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有一节电池和一粒小电珠,小电珠也能亮!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发现竟出自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之手。 那天我教二年级《小电珠亮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我对教材作了调整:先让他们尝试实验,去把电珠玩亮,比赛谁用的方法多、巧;再讨论小电珠亮起来所需要的条件。 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十分投入。在讨论“仅有电池和小电珠,小电珠会亮吗”这一问题时,大家“不会”的答声刚落,一个响亮的声音叫起来:“能亮。”这无异于烫油锅里倒进了水,整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之后,我鼓励学生:“不用这根导线还能用什么做导线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时学生兴致很浓,他们把导线换成铁丝、保险丝、钢丝等小电珠也发亮了: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铁丝、保险丝、钢丝做导线,小电珠也会发亮?学生们思索后说:“铁丝、钢丝、保险丝都是金属,金属都具有导电性能。我又激发学生:在缺少金属导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首师大版科学第三册中,有一个"电与生活"单元,其中有一课是<点亮小电珠>,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把本课内容设定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小电珠,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二课时:内容是加上电池盒以后,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几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三课时:内容是研究串联电路;第四课时:内容是串联、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力图体现观察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注重体现开放性,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商议活动规则,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概括出结论或规律,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和延伸,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6.
秦玲 《科学课》2008,(9):40-4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力图体现观察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注重体现开放性,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商议活动规则,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概括出结论或规律,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和延伸,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干电池和小电珠》 课时:10课时 学生:三年级 目标和指导计划:连接电池和小电珠,调查、比较通电的连接方法和能导电的物体,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和制作玩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电路形成科学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村山  哲哉 《科学课》2009,(8):56-57
一、案例:《干电池和小电珠》 课时:10课时 学生:三年级 目标和指导计划:连接电池和小电珠,调查、比较通电的连接方法和能导电的物体,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和制作玩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电路形成科学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怎样接亮小电珠》是五年制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这堂课先指导学生认识导线、电源、小电珠等元件,然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联接,最后归纳出电流、电路的知识以及电路的联接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也不佳。我在教学中没有采用这一作法,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调整,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桌上放着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师:看了这些材料,你最想做什么?生:把它们接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本课意在通过学生回顾与交流自己以前对磁铁的初步感性认识,来猜想磁铁的性质,并想方设法验证自己对磁铁性质的猜想,从而对磁铁的性质形成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教材分为三个方面:回顾与交流、游戏活动、整理与反思。回顾与交流,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对磁铁已有的感性认识,为探究新知识做准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验证自己对磁铁性质的猜想;整理与反思,使学生对磁铁性质的认识全面而系统。  相似文献   

11.
黄贵玉 《科学课》2010,(1):22-22
1.教材简介制作“红绿灯”是《简单电路》中的第四部分,是一个拓展活动,希望通过学生亲手制作来增强对电路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简单电路》前三部分从思考“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这一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认识一些简单的电器元件,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中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学生按教材用电池、导线、小电珠组装成图1的电路。将被测材料接入鱼夹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就很容易检测出铁丝、铜丝……是导体,橡皮、干木条……是绝缘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小电珠不发光,于是学生对教材中“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产生怀疑。学生用图1的电路做这个“导体”实验,小电珠不会发光,问题在于人、大地、不纯净的水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大,同样电源(电池为3V)产生的电流不能通过,小电珠亮不了。因此,如何验证人、…  相似文献   

13.
蔡俊玲 《考试周刊》2013,(19):136-136
初中物理倡导探究方式与探究活动,在每节内容中安排小探究,在每章中安排大探究,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1.教材简介制作“红绿灯”是《简单电路》中的第四部分,是一个拓展活动,希望通过学生亲手制作来增强对电路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简单电路》前三部分从思考“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这一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认识一些简单的电器元件,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  相似文献   

15.
在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简单电路,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与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去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学生可以达成共识,如石块、砖头、瓷砖、粉笔等是绝缘体,硬币、金戒指、金项链等是导体,而对有的材料学生就有分歧,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潮湿的物体等,学生有的说是导体,  相似文献   

16.
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丰富认知经验,发展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的认知经验与能力是在一系列的感知探索活动中逐渐获得和发展的。“电”存在于幼儿生活周围,它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更好奇。熟悉———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陌生———因为没有成人的引导,他们对“电”的认知经验是知之甚少的;好奇———是因为“电”存在于幼儿生活周围,对于这一熟悉现象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却使幼儿大为不解。诸如:“怎样让电珠亮起来”、“怎样让喇叭响起来”等问题塞…  相似文献   

17.
李瑞芹 《科学课》2010,(2):38-3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18.
叶福南 《福建教育》2007,(10):56-56
一、创设主题情境——让教材“亮”起来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赋予传统的单调运动项目以新的生命,让教材“亮“起来,创设有趣、有针对性、富有实效的情境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开展教学探究过程中,即要重视活动的开展,也要注重活动后成果的研究。要使活动成果突出有效。活动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有效的获取活动材料,引导学生对各种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论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快乐,也有利于辅导学生写好科学小论文。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