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墉猜物谜     
清朝时,曾任翰林院内阁大学士的刘墉辞官告老还乡。在回老家的路上,天下着滂沱大雨,他只好到路边找一户人家避雨。雨下个不停,刘墉急着赶路,但又没有带雨具。  相似文献   

2.
刘墉给和坤拜年 从历史上来讲,刘墉回到北京以后,他还真的与和珅开过玩笑,逗过闷子,给和珅出过丑,这种事对刘墉而言,是屡见不鲜的,出出难题,寒碜寒碜和珅,这种事刘墉敢做,有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着刘墉寒碜和珅的一件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接触刘墉,是坐在一个宁静的小书屋里;第一次读刘墉的作品,是躺在舒适的床上;第一次被刘墉的作品所感动,是靠在那窗前的椅子上。那一篇篇清新晓畅的散文,无不流淌着一股浓浓的情和爱,在我心中埋下脉脉温情的种子。无论什么季节,只要一读刘墉的书,就算足不出户,也能让人体验生活万象,让人感受世间情爱。读刘墉的书,捧腹大笑不足为奇,失声痛哭不足为怪。记得第一次看刘墉的书,就是那篇《小白狗》感动得我痛哭流涕。动物对人的爱,人对动物的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需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一些会心的微笑。在刘墉的书中写亲…  相似文献   

4.
李纯  姚彬 《科技文萃》2004,(3):136-139
画家刘墉和作家刘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注意到几乎在您每一个作品的扉页上,都写着"刘墉,作家,画家".画家刘墉和作家刘墉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5.
刘墉勤于学问,整天伏案看书写字,时间长了,难免有点驼背。一天,刘墉上殿,在品级台上一跪,乾隆瞧见,顺嘴说道:“刘爱卿,你这么一跪,岂不成了罗锅儿了?”刘墉赶紧叩头:“谢主隆恩选”乾隆一愣,问:“你谢的什么恩呀?”刘墉回道:“谢皇上封我为罗锅儿。”按清朝当时的规矩,皇帝亲口封一个字,每年就可多拿一万两银子。乾隆哪能轻易答应,于是说:“刘墉,我是说着玩的,就是打这么个比方,怎能算数?”刘墉很认真地说:“万岁,君无戏言。皇上说的话不能不算,如果这句不算,那皇上往后说的话全都不算选”乾隆一听,忙说:“算,算,全都算选”乾隆并不甘心,又…  相似文献   

6.
冷眼看刘墉     
第一次听说刘墉,脑子里反应出的是《宰相刘罗锅》里那个清朝宰相刘墉。后来才知此刘墉非彼刘墉,中间隔了几百年又好几千里。听说是“台湾八大家”之一,就赶紧买来一本刘墉的书,扫扫心中的盲区。那本书是刘墉早期的作品,名曰《心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3,(Z1):77
乾隆皇帝平日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休闲的时候就常找一些学识渊博的王公大臣,到御花园陪他论古道今,饮酒作乐。有一天,两位情同兄弟的大臣纪晓岚和刘墉,一起在御花园里陪乾隆皇帝。纪晓岚问刘墉:"你们山东的萝卜最大的有多大?"刘墉一听,喜形于色,兴致勃勃地比划着自己家乡远近闻名的大萝卜。纪晓岚颇不以为然地回答:"你们山东的萝卜再大,也不可能比我们直隶的大。"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的华裔作家、艺术家刘墉来了。在“西风凋碧树”的深秋季节,他来到了古城太原,做了四场激情澎湃的演讲。首场演讲就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校进行,太师学子有幸一睹刘墉的风采,聆听了刘先生妙语连珠的演讲。如此近距离接触名人,并与之台上台下对话,太师学子心情激动。一时间,全校卷起了一股刘墉热。课堂上下、教室内外,谈刘墉,读刘墉,品刘墉,对刘墉其人其文,充满了兴趣。银杏树文学社的师生们聚在一起,打开萤窗说小语,谈起了“刘墉其人其文”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9.
刘墉先生的《爱的礼物》,是一篇满溢着真情挚爱的精妙美文,令儿女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刘墉送礼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寿诞,百官进献的礼品堆满了金殿,各种奇珍异玩、名人字画数不胜数,时任吏部尚书的刘墉却一个人提着一桶生姜走进了金殿。众臣哗然,乾隆皇帝也大惑不解,问刘墉是何用意。刘墉道:"请皇上细看这生姜是何形状!"乾隆仔细看了一会儿,说:"朕看这生姜好像层层叠叠的山啊!"刘墉道:"正是,臣以为自己所献礼品最为贵重,乃是‘______’.  相似文献   

11.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外走.不一会儿,又见一家娶媳妇,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却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来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冷眼看刘墉     
第一次听见刘墉,脑子里反应出的是《宰相刘罗锅》里那个清朝宰相刘墉。后来才知此刘墉非彼刘墉,中间隔了几百年又好几千里。听说是“台湾八大家”之一,就赶紧买来一本刘墉的书,扫扫心中的盲区。那本书是刘墉早期的作品,名曰《心灵的四季》,薄薄窄窄一本,每页纸上印四篇200字左右小文。在一个安闲而舒适的下午,我静坐,品茶,与刘墉共品心灵的四季。一看,乃大惊,没想到一篇百字小文竟揭示出如此浩大的人生哲理,也就不得不在心中佩服起刘墉来。读过一篇,觉得好,细细想了想,觉得更好,于是就一篇篇读下去。百字小文很多,揭示…  相似文献   

13.
《学子》2003,(2)
一次,乾隆因事去“避暑山庄”,他特地把刘墉带上。这天,办完公事,两人外出散步,信步走到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子弥勒佛冲他笑,为难刘墉的话题就有了:“刘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刘墉善辩出名,难不住他。他说:“启禀皇上,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十分高兴,当刘墉走到弥勒佛面前时,乾隆急转身问道:“那佛见卿也笑,为何?”刘墉眼珠  相似文献   

14.
一片不红不黄的叶子从窗前划过,在半空中扭动着腰肢,炫耀着它的妩媚,也牵动着林夕的视线。“前些天,读台湾作家刘墉的散文集《迎向开阔的人生》,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谈写作  相似文献   

15.
佛见佛笑乾隆皇帝有个爱臣名叫刘墉,此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乾隆欲找个机会一试他的才华。一次乾隆去避暑山庄,特意把刘墉带上。这天办完  相似文献   

16.
刘墉先生去年出版的《靠自己去成功》一书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本刊曾在今年第一期上做了隆重推介。在大家的督促下,刘墉先生又写成了《展现自己·神采飞扬》一书。在此书正式出版前,应本刊之邀,刘墉先生传真部分书稿过来给我们编发。好,让我们一起分享先睹为快的喜悦吧。  相似文献   

17.
薛吉辰 《初中生》2007,(1):25-25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外走。不一会儿,又见一家娶媳妇,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却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来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刘墉新传     
《中小学电教》2003,(4):42-43
刘墉告老还乡之后,整日游山玩水,纵情书画,一家人倒也和和美美,享尽天伦。日升日落,转眼迎来了刘墉的七十大寿。这天,刘墉挂出了他的近作——糊图。画中人一袭长袍,身体前倾,微风轻拂,满头鹤发掩映出福态红润的面庞,  相似文献   

19.
刘墉先生原籍北京,1949年生于台北,画家、作家,著有《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你不可不知的人世:》等散文集90余种,在华人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刊2004年、2005年曾约请刘墉先生开辟专栏《刘墉有约》,很爱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两代风景     
父母之爱,儿女之心,让人间充满了无限温情和暖意。你一定知道,亲情是朱自清发福的父亲翻越火车站栅栏时留下的那个蹒跚的背影;亲情是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母亲每日焦急等待他回家的目光;亲情是刘墉90岁的母亲倔强地坚持自己走路时,刘墉紧紧跟随的脚步。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又何尝不正感受着两代人之间的浓情呢?父母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