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我觉得心里很烦。上班时,虽然我极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但课间纯纯还是跑来问我:“老师,你是不是心里很烦?”我被眼前这个细心而乖巧的小姑娘逗乐了,如实地点点头。她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你烦什么呀,你又不要上一年级。”这话让我心里一动,原来,常被我们认为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也有烦恼呢。  相似文献   

2.
创意打工族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有多富有,他们都会通过剪草坪、送报纸、带小孩等方式赚钱来表示自己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深深地懂得,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两个月的暑假到了,我们的中学生朋友是不是也应该为这个假期好好地计划一番,为自己增加一些难得的社会经验,顺便也赚一些零用钱呢?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杰作,都是世界的唯一。有史以来,亿万人曾经生活在地球上,但从未有过,也将永远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人。人应有一点点自恋情结,对自己存有爱慕之情。只有喜欢自己,你才能喜欢他人,并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尊敬。黄美廉阿姨出生于台湾南部,出生时由于医生的疏忽,造成她脑部神经受到严重的伤害,疾病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她从小被人歧视,在众多人眼中,她是“与众不同”的。她一直生活在诸多不便中,因此,在她的成长中总充满着血泪。或许有大多数人会迫不及待地问:“在困难面前,她是否放弃追求了呢?是不是向命运投降了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她没有放弃,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她相信自己,她喜欢自己,她坚信以她顽强的毅力,足以去创造心中的奇迹。2005年11月号十四岁时,黄美廉随家人移民到美国。之后她进入洛杉矶市立大学就读,如今已取得加州州立大学艺术博士学位,成为画家。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一位学生问她:“黄博士,你自小患病,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自己?你有没有怨恨呢?”听众不由得心中一紧,当着她的面如此一问,她如何承受得了?黄美廉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  相似文献   

4.
自我生下来,我就叫她“妈妈”。邻居在背后都叫她“吃了人参的蛮娘”。我有时也想,她是不是我妈妈?会不会是在产房里让人调了包?不过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告诉她。上小学时,她有一天对我说:“我们以后要相依为命了。”她说这话时极其平常,好像并不觉得告诉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爸爸,我不想再拥有一个身体了。”邓林说得十分坚决,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不仅仅是一时冲动。“为什么!?”沈教授感到十分突然。当初,在邓林病重期间,她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啊!而当她的“电子意识”进入网络之后,她又是多么渴望能早日离开这里!可现在,她究竟是怎么了?尽管沈教授知道,邓林一天天地开始喜欢起网络世界,但他还是没有想到,邓林现在居然会如此坚决地拒绝离开。“有一个身体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有没有自由。”邓林说出了她的道理。“那你觉得你现在自由吗?”聂品全脱口而出。“我觉得我至少要比你们自由得多。”邓林似乎是在笑,…  相似文献   

6.
就在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开幕之前两周,一位49岁的挪威妇女自己搞了一个“冬季奥运会”。你还别说,她的这个运动会居然开得有声有色。 她是不是有神经病?没有。这位妇女神经非常正常。那她是为了什么? 事情要从1988年说起。在那一年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挪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的一段时间里,有少数大学生喊着叫着“要民主、要自由”。他们不要一切纪律对自己的约束,深更半夜,闯开别校的校门,破坏别人的自由,妨害别人正常的学习生活,而自认是在争取“自由”。这少数学生追求“自由”的行为,倒促使人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自由?为什么要有纪律?纪律和自由是什么关系?纪律同社会的进步是什么关系?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应当认真地弄个明白,以便不再犯自由的“幼稚疾”。  相似文献   

8.
隐胎     
教授的实验室墙上有一面透视镜,教授每次走过镜前都要照照自己的五脏六肺,瞧它们是不是还那么健康。可今天他特地将他年轻的妻子领到透视镜前,因为她怀孕了。 “才一个月,能看出什么来吗?”妻子左照右照。 教授挺兴奋:“是双胞胎呢。” “真的?” 两个月时,胎儿大一些了。教授已能  相似文献   

9.
<正>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知识分子向何处去?是依附于权贵后面摇尾献媚,是躲进书斋关注自己的性灵生活,还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为公平正义而鼓与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是大家的自由,但是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固有传统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更多鲁迅存在。这样的人物越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越有希望。因为知识分子读书多,他们往往追求"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是国家的"催化剂"和"稳定剂"。他们更有理性,  相似文献   

10.
冯静 《学前教育》2004,(11):24-24
郁郁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孩子,非常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常常会问:老师,是不是我最好?是不是我最棒?今天,孩子们画完自画像一起欣赏时,郁郁又大声问我:“老师,是不是我画得最好?”我听了以后心中暗想:这孩子可真不谦虚,有机会要找她谈一谈。于是,我对她说:“现在还不知道,要把大家的画都看一遍,才能知道谁画得好呀。”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在孩子2—3岁时。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粘在母亲身上寻求慰藉,但3—5岁时,我们便希望孩子能独立自主,自己处理生活中面临的挑战。一看不到妈妈就哭,吃饭要喂,睡觉要陪,连画画做手工也要大人帮着涂,帮着剪,这就让父母们很伤脑筋。孩子是不是过度依赖了,为什么这么“粘”?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学会独立?本期23位家长参与讨论,和您分享育儿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异国的阳光     
今天是星期几?星期二还是星期三?她和学生进行那似乎永无休止的复习,课间休息时,这个念头在她脑子里转了好几圈。我是不是昨天才做完?或者那已是去年的事了?该死,好像什么事都搅到一块儿来了。“史密斯小姐,我可以去一下洗手间吗?”乔  相似文献   

13.
她既不是著名人物,也没有惊人之举,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常年生活在“娃娃堆”里。三年前,当她的老伴王学良从人民解放军驻舟山部队医院转业到风景秀丽的杭州去时,她,五十出头的颜世珍执意不肯走。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她还在岛上。后来,组织上主动为她办好去杭州工作的手续,单位都落实好了。这下子她总该走了吧,可是,她还是没有走。人们都在议论她,有赞叹的:“老颜真是不简单!”有不理解的:“她放着大城市不进,图的是什么呢?”更多的人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幼儿园对她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佚名 《读写月报》2022,(11):35-36
<正>在北京冬奥会上,被称为“天才滑雪少女”的参赛选手谷爱凌备受关注。她不仅在国际大赛中连番夺冠,还以近乎满分的成绩进入斯坦福大学。而除了学业和滑雪之外,她还有许多爱好,比如跑步、骑马、攀岩、打篮球……她的身上有很多人们在培养孩子方面可以借鉴的地方。“睡不够哪有精力玩?”曾有不少人猜测,谷爱凌是不是有个“虎妈”?是不是妈妈让她滑雪?是不是妈妈让她好好上学?  相似文献   

15.
2~(1/2)     
“咦,这是什么意思?”精美的生日贺卡上除了一个大大的“2√”外,什么也没有。这王尔宁在搞什么鬼呀?看到这个,美佳心里不禁一颤。“该不会有什么事吧?2√≈1.414,是自己在1月4日做了什么事被开头突兀,起笔不凡,抛出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她发现了?不对,自己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呀!还是王尔宁在1月4日这天对自己实施什么报复行动?可自己没得罪过她呀!唉……”“难道是在上周的数学测验时我与兰琳对答案被她发现了?糟了,这下好学生的形象可给毁了。她是在威胁我还是在警告我?她不会告诉老师吧?”美佳暗暗祈祷:“王尔宁呀王尔宁,你可千万别告…  相似文献   

16.
宝贝儿妈妈从姨妈家回来,还没来得及换鞋,就要跟马小跳谈一件重要的事情。“谈什么呀?”马小跳歪在沙发上,“是不是我姨妈又给你出馊主意了?”马小跳不太喜欢他这个姨妈, 她自己就有一个疯丫头女儿,她不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提示“奶奶 ,您读一年级时 ,是自己独立做作业还是需要别人提示 ?”“当然自己做 ,让别人提示不好。”“那么 ,请您做这些作业吧 ,我一点也不提示您。”接近正确儿子拿着一本书得意地对妈妈说 :“妈妈 ,这书是老师奖给我的。”“为什么 ?”“老师问鸵鸟有几条腿 ,我回答 3条。”“但鸵鸟只有两条腿呀 !”“是呀 ,可其他孩子回答有 4条。”露 馅萨沙的功课太差 ,放学后 ,女教师往萨沙家打电话。“萨沙 ,你爸爸 ,妈妈在家吗 ?”“不在家。”“妹妹在。”“那么让你妹妹接电话。”“她躺在儿童车上 ,爸爸 ,妈妈现在不让我把她抱下来。”(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期来稿可谓丰富多彩,奇遇不断,同学们遇到的有大名鼎鼎的诗人、词人、播音员、英语专家,也有自己不那么出名还刚刚弥月的小表妹。当然,那些最难忘的相遇之初,大多还是发生在自己的某个同学或朋友身上。因此,珍惜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等到长大以后再来一一回味,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另外,本期还特别刊登了一个初三女生的来稿,看看她遇到的是谁,看看她又是如何将那次相遇写得如此风趣幽默,是不是也让你想起了你的初中生活呢?欢迎大家继续参与“读者俱乐部”,有自己想说想写的话题,也可以一并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爱     
小时候,妈妈对我很严,吃饭时,不准说话,睡觉前不准吃糖……回想起来,那“严”就是一种爱。现在,我长大了,妈妈的爱还是那么“严”:星期天早上,当最要好的朋友来我家时,她总会神经兮兮地问一句:“你找冬梅有什么事?是不是一起做作业呀?”那不软不硬的语气,弄得我很尴尬。  相似文献   

20.
妈妈没和我说再见晨间活动时,月月小朋友一直不高兴,没兴趣参加任何活动。她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今天怎么啦?“月月,是不是没带手帕?”我关切地问。月月摇摇头,又点点头。“好了,明天带吧,老师原谅你了。”过了一会儿,月月还是不高兴。我又问:“是不是鲁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带来?”月月还是不吱声。没办法,我暂时只好去组织活动去了。到了做早操的时间,月月还是低着头,不愿说话,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