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2.
闻捷在新疆生活数年,钟情于哈萨克民族文化,并从哈萨克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诗的养料,以一个久别归来的哈萨克人的身份,充满激荡之情地写下了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诗中随处可见诗人向哈萨克民歌借鉴的痕迹,并集中地表现为对哈萨克民歌的题材、修辞手法和歌唱形式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艺鸣  黄淘 《教育艺术》2003,(9):15-15,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的音乐文化。民歌在民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传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民歌中的衬字、衬腔和衬句,是生活语言的升华,在民歌中具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功能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在生产劳作以及与自然进行抗争的历程中,以音乐的形式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个性的民歌.但是由于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文化同化,后继无人,严重影响着未来地方民歌艺术的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民歌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未来需要不断的突破目前发展的困局,让其能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弘扬民族自身的文化和文明,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11日,很荣幸能够亲耳聆听一场民族音乐会,演唱内容是部分有地方代表性的民歌,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民歌知多少"——民歌的推广与研究,聆听纯美之声,探访乐之根本。一、我理解的此次演唱的"民歌""民歌",在中国的土地上,由各个地方的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袁媛 《学苑教育》2024,(7):94-96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小学生对民歌中的文化感知不太清晰,所以导致这些文化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民歌背景、赏析民歌语言以及感知民歌风格。此举,能让学生对民歌中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通透的理解。与此同时,民歌中的优秀文化,也会成为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一眼甘泉。  相似文献   

7.
民歌源自群体的日常生产生活又历经世代传承累积,在这一过程中,民歌渐渐具备了包括文化功能在内的诸多功能。除了传承民族知识记忆、展现民族个性风貌、服务民族精神生活等文化功能外,民歌还对自古以来的正统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南各族人民年复一年,世代相传,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歌民谣。云南民歌民谣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是各民族的历史、社会、风习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9.
三点导读     
余光巾是台湾名的诗人,《民歌》是他采用民歌形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这首诗澎湃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化在奔腾的黄河、长江的浪涛之中的,是呼啸在你、我、他和一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诗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从黄河之涛、长江之浪和自己血脉的奔腾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歌之。一种源远流长、奔流不断的雄浑的江河之唱.也即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生存意识。在那百折不挠、坚毅执着的精神背后,有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在诗篇中奔流、荡漾。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76):157-159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而在民间艺术产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以生活为蓝本的作品,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众多民间艺术中,民歌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甚至可以说独占鳌头,向世界传递了丰富多彩又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华夏子孙,小学生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民歌文化、了解民歌文化,在优美又朴实的民歌旋律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材:湘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本章节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本节课通过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大少数民族民歌的鉴赏,体验、归纳其音乐风格特点,探究民歌的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设计意图在主题活动“中国娃”中,幼儿对祖国各地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了解各类民俗活动、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等,这大大激发了我们继续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热情。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我们收集改编了一些民歌,并让这些民歌走进幼儿的音乐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闸述了民歌的内涵,追溯民歌的发展历史,分析民歌流传地域广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奇葩—民歌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给民歌赋予时代特征,激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相似文献   

14.
民歌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民歌可谓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人民群众的集体加工及口耳相传,逐步形成。民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可谓是生动鲜明的,它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情感。民歌有地域之分,不同区域的民歌带有当地不同的风情。湖南民歌作为诸多民歌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从多元文化语境下探析湖南民歌的现状,及其所具有的特征,以期为其传承与发展寻找到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美点赏析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民歌》是他采用民歌形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这首诗澎湃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化在奔腾的黄河、长江的浪涛之中的,是呼啸在你、我、他和一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诗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从黄河之涛、长江之浪和自己血脉的奔腾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歌之。一种源远流长、奔流不断的雄浑的江河之唱,也即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生存意识。在那百折不挠、坚毅执着的精神背后,有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在诗篇中奔流、荡漾。在思想内难点指津考点训练容上,四段四层,逐…  相似文献   

16.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当前,民歌教学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民歌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歌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 ,许多音乐爱好者甚至音乐工作者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 ,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 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白族、壮族、佤族、彝族等多个民族,民歌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文化组成,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丰收时的喜悦之情及婚丧礼俗等均可在民歌中有所体现.在我国民歌体系中诞生了数不胜数的音乐作品,《小河淌水》是云南地区的经典民歌之一,创作于1947年,也被世人称为云南弥渡山歌,自诞生起便在民歌音乐领域占据重...  相似文献   

19.
民歌传播是探索民族文化精神、发现民歌艺术审美情趣、传播民族文化价值、对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民歌艺术本质的一项必要的行为活动。《中国民歌大会》节目在传播媒体繁荣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传各类传播形式,更加全面、深入、趣味地展示民歌魅力、传播民歌文化、普及民歌知识。本文将从媒介对民歌传播历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国民歌大会》对民歌传播的选择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未来民歌传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土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其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进行的,特别是进入蒙元时期以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思维与民族音乐创作思维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较快地实现了与他民族文化的涵化与融合过程,对民族音乐创作思维的个性特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土族早期民歌继承、发展及民歌种类产生形成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