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文 《航空档案》2009,(8):65-77
元帅升帐,军令如山 1960年12月8日,由国防工业委员会召开、贺龙元帅亲自主持的国防工业三级干部会议在北京正式开幕。会议前后持续38天,至1961年1月6日闭幕。  相似文献   

2.
辛文 《航空档案》2009,(10):68-77
歼-6再劫,总理心忧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造成航空工业历史上出现了以歼-6飞机为代表的第一次质量大倒退,百架飞机出不了厂,不得不推倒重来,重新试制;然而十年动乱的来袭,使航空产品,特别是批量最大的歼-6飞机又遭浩劫,这一次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比起1958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一次质量问题大暴露之时,贺龙元帅拍案而起,毅然决然一刀两断,终于使歼-6飞机优质过关;这一次,贺龙元帅已成阶下囚,只有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在险恶的政治风浪中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3.
辛文 《航空档案》2009,(7):38-51
歼-6飞机是我国继歼-5飞机之后,仿制苏联米格-19的超声速歼击机。该机1958年7月开始仿制,到1985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拆除歼-6飞机生产线为止,仿制生产长达27年,而退出部队现役在2006年。  相似文献   

4.
月影 《航空档案》2009,(10):78-8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军使用尽管非常的粗糙,但是已经展示出空军作为一个新兴的兵种所带来的活力;空中进攻深深地让民众体会到恐怖的感觉,这让杜黑及其拥护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光。在空中力量第一次展示自身价值的时候,地面防空力量也在悄然地增长,只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对空中进攻形成足够的遏制,但是地面防空体系的构建已经逐步开始成形,这对空中力量的进一步制霸天空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只不过在一战后航空大发展的岁月内,这种力量被人们的视野所忽略了。防空力量一直在飞机荣耀光芒的角落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4):102-110
“集束手榴弹”——学林出版社的丛书(上) 上次谈了学林出版社的两本“大书”,接下来还有好几本“大书”要谈,为了让读者换换口味,请容我卖个关子,姑且按下不提,先来谈一下学林出版社的丛书。  相似文献   

6.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1,(4):113-119
失之交臂的遗憾——一些拟出而没出成的书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要留好书在人间》,表示自己有生之年,不一定能给出版社赚多少钱,但是要努力让出版社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好书,以不辜负编辑出版这个"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几十年来,我和我们学林社的同志们也确实已经并且还在继续为此努力奋斗。在前面的《学林史话》中,  相似文献   

7.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2):105-111
协作出版的始末与教训 《学林史话》谈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谈的好的一面。其实,办出版社与其他事物一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林”也不能例外。这里用得着一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人人都难免有“隐恶扬善”的缺点,我也不能免俗,  相似文献   

8.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1,(3):121-127
"偶尔露峥嵘"的文艺创作图书 本来,按照出版局的规定,文艺创作并不是我社的任务。开始几年,我们也的确很少考虑这方面图书的出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版社的分工慢慢变得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9.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4):99-106
名人情结不可无:名人、领导与学林图书 我在介绍“学林”的“青年学者丛书”时,曾经说过,我们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叫做“不薄名人爱新人”。意思是在尊重名人的同时,努力为当时尚无名气但很有前途的新人做一些扶持的工作。那时强调的是“爱新人”的一面。这里,回过头来,想说一说“不薄名人”即尊重名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颇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0.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4):116-121
努力为新闻出版事业呐喊(上)——“学林”的刊物 学林出版社成立之初,上面给我们规定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出版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著作”。据我所知,全国在出版社任务方面明确作这种规定的,好像还没有见过第二家。  相似文献   

11.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1,(2):113-118
有意栽花与无心插柳——学习辅导读物的出版出版学习辅导读物,是出版局一开始给学林出版社定下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我社始终关注并且持续着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何为学习辅导读物,各人的理解不一定相同。  相似文献   

1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3):109-115
“学林”图书的若干“第一” “学林”成立以来,出了数千种图书,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大书、丛书等以外,还有一些颇有特色并略有影响的书值得一提。这里,我以在“学林”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若干“第一”的书稍加介绍。  相似文献   

13.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2):97-105
小社出大书之三——《中国民居》 前两次说的是“学林”的丛书,现在回过头来再谈“学林”的“大书”。前面我曾经说过:“学林”每隔两年左右就要“爆炸”一颗“原子弹”,即出一本“大书”。但是,这些“大书”并非“两年左右”就可以出得来的,而大都要经过三五年、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筹划和磨练才能打造成功。  相似文献   

14.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3):105-112
“小社出大书”之一——《中国历代服饰》 学林出版社成立之初,出版局领导就要求“学林”要办出特色,要在改革上不声不响地起步,要“出书、出人、出经验”,不要走其他出版社的路子。副局长兼社主要领导刘培康同志在1983年1月22日“学林”研究出书工作的会上曾说:“学林”“每年要有一二本重点书,有二三本畅销书,每年要有叫人感到轰动的书。”  相似文献   

15.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2,(1):118-124
前面的《学林史话》,对我供职学林社的二十多年中,我社已经出版的和本应出而没出成的主要图书,大体上都已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但仔细回想一下,又觉得好像还有一些遗漏。请教了几位熟悉“学林”的朋友,他们认为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书,  相似文献   

16.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1,(1):120-125
引进与输出 1992年我参加香港书展,访问香港中华书局时,它的负责人钟洁雄女士说,他们社里把编辑分成三块:初版、重版、引进版,各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2):110-111
1981年,我由上海市出版局理论研究室调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当编辑,成为“学林”第一批职工。1986年,从一个普通编辑被越级提拔为副总编辑,两年后,又受命担任社长。十一年以后的1999年,改任总编辑。2002年2月,因为年龄关系,离开“学林”到韬奋纪念馆工作并且在那里退休。  相似文献   

18.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1):103-109
“集束手榴弹”——学林出版社的丛书(下)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1990年由我与一编室主任陈达凯共同策划的选题,到1995年年底出版第一批四种,费时达六年。最初设想的名字叫“学林观止系列丛书”,是源于李一氓同志提出要出版好的古籍普及本、面向中青年读者的思想,同时也想打一打“学林”的牌子。  相似文献   

19.
月影 《航空档案》2009,(9):79-87
人类的飞天之梦 1852年,祛国人亨利·吉法尔制造了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雪茄型飞艇,成为人类征服天空的第一步。这个艇长44米,直径12米,发动机功率仅3马力,使用一幅三叶螺旋桨,可以使用湖泊或者较为平坦的开阔地进行起降,比之后诞生的飞机更适宜早期人类探索天空的秘密。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驾驶这艘飞艇以8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了28千米,从巴黎飞到了特拉普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可控的飞行。  相似文献   

20.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3):117-121
在“学林”早期出版的“大书”中,有一本比较特殊,那就是《隋唐文化》。因为,别的“大书”都是单独一本,而《隋唐文化》则是由一本“大书”引出一套“大书”的“带头羊”。《隋唐文化》是陕西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仁波同志主编的一本大型画册。我社在成立后不久就列人了选题计划。由于我社与香港商务和香港三联合作出书的成功,也引起了同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成员的香港中华书局的兴趣。于是,在1988年8月2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