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文锦 《东南传播》2014,(8):148-150
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由于传播方式的空前繁荣而呈现出更复杂的面貌,特别是隐性失实报道,由于所含不实成分较为隐秘,识别和防范更加困难。对于正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的电视新闻媒体,在信源上,必须对"公民新闻"、网络调查甚至权威官微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保持基本的戒备;同时,在自身新媒体业务拓展过程中,坚守住传统媒体严谨的"把关人"角色要求;从宏观层面,应重视把握新媒体格局下的新闻拟态环境,提升客观、平衡报道意识,避免陷入不实报道的漩涡。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新闻之道,在于求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客观真实,材料可靠确凿,是新闻最起码的品格:然而,在目前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违背新闻真实性的现象,如何解决新闻失实和虚假报道的问题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之一。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笔者就存在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因及对策谈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杨咏  张未  于蕾 《新闻通讯》2011,(6):17-18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所有媒体的传播形态、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传播速度的迅捷.几乎让人应接不暇。但与此同时,受众又不得不劳心费神地去甄别其中的是是非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虚假报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于是,“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潘钧 《东南传播》2023,(1):26-28
近年来,新媒体凭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实时发布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促使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纷纷拓展新媒体业务,形成强大的矩阵发展模式。可是,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眼球,或是把关不严等原因,我国部分新媒体平台出现了与低俗、虚假等内容擦边的情况。本文以江西失踪学生胡某宇事件为例,揭示网络虚假信息对新媒体的影响,由此带来的信息污染,并对其防范措施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对广大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失实新闻乃至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应当引起我们新闻从业者认真反思。新闻失实产生的原因新闻从业者认知不到位造成新闻失实。新闻报道是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从业者基于新闻事实的再创造。因此,新闻事实再现过程中,其真实性的体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能力。2007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在7月30日下午6时10分左右,在北京市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将责令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8.
失实报道的潜在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呈现出渠道多元化和传播主体多元化,新媒体和自媒体、社群、平台层出不穷,给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生存条件.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打击和防范虚假新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做好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素养、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5,(12):17-19
时下,新闻界上下一心制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许多新闻媒体在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严密防范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发生的同时,组织从业人员反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提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路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赖于生存的土壤,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达仓 《新闻窗》2013,(6):30-31
一、新闻失实的定义及特点(一)新闻失实的定义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所阐述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目前,新闻失实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牵强附会,因果不符;要件残缺,添枝加叶,层层拔高;凭空捏造;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我国专家学者们认为新闻失实的原因按照其性质分非故意性失实和故意性失实。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速度快、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让网络媒介具有了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网络新闻报道失实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虚假新闻的新特点入手,对网络新闻失实的表现和容易出现失实的媒介及领域进行梳理分析,最后从制度建设、行业自律、媒体管理、新闻从业者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反思,为增强网络新闻公信力、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腾飞 《新闻天地》2006,(10):28-31
如今,已经过完9岁生日的小男孩陈绪,在见到生人时都会害怕地发抖。听到屋外的汽车喇叭声或者轻微的响声,都会马上瑟缩到屋子的一隅,颤抖着对妈妈说:“求求你,妈妈,别把我送人呀,别不要我呀……”“妈妈,你能等我睡着后再把我送人吗?”听到自己的孩子可怜兮兮地哀求自己,作为母亲的陈波心碎了,她一边抽泣一边安慰着小陈绪:“不哭了不哭,乖孩子,娘怎么舍得把你送人?”意外之喜,喜获“爱心”承诺家住黑龙江省铁力市的陈波是该市乳品厂的下岗职工。1999年陈波因为和丈夫感情不和而离婚。离婚后陈波、和她不到3岁的儿子陈绪还有已经74  相似文献   

14.
典型报道与新闻失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说明,典型报道如果处理不当会可能导致新闻失实。除了部分经典的典型报道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外,大部分都没有引起人们持久的关注。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新闻样式在写作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容易使典型人物脱离生活实际。拿这种神化了的典型来教育人们,不仅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而且会降低媒体的公信力,影响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根据我国的国情,典型报道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起落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为了使典型报道不流于形式,让典型报道回归真实是一条切实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最近,新闻出版总暑通报批评了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09,(10):53-53
假新闻与失实报道.是新闻媒体时常出现而为受众所诟病的极为相似的“双胞怪胎”.因而有不少人把二者混为一谈。从某新闻学术期刊每年评出的“十大假新闻”来看.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这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厘清彼此的关系,对有针对性地防治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费文化与虚假新闻——新闻失实的社会语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盛芳 《新闻界》2006,(2):74-74
虚假新闻报道可说是世界性的顽症,坚持新闻真实性、探讨新闻失实成因及相关的防范措施一直是新闻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就在国内新闻界对2005年“十大假新闻”进行盘点时,又一条假新闻新鲜出炉,说的是央视名嘴王小丫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结婚一事,此文吸引人们的眼球,毕竟名人隐私比纯属虚构的故事要来得过瘾、刺激得多。本文试从传媒生态学角度,将虚假新闻的屡禁不绝置于消费文化的社会语境下予以分析,探讨当前新闻失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的广泛普及,网络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便利等优势,成为了人们阅读新闻的新宠,新闻不再局限在报纸、电视、收音机等传统载体上,网络新闻应运而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网络新闻存在的失实问题,需要我们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曹梦媛 《新闻世界》2014,(7):199-200
媒体行业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早已有之,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失实的问题,结合当前案例探究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诱发因素,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若干拙见。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闻是指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①。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因特网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