、“一张地图”、“一张画”、“一张脸”、“一张网”等。这就是说,每个量词可表示一定范围内的诸多事物名词,在这个“一定范围”内,量词可以自由地与其中任何名词协  相似文献   

15.
近来,电影演员、歌唱家“走穴”之风盛行,人们在谈论之余,不免长叹一声。然而有些新闻记者不知从何时起也乐于此道,大走新闻之“穴”。某县为提高企业知当度,三拐四弯地妤不容易从省城请来几位大报记者,来去小车接送,住则宾馆,吃则珍馐,临走大报记者们索要“赞助费”数千,最看在报上登了一则二、三百字的小新闻,算作回报。真是“一字值百元”哪! 更有甚者,某报记者到一企业采访,先抛出要去  相似文献   

16.
吴志刚 《记者摇篮》2009,(12):37-3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在现实当中,危害新闻真实性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从“粮食亩产13万斤”到“陕西发现野生华南虎”,从“毒香蕉”到“纸馅包子”,虚假新闻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假新闻猛于虎”道出了人们的切实感受。  相似文献   

17.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8.
孙奕 《视听界》2007,(3):74-76
1980年的“新星音乐会”似乎是个标杆,从那以后,朱明瑛、成方圆、沈小岑、程琳、王洁实、谢莉斯、苏小明、郑绪岚等内地第一代通俗歌星出现了。后来,台湾校园歌曲传唱一时,《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等唱响校园内外。邓丽君公开化了。再后来有了张明敏、奚秀兰、费翔。磁带风行,走穴风行,模仿港台歌曲风行,“扒带子”时代来临。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音像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展,流行音乐制品销量猛增,已经占据了音像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美国外交战略总在“扩张”和“收缩”之间摇摆、最近前白宫官员写了本书,题目是(Maximalist》,讲的就是从杜鲁门到奥巴马在外交上的表现,结论是:吸取了小布什的全球反恐战争中美国投入巨大、损失惨重的教训,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奉行战略“收缩”,实施“靠后指挥”,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逐步脱身,对卷入新老冲突小心翼翼,唯恐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20.
月是故乡明     
“外面的世界很精采!”一时间,到国外去闯世界,成了一些年青演员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出国潮”。他们有的想去留学,充实自己;有的想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有的雄心勃勃,想去检验一下自己的才能,打进国外演艺圈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