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和基础条件。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和谐社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群众利益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合理实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内容。文章就如何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和谐社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群众利益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合理实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内容.文章就如何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要思想枇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继承了“‘民为贵”、“民为上”、“民心不可违”等积极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徐可纯 《天中学刊》2008,23(3):45-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须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经济领域存在的利益分配矛盾,解决好新时期的利益分配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孙元涛 《现代语文》2007,(2):127-12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该从立党为公,坚持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足点;实践宗旨,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的出发点;执政为民,努力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立论,论述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职业》2008,(10):22-2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均衡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在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因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能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质量大体差不多的教育,能有效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因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以前的劳动作为唯一的分配要素转变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由以前的政府主导型分配转变为市场主导型。在我国旧的分配体制被打破的同时,新的分配体制尚未建立起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公务员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农民工收入过低的问题等。深入研究和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说:“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对这个问题更是重视有加,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路改造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改善了农村的群众行路难、乘车难和运输难的落后状况,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改变了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成部分。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特点找出解决的措施及对策,对“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本人就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进行初浅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规范收入分配,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财富的分配在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阶层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社会资源的低效利用、社会内需长期不足、并使普通民众滋生“仇富“心理,影响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稳定。为此,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限高“、“扩中“、“拔低“等对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是世纪之交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它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6月 1 9日 ,我院召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座谈会。与会同志畅谈了学习心得和体会 ,认为《纲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很好的辅导材料 ,易于理解和把握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浓缩的精华。本刊特将部分同志的发言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们关注,在六中全会勾勒的2020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图”中,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特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一些专家,请他们就六中全会公报进行了解读与点评。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一、热点综述1.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分配制度改革,在1985年~2003年间对工资制度进行了八次调整。“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提出。体现了我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从2004年“科学发展观”到2005年“和谐社会”的提出。“两会”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重点工作任务来抓。都体现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密云县是北京的远郊区县,也是农业大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务艰巨,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来完成这个任务,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智力支持和保证,本文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彭克让 《湖南教育》2006,(11):16-17
教育均衡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在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因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能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质量大体差不多的教育,能有效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