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对应关系,构建了课程设置框架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铁路行业的发展,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紧跟铁路行业的发展步伐,转变原有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分向定岗、产学结合、真岗实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五大岗位群岗位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铁道运输的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设置是密切相关的,其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专业能力与课程单元对应关系,构建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性快速发展的地铁需要大量的地铁车站、地铁调度控制中心的地铁运营管理专门人才,以确保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地铁站务岗位特定职业技能、轨道交通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迁移核心能力构成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基于地铁站务岗位真实工作任务,详细分析运营专业就业岗位特定职业技能、行业综合通用能力和岗位迁移核心能力,并对运营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从课程体系开发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的一个主干专业,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面临的巨大课题。结合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进行的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逆向设计"理论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在确定岗位职业群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岗位能力技能标准、支撑课程体系和岗位能力考核目标,同时以实证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衔接作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一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职教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契合度差,专业设置衔接困难;课程内容重复或断层,课程体系衔接失效;就业岗位职业标准界定不清,职业能力衔接模糊。采取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逐层推进的技术路径,细分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构建中高职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模型,以解决中高职衔接的本质问题,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99):158-159
分析试点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分别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和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实现岗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以及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无痕衔接。本文介绍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构建基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和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机电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专业市场调研,明确中高职教育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综合实践"多方位相衔接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分段培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易爱 《知识文库》2024,(1):104-107
<正>文章以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技能要求,梳理了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线索建立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对象开发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载体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以职业岗位技能强化为参照建立课程资源库四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更贴近市场及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接的行车相关岗位情况,根据对接岗位所需工作技能,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实训平台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81):168-169
本文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建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中高职阶段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高,探索了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实施策略,为中高职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模型是实施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基石.运用职业分析方法,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建立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三角形”专业结构模型;构建专业结构模型,凸显了中高职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提高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适应度,降低了专业种类设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衔接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一种内涵式的衔接。文章通过烹饪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在明确了中职和高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职业核心能力纵向延伸、综合能力横向扩展模式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引用《悉尼协议》专业建设范式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倡导持续改进"的三大核心思想,对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构建,评价,以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导致的人才需求变化的不足,为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人才"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应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应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级标准模块库为依据,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思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为依据,参考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级标准模块库,给出了模块库的框架结构,并对职业能力分级标准模块库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是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核心专业。为培养实用性人才,该课程的开发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描述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选取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此方案教学一年,结果表明,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技术的能力及职业素养能力均得到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数控技术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岗位群及职业能力与任务,从分析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并从中高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角度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同时对中高职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基础,中高职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方面衔接良好,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对新时期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标准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有力保障。在对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中高衔接的教学内容、实践"工学一体,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解决了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衔接的问题,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