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坚  吉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19-26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 Ⅴ对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的CSSCI、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发表的关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且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和生态位等方面;结合区域特点、生态学特征以及利用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研究是未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对于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主体分析、政策分析、空间分析及生态分析,并研究了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机制。[结果/结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知识协同基础,能够通过构建良好的知识协同机制有效驱动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竞争格局看,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本研究以百度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传统互联网向人工智能企业升级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特征和机理.百度创新生态系统共经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三阶段,遵循偏应用型—相互交替型—双元均衡型的演化路径、特征,对应一元观—对立观—双元观的演化机理,演...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文化是围绕创新活动所形成的文化机制,主要包括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创新理念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默契,为了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而共同遵守的思想意识、创新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创新制度是政府、组织等管理部门,为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所形成的管理体系;创新环境表现为全社会对于科技创新的普遍认识,并通过文化传播影响了公众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把科技创新转化为区域增长的动力,文章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方法,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年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广东、北京位居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综合排名前三甲,且东部省份是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同时还发现各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在其系统结构、系统要素竞争力方面的差距要小于其系统环境、系统功能竞争力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瓶颈制约着产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人工智能芯片的兴起将为我国突破传统芯片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带来机遇。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遵循创新生态系统的行动者A(Actor)-创新活动A(Active)-位置P(Position)-链接L(Link)模型,对中国情境下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行动者维度人工智能应用企业从应用需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基础研究改造现有生态系统的机会,即行动者对传统芯片产业生态系统的改造;从创新活动维度发现合理的产业投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能有效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成长,归纳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从创新生态系统位置维度,人工智能应用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发展获取发展机遇,将此归纳为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从创新生态系统链接维度,优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科技成果到高价值知识产权,归纳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性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Brusselator模型的科学转译,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的判定模型,基于2013-2017年面板统计数据,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并未形成,但数量在逐年上升,且当某一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在某一年份出现耗散结构后,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内会保持耗散结构现象的连续性;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有序性程度和整体有序性提升潜力均表现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形成耗散结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全面性、灵活性、互动性和协调性四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知识流动角度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问题,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探讨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流动效率、网络联系紧密程度随价值网络演化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价值网络演化,知识流动效率呈现U型变化规律,网络联系紧密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变化基本同步且同时上升或下降;②价值网络演化前期,知识流动效率不会随着价值网络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网络进入成熟期后,增加获取新的合作伙伴的概率可有效提升知识流动效率。最后指出了对创新企业的启示与政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探究环境引发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熵变,以生态学视角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指标体系,构建基于Brusselator转译模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评价模型。以中国省域划分的29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熵值变动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负熵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较强区域绝大多数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3)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差异加剧,2012-2017年间,总体基尼系数、三大地区内部及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均增大,地区内部差异逐渐成为主要差异来源,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根据环境效应负熵的指标熵权调整政策方向、进一步缩小环境效应区域差异、并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区域辐射功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强化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对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本研究针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的代表性成果,运用文献综述法对知识治理概念内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与治理绩效等核心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与分析述评。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的概念内涵具有拓展趋势。与此相适应,未来研究需在更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下,加大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以及匹配模式的研究力度,丰富知识治理绩效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内在机理等研究内容,并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的阶段性演进特征,推进知识治理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今在世界范围内,创新已经从企业和区域的"孤立创新"走向"生态创新","生态创新系统"是一个科技、经济、社会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表现方式多种多样.TRIZ理论是现阶段十分流行、极为有效的一种发明原理,基于该理论构造与设计一个新型的、以TRIZ理论为核心、以五环体系为架构、以公共创新服务系统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其他创新系统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已成为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和知识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管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进行分析,从用户层、收集与传播层、根基层、储藏层,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是“环境--行为--绩效”相互促进的连续过程。改善区域环境可以推动区内组织的学习与创新活动,促进网络中各组织对其内部和网络间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管理,进而建立起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全球化、资源有限的形势下,实现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日渐依靠创造价值的主体协整发挥力量,区域创新网络这种创新形式日渐成为非线性创新范式下的主流创新模式。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能够加速知识流动、提高知识创造的能力,进而实现每个主体单独无法发挥的协同创新能力。文章回顾了RIN的基本概念并总结了RIN的知识流动和创新水平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该问题的研究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通过绘制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知识图谱,界定出七大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领域:1、引文理论、科学交流、基础科研评价;2、科学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网络计量学;3、科学技术合作;4、科学计量学经典概率分布、文献计量学定律、信息计量学;5、科学计量学指标与国家科研绩效评价;6、知识的新产品--科技动力学;7、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其中前沿领域1、2、4属于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而前沿领域3、5、6、7属于应用研究领域。经过比较发现科学计量学更加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创新生态系统出现创新迟滞表现不在少数,提高创新生态企业知识治理水平成为开放式创新下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本研究整合了动态关系观、交易成本理论、制度理论,考察了核心企业知识治理与创新生态系统企业知识共创的关系,以296份参与创新生态系统的企业为样本,验证契约治理和信任治理的交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制度化程度的调节效应,完善了核心企业知识治理这一研究框架。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契约治理和信任治理对创新生态系统企业知识共创均具有正向影响;,契约和信任对于知识共创是互补的作用,同时在生态系统制度化程度较低时,契约治理和信任治理对知识共创的交互作用会加强。上述研究结论对于认识核心企业的两种知识治理机制在应对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迟滞”及“生态失调”问题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本研究从发挥核心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知识治理作用,合理的选择不同知识治理机制以及分析实现治理有效性的情景条件等方面提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中国小型宏观计量协整模型中嵌入区域创新生产函数从而将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与中 国宏观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区域-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模拟分析表明,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中国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在所考虑的八大宏观经济变量中,中国区域研发投入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国内传统区域创新理论对知识创造与传播的空间规律认识不足,亟需新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工具。文章引入了近年来在西方受到广泛关注的区域知识基础理论,其强调区域知识差异化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首先梳理了区域知识基础的概念内涵,其次从多维特征、演化动力、演化路径三个方面构建理论框架分析了一个地区知识演变的一般规律,剖析了区域知识的规模、结构、质量特征,提出了技术关联和区域制度是影响区域知识演化的主要动力,区域知识基础在二者驱动下表现出“路径依赖——路径锁定——路径突破”的复杂过程,最后探讨了如何运用区域知识基础理论指导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