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值得广大初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推广。在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从凭借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生活实例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这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  相似文献   

2.
中国礼仪是以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为依托的文化载体,其传播方式应具有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美德的指向。在高校礼仪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探索,探讨礼的本质与内涵,寻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礼仪的契合,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礼仪课程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礼仪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明德修身为基石,将礼仪课程深化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过程。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课程相结合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传统美德为主题导引课程,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将传统文化的德育要素转化为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礼仪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儒家礼文化对我国的礼仪教育具有非凡的影响。礼仪教育与儒家礼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儒家礼文化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吸收传统礼文化精髓,对当代高校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在借鉴分析中国礼仪教育传统与西方体谅德育、道德认知发展等德育模式的基础上,华景小学提出“优雅华景人”的教育模式,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注意创设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基本秩序与道德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契合发展规律、响应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成长,是幼儿园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立足行动研究、贴合生活教育,逐步得到能动性、适宜性、生成性的大班幼儿礼仪教育实施途径与适宜方法,并促生相应目标层级与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和社会问题。从礼仪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角度 ,分四个方面论述礼仪教育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礼仪教育和德育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礼仪教育的可行性 ;德育的层次性决定了礼仪教育的基础性 ;礼仪自身的实践性决定了礼仪教育之于德育的不可替代性 ;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礼仪教育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德育之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优秀历史传统教育.一是借助地方特色文化的优秀文化历史资源,宏扬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二是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德育载体作用,优化德育路径;三是借鉴地方特色文化的生活性特征和启示,德育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8.
礼仪教育是社会或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对人们进行系统的礼仪训导和施加影响的过程。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礼仪道德转化为人们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礼仪。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丰富和发展礼仪教育内容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的内容。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性质上看,有言谈礼仪、举止礼仪、仪表礼仪、…  相似文献   

9.
孔子维护并完善周礼,形成礼学文化,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奠基,其礼学思想价值在《论语》中有系统化的表述。《论语》中的传统礼学是现代秘书礼仪的传统文化根源,可以与中国现代礼仪进行对接,为秘书礼仪实践提供基本原则及文化依据。我们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时,不是将古代的礼仪文化生搬硬套,而是更多地关注其精神内质的传承性,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现代礼仪精神和形式中,从而贯通上下。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缺失及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学校比较忽视礼仪教育,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所以,必须正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不断革新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核心的儒家思想,学校、社会和家庭在礼仪教育中应该在各自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相互配合,使青少年德育提升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育总是与社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通过深厚的礼仪文化的营造实现道德之教化,这便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礼仪文化需要在长期不懈的仪式活动中去积淀,仪式是"礼"之精神的操作化和外显化,而"礼"的精神内核体现的正是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顺着这一线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孕育与道德教化之间的深层关联,而其中介环节便是仪式活动,因而,学校德育建设应当充分重视仪式设计.  相似文献   

12.
大学德育,礼仪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必要手段。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和完善高校德育体系的需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开设礼_仪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谐精神、谦逊态度和严谨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把礼仪教育与人生现、价值观、职业观、纪律现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情”“文”在碰撞中实现的统一。“情”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主要指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缘依人的内在情感生活而制定,同时又有人文化的提升,能够对民众包括情感在内的生活起规范引导作用。“情与文的结构性平衡”的道德教育模式不仅是个人道德成就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源洁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5):18-22,119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昙华的满月礼有着丰富的文化功能内涵,反映了当地彝族丰富多彩和别具特色民俗风情文化。满月礼在昙华彝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具备多重文化功能的民族文化事项,在昙华彝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有其他礼仪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教育可弥补道德教育操性不强的弱点.在现代社会,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道德教育的载体.学前儿童正处于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礼仪观尚未成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要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入手,让孩子按照礼仪规范,通过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高校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文明公民的必备素质和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加强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是德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礼仪课程应该整合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从了解学生需要入手,采取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精选出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习俗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受到熏陶和训练,真正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中国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多种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中,更突显了现代道德教育中儒家文化的中心地位.从儒家伦理的角度出发探寻有利于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切入点,为现代社会提出了道德教育面对的未来方向,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重现  相似文献   

18.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德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