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的道德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形成有区别的道德人格。我国青少年的社会化方式有着家庭化、时间长、重养轻教等特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从而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许多不良冲击。促进青少年优良道德人格的形成,需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石璐 《文教资料》2006,(18):71-72
青少年正处于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境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环境中,“代”环境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环境纬度。道德教育从代际伦理的角度看,是一个上一代对下一代进行道德示范与传递和下一代对上一代进行道德反哺的互动过程。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在“代”环境下进行的。然而,“代”环境的不良因素必然会导致青少年在道德教育中与上一代产生“代沟”,所以优化“代”环境,使青少年进行有效的道德继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青少年道德建构,从道德需要出发分析青少年道德内化内驱力,从道德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出发分析青少年道德内化外驱力,将道德内化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相结合,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相结合,创新青少年德育内容及手段,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4.
黄琴 《教育探索》2006,(4):99-100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化的新生途径。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教化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公益广告应当遵循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规律,净化他们的道德精神家园.改善他们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潘云华  陈勃 《教育评论》2014,(3):102-104
信息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尤其是社会不公信息非常容易从信息海洋中凸显出来,成为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刺激源。社会不公信息的摄入,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存在许多调节因素。基于当前的现实环境,政府、学校以及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克服社会不公信息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创造有利于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社会准则、传统习俗等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自觉的过程。在道德内化过程中,青少年要接受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判断、形成道德人格,这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发挥。应从道德内化与主体性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提升青少年道德主体性、促进道德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的道德现象、道德问题作为考察对象,指出现有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道德社会化面临着与传统社会的不同情境.文化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的现代社会,新媒体传播介质承担着显著的社会沟通作用.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正在从传统的高度统一逐步走向与离散多样并存,在这个过程中虚拟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增加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如何在多元文化价值观日益庞杂的新媒体环境下促进青少年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就必须通过新媒体加强主流价值传播,规范道德认知环境,加强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主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新媒体的传播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主体意识的培养,但新媒体环境下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尤其是道德理性的养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应注重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理性养成教育,以道德认识的引导为源头,明确其道德选择的价值取向,重点培养其道德选择能力,使之能应对不同的道德情境。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中的有益因素,推动新媒体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与发展的有效平台和有益载体。  相似文献   

10.
蔡定基 《教育导刊》2002,2(8):79-81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的道德现象、道德问题作为考察对象,指出现有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敏感性是人对社会环境及他人情感、利益的一种感知行为,并作出合理道德行为的一种能力。当前,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偏低,制约了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发挥。因此,必须提升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由于青少年认知能力及辨别控制能力较低,在培育其道德敏感性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四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德信仰对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选择产生着重大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的社会转型以及道德转型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生活,使他们出现了道德信仰上的危机。为此,需要构建一种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道德体系,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促进新时期青少年的道德信仰形成。  相似文献   

14.
梁雪漫 《考试周刊》2011,(45):206-207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道德缺失日益严重的趋势,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只有了解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改善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让网络之路变得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15.
浅析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无拘束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心理不成熟,道德人格不健全,缺乏自律。无论从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环境,还是从主观因素考察,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和道德自律能力。只有实现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不断提升,才能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学为圣贤”的德育目标,以及“血脉上感移”的德育模式在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与提升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让青少年在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道德失范的危机。从社会学角度检视,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学校应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青少年树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道德,塑造青少年的网络人格,促进网络时代道德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使青少年在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郭长征 《考试周刊》2011,(41):220-221
人的成长离不开生存的环境,青少年道德水准的形成和发展和环境密切相关。家庭的不良因素、学校教育存在的缺陷、社会的不良环境及青少年自身的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优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东升 《教育导刊》2008,(12):30-32
道德能力的培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道德能力培育的实施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育要以知识经济的现实性特点为基础,对传统的道德能力培育方式进行改造和完善,并且力求避免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道德能力培育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青少年道德能力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探究其根源,寻求解决道德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探究其根源,寻求解决道德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