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本细读教学已成共识,美中不足的是多局限于教法层面研究。一线教师囿于学养对专家高论望洋兴叹,一到具体教学实践则黯然神伤。一、"文本细读"是方法更是智慧文本细读不应只是施教方法,更应长养为教育智慧。经典文本教学绕不开"知人论世",但师生对"文革"背景的文本常生困惑,不谈背景隔靴搔痒,若引诸材料  相似文献   

2.
思辨性阅读,基于文本细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项脊轩志》教学中,还原文本将作者和作品放回历史节点,解读会更合理、更深入。以细读为基点,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有了设计的灵感。两个教学环节——"文本还原,探究作品主旨"和"指点方法,建立理性态度",都是基于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概念——"文本细读"。细读文本,需要教师对教学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文本拓展,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亲近文本,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与文本进行亲密的对话。本文将从当前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文本细读"的内涵和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后课改时代,文本细读被许多语文老师当作最能展示教学功底、代表语文教学特征、体现"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文本细读存在着误解,文本细读教学也走进了种种误区。如何进行正确的文本细读呢?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文本细读与语言运用的关系当前的文本细读侧重于对文本的细读、理解和欣赏,把深入理解语意、挖掘文本丰富意蕴当作唯一目标,这并不科学。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姜秀社 《教师》2014,(27):34-34
正俗话说学生有"三怕":一怕鲁迅的作品,二怕作文,三怕文言文。如何引导学生从畏惧文言文,到喜欢读文言经典呢?细想一下,我们平时教学从疏通字词入手,停留在了翻译上,浅层表象的解释,使学生兴趣索然。我们要学会细读文本,在选词炼句上要多花功夫,力争一字传神,对妙笔生花的地方要能深入领会。仔细斟酌,反复把玩,我们在教学中应将语言品味作为突破口,寻找对策,方法要得当。所谓的文本细读就是对文章中存在的语义结构、修辞手法以及遣词造句等做出细致的研究,体会文章中所蕴含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误区的出现,都与教师缺少对文本深入地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文本细读是一种能力,要改善阅读教学,必须从改善教材的文本阅读做起。要想走出语文阅读教学误区,要想将新课程阅读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做文本细读的先行者。作为教师,文本细读可以分三个阶段的砥砺:直面文本、积累泛文本、寻找缝隙。  相似文献   

8.
文本阅读一般包含四个层面——基本内容、思想感情、深刻内涵以及语言表达。教学中,一般注重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忽视内涵的揭示和语言表达方法的分析,而这两个方面不是用粗读可以实现的,应"细读"。文章重点论述"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便实现阅读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比最多的文体。阅读教学是学生创造性地走进文本、获取知识、探索世界的过程。就记叙文论述了文本细读方法的内涵,以及在中学语文记叙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必要性,探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实践行为。文本细读以"读"为先,可以根据文本找到切入口,捕捉关键点,关注语境,寻找文章空白,以及探究文章矛盾处等方式,抓住文本的真正内涵,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是为了教学而读,不仅仅是文学欣赏;文本细读是为教学设计而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读出来的内容进行设计。删繁、聚焦与归纳三个方面相结合是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在文本细读时,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要精而简,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它可以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着手分析,在微观中寻找宏观的方向。以《说书人》教学为例,旨在以"文本细读"为驶向彼岸的小帆之一,引导学生在文本鉴赏的海洋里沉潜涵泳,反复玩味和推敲,从而获得语言之味。  相似文献   

12.
刘可红 《海外英语》2024,(7):139-141+144
大学英语教师思辨能力不够,会导致英语课程思辨品质不高,会无法落实思辨培养教学目标。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进行汉英人文经典细读与分析。文本细读与分析过程对应思辨的基本环节、思辨力的各个维度。而人文经典不管是语言内容层面,还是逻辑框架、思辨模式层面都是文本细读与分析的最佳对象。汉英人文经典细读与分析能够直接训练、提升教师思辨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师思辨力培育起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被选入人教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文章.教学时若遵循惯常思路、不细读文本,易忽视对文中"心不在焉""众物腾怨"这两个词语在表现人物精神和时代环境方面"正反相协"作用的理解;忽视对作者在第一部分围绕材料巧用"同中显异"写法的揭示.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对文学批评的文本细读概念的借用和活用。它是指"读者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人手,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这是指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其对象是阅读教学,它是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同行。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具有细读姿态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的微观细读关联着教与学的相生相长。高校致力于中学语文阶段课本内容研究的孙绍振老师和钱理群老师为我们微观细读做了明确的指导与示范。本文借《解读语文》一书,聚焦于鲁迅的小说——《祝福》,阐明笔者对文本不可无"我"的理解和思考,进而强调微观细读于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施卓侠 《山东教育》2012,(26):48-49
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体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履践"品读",就可为学生打开文本细读之门。何为"品读"呢?简单地说,"品读"就是仔细阅读、品味的意思。展开来看,"品读"则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初读理解、细读分析、赏读品鉴。初读理解是对初读文本后的整体感知,细读分析则强调文本内容及情感等方面的深入把握,赏读品鉴更在意基于文本的品味赏析及由此而获得的启发与感悟。该如何把"品读"这种感觉实践到文本中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以双线的形式组织单元。单元语文要素决定了课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课堂教学从文本细读开始。文本细读承担了发掘、确定一篇课文具体教学内容的任务。因此,统一协调并处理好语文要素和文本细读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可从"规约"和"聚焦"、"简约"和"丰富"、"理思"和"实践"三个方面,理性思考两者的相互约束、彼此照应的关系,并结合教学实际做必要的尝试和探索。这样,能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习作单元,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习作单元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文本解读要有"作文心"——用"作家是怎么写的"思维去亲近文本内容;教学设计要提供"呼吸法"——要学会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寻找文本中掩藏着的"语文要素"的影子去完成习作。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有这样的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走进文本,进入作家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文本细读可指导学生去发现寻常之处的精彩,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称谓,一个一跳而过的标点。一、细节不起眼,却关乎情文本细读,应把目光聚焦于那些能表现情感、体现主题的细节,去寻找发现极具教学价值的细微之处,特  相似文献   

20.
林金火 《考试周刊》2014,(87):26-27
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让课堂充满语文的芳香。本文从"采用多重视角进行文本细读,挖掘文本价值"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细读,挖掘文本价值"这两个方面对潜心细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以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