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示范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果说19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20世纪的教育是技能教育,那么21世纪的教育则是人格教育。教师是人格教育活的教材,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曾说过:“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  相似文献   

2.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能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为主要目的。音乐教学必须运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 (一)运用语言、图画,联想音乐情景。 根据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把语言和图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四十几年前,我做中小学生的时候,图画、音乐两科在学校里最被忽视。那时学校里最看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算术,而最看轻的是图画、音乐。因为在不久以前的科举时代的私塾里,画图儿和唱曲子被先生知道了要打手心的。因此,图画、音乐两科,在课程表里被认为一种点缀,好比中药方里的甘草、红枣;而图画、音乐教师在教职员中也地位最低。好比从前京戏里的跑龙套的。因此学生上英、国、算时很用心,而上图画、音乐课时很随便,把它当作游戏。  相似文献   

4.
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结合的书籍,其中图画占据更大篇幅,文字只占少数,是幼儿最早接触的图书。一本优秀绘本的图画具有形象生动鲜明、形态典型且有象征意义的特点,而文字又相当简洁易懂,更加针对幼儿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将优秀绘本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能使幼儿更加深入理解绘本情境和感知音乐,从而达到增加幼儿绘本阅读量和对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5.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闫金芳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的情境氛围中学习音乐,我有较深的体会。一、音乐与图画结合创设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强烈的,它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而图画则给人以...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小学普遍重视音乐和图画(包括手工)课。日本小学为六年制,第一学年的音乐和图画手工各为68课时,第二至六学年各为70课时。 日本小学的音乐课是把乐理、声乐和器乐三者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日本小学教学大纲》规定,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表演及欣赏活动,培养音乐感和爱好音乐的心情,养成丰盈的情趣”。其目的,不仅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优秀音  相似文献   

8.
編輯同志: 我是四川省綿阳专区道宁县的一个普通全日制中学教师,我担任的主要課程是音乐和图画。普通全日制中学的开課科目,我記得原来在教学計划中規定,初中一、二年級的“音乐”和“图画”是两科,教学时数是每周各一节,但是我們現在的教学計划和安排是这样的:一、二年級开設“音图”課,每周一节,教学內容包括音乐、图画,但評定成績只是綜合記分,这样我威觉有以下几个問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和精神美。要做到这一点,应注意以下四点:一.反复品读,体会音乐美;二.发挥想象,感受图画美;三.理解内容,体验情感美;四.玩味升华,感受精神美。  相似文献   

10.
俞可 《上海教育》2012,(36):50-51
上海美专课程设置注重全面性与前沿性,东西方美术并举,且开设教育学、伦理学、哲学史、金石学、数学以及音乐、电影、摄影。1912年11月23日,乍浦路8号,沪上诞生上海图画美术院,它相继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学院、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史上以  相似文献   

11.
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渗透的。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诗",以及"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中有建筑,建筑中有乐"等。各种艺术的互动和配合,主要发生在想象艺术与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之间,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书法地位独特,与其它各种艺术都可能相通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审美中,我们常常感到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作用于人的听觉,靠的是乐音的运动来表达内容与情感,是“无形”的艺术;而绘画则是作用人的视觉,靠的是色彩、空间的具体造型来表达内容与情感,但缺少时间性,没有时间流动的活力。二者之间表面上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实质上音乐与美术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并用自身动作来表达其当时最真实的感受。通过形式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感知入手,亲自参与、亲身体会,调动其注意力和记忆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充分发掘学生想象空间与审美感知能力、探索精神与相互合作能力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把音乐和语言、唱歌和舞蹈相互结合,在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音乐的内容与文学、戏剧、绘画等那些大量地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景的艺术门类不同,音乐所直接呼唤和激发的是情感与意志。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音乐艺术博大的情感魅力,使它成为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耐人寻味的一门艺术,人类的情感赋予音乐艺术无穷的生命力,并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6.
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把绘画艺术中的色彩、光影、线条和绘画术语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之呈现出绘画美;借鉴音乐艺术的手法,将音乐术语、人物音乐、自然音乐穿插进作品情节的构建,使小说具有了一种音乐美;继承古希腊悲剧传统,以戏剧化表现手法使小说表现出浓浓的戏剧美;将时间、空间、人物命运的循环统一于情节发展之中,予作品以建筑般的谨严之美。  相似文献   

17.
古琴音乐的文学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式样之间是相互融通、渗透的.诚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样,古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显学在制作、标题、题材、音乐形象、审美旨归等方面皆显现出浓郁的文学旨趣.文章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式样之间的相互联系、别样艺术需要其他艺术门类的帮衬、古琴音乐厚重的文化底蕴,进而领略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音乐家的整体文学素养,彰显中国音乐艺术的"文化镜子"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朝成就了一个承前启后、破旧立新、百花齐放的文艺大变革,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可企及的成就。唐代的绘画技法,是以六朝以来的传统技法为基础,吴道子集先人之大成而成线描的百代宗师,而王维开破墨山水之先河成中国山水写意之鼻祖。《辋川图》表现其所居庄园的优美景色,用破墨的方法为自己绘勒出一个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生存家园,此种倾向可视为逃遁物质的现实而寻求灌注作家自我意识于作品中的方法,它改变了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之间的通感主要表现为:听声类形,以耳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气韵为主,笔墨为先".它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不拘限于形似,重在传神写意,创造出时空一体、富于律动感的艺术空间.西方绘画接近于雕刻和建筑;中国画则趋向于诗歌和音乐,与音乐的通感关系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20.
光照的现象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与人们的心理情感和生理反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视觉更离不开光线。在西方油画绘画发展史中,写实性的绘画风格基于对光照物理现象的表现,而到了现代派绘画时非写实性的绘画看起来似乎没有光线照射,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光照仍然对画面中的造型、色彩和空间起着作用,只不过这种作用相对于写实性绘画已经呈减弱了的状态。西方艺术是特别重视光照的艺术,它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与艺术家对光线认识的发展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