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资本主义的福利风险正在发生变异,从原有的"新社会风险"转变为"新福利风险":包括难民潮催生的新社会保障风险、不平等加剧和民粹主义情绪引发的新社会政策风险、互联网时代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新劳动力风险和工作家庭不平衡促发的新家庭政策风险.资本主义国家福利风险变异的根源,是基于剩余价值攫取与私有制存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克服生产系统市场化和分配系统非商品化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政府所能够实现的福利供给愈加无法容纳日益窘迫的中下阶层对福利的需求.对此,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大政府二次分配干预力度、实施一系列更为积极的福利政策加以应对,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始终无法根绝福利风险的螺旋式变异与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周期性福利危机.  相似文献   

2.
当今资本主义的福利风险正在发生变异,从原有的"新社会风险"转变为"新福利风险":包括难民潮催生的新社会保障风险、不平等加剧和民粹主义情绪引发的新社会政策风险、互联网时代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新劳动力风险和工作家庭不平衡促发的新家庭政策风险.资本主义国家福利风险变异的根源,是基于剩余价值攫取与私有制存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克服生产系统市场化和分配系统非商品化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政府所能够实现的福利供给愈加无法容纳日益窘迫的中下阶层对福利的需求.对此,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大政府二次分配干预力度、实施一系列更为积极的福利政策加以应对,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始终无法根绝福利风险的螺旋式变异与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周期性福利危机.  相似文献   

3.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浪 《文教资料》2007,(3):209-211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影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城乡居民在收入来源途径,社会保障,教育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不平等,是造成社会财富在城乡居民之间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因此,合理调整分配权利在城乡居民之间的配置结构,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分配制度改革,将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重要社会问题的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哲学的自由与平等观念出发,思考与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方式,以便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却遭到不同程度的批判。认为福利虽然增进了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公民对国家产生依赖感,这更强化了国家对公民的控制而使公民丧失了独立和自由。认为通过福利建构起来的认同与忠诚是虚假的,更应该通过良好的顶层设计,使得公民在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共同体中,在对话与协商基础上,真诚的建立起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对福利国家的批判与反思,有助于我们客观与公正地思考社会福利对稳定秩序,产生认同所起到的有限作用。这对我国推进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一方面,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产生的宗旨和目的并非确保经济生活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民法规制下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在市场经济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控,对社会经济进行第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6.
<正>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内部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相应措施,形成了较为典型的社会政策,即福利国家制度。准确揭示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浅议福利国家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国家是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其产生发展具有历史性.当前国内对于福利国家的研究多局限于内涵、欧洲经验、危机弊端等方面,对福利国家的产生原因及背景分析较少.迈克尔·曼的"IEMP模型"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据此,福利国家的产生可以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四种权力来源描绘了福利国家诞生之际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催生了福利国家;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当这四种因素部分地制度化为某一支配性结构时,这种支配性结构在某一时期就表现为"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分配正义问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分配正义观,一是罗尔斯基于平等的分配观,一是诺齐克基于权利的分配观。罗尔斯分配的正义从"平等"的权利出发,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税收实现收入的再分配;诺齐克分配的正义从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出发,反对国家作为分配主体进行的再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和研究这两种分配正义观对于我们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体制,正确处理个人权利与政府权利的关系,改革和完善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机会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意味着发展的起点性条件。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是多渠道、多层次和多次的分配。复读生的存在造成了对在读生的不公平,而国家关于高考复读的政策为了维护在读生的公平又显现出对复读生的不公平,于是产生了政策的公平悖论,如何消解这一悖论,有赖于教育机会的再分配。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讨论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安排的时候,往往以经济福利涵盖了福利的全部。而事实上,非经济福利在人的总福利中占据着令人不能忽视的位置,而且,非经济福利对于经济福利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当下的中国,面临社会结构的重大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在进行公共政策的安排时,这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福利制度实施再分配被认为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正和塑造合法性等功能。近年来我国实施“民生导向”的福利改革反映了国家—社会关系在“分配政治”维度上的历史回归,因而有必要聚焦再分配的制度设计和制度绩效考察福利改革的政治效应。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福利制度有效地强化了政治信任,但提升效应存在“央强地弱”的层次化现象。制度设计约束着再分配产生政治信任的效应,普惠性福利的政治回报高于选择性福利,豁免性福利比转移性福利的政治回报更稳定。基于因果中介分析进一步考察制度绩效、福利偏好和公正效能感传递福利生产政治信任的机制性作用,发现再分配生产政治信任的首要机制是制度绩效,其次是福利偏好。因此,通过福利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取决于福利制度的优化设计和再分配过程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收入分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合理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所存在的不合理现状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改革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英国教育福利政策在其福利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几番变革.经典福利国家时期推行了“国家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福利国家紧缩时期推行了“市场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市场效率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社会投资国家时期推行了“混合治理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政策伦理诉求其对于后福利时代我国教育福利事业发展的启示是:发挥“政府一市场一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教育福利政策价值目标;将教育福利作为破解我国儿童贫困代际传递难题的根本途径等.  相似文献   

14.
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洲福利国家从产生之日到当前的福利改革经历了从古典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新右派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演变 ,伴随着理论的变迁 ,欧洲各国的社会政策也经历着不断调整的过程。文章从思想理念与现实社会政策两条线索对福利国家的产生、发展、调整、完善进行把握和分析 ,认为福利国家是在对各种理论和思想的不断吸收、借鉴和不断融合中运行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今天,了解福利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英国学者伊恩·高夫对福利国家的分析为我们正确看待福利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角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他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对福利国家的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福利国家的影响进行了深度解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福利国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公民实现基本的受教育权,需要拥有合理的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权利的物质基础.公民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寡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支付能力以及政府所能够提供的公共资源.个人的支付能力受制于公民个人所处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存在着实质上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面临这种不平等,政府有义务出台正义的教育政策分配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政府出台的教育政策应当遵循怎样的正义原则,如何与这些原则达到契合,什么是正义的教育资源分配政策,应选择一种正义观进行剖析,而罗尔斯的《正义论》系统提炼的正义二原则恰可作为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成因:阶级对抗的缓冲器所谓"福利国家",作为一种特定的概念主要是指二战后以推行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为基本特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就是"福利国家制度"。不过,通常泛称为"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制度是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趋于激化、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福利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一是要深化对价值源泉的认识。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从理论上论证人的活劳动是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其他生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本身都不创造价值。二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向“总体工人”和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三是要深化对价值分配的认识 ,正确把握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没有内在的联系 ,价值分配方式是由社会基本产权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市场原则和社会原则是价值分配应该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福利国家”这一概念,在西方世界被接受和广泛应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战后初期,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最早宣称它们是“福利国家”,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效仿,纷纷以“福利国家”相标榜,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来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经过40多年的实践,社会保障制度已日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国民收入中已占相当高的比例,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经济理论工作者来具体分析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单纯讲求效率而不顾公平的按资分配是早期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其历史命运已经为马克思所深刻洞悉 ;单纯讲求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其结局同样是陷入自我终结的悖论之中。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按要素分配论中有一种单纯要求按资分配的倾向 ,这种倾向与人类的公平理想背道而驰 ,也与 2 0世纪发达国家的分配革命趋势不符。本文主张 ,真正的按要素分配应当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有机统一 ,劳动与资本一样是生产要素 ,同样有权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发生在第一次分配领域的真正的按要素分配 ,为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提供了“一次保障机制” ,发生在第二次分配领域的国家再分配则为这种统一提供了“二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