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同行说:“概括,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叙述手法。”言之有理。不论写消息,还是写通讯,必要时概括得好,不仅能使报道简短精练,又能使读者从寥寥数语中可窥全貌。所以,许多精彩的新闻作品,写作都离不开概括,并且把准确的概括和细节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在新闻中孤孤单单罗列事例,尽管每个事例是精彩的,却无法捏拢,更难写成一篇完整之作。再有,一条消息或一篇通讯,开头和结尾以及英发每个段落的启承转合,有时也离不开概括。只有概括得当、巧妙,消息或通讯不只有  相似文献   

2.
新闻写作中的概括手法有两种,一种是指以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来概括一般的事例,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作用。一种是指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抽象地概括许多事实。例如,198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王崇伦抓豆腐》就是用前一种概括手法。首先,主人公是个全国有名的劳动模范,1980年任哈尔滨市市委副书记,但是大豆之乡的哈尔滨群众一直吃豆腐难。他把解决群众吃豆腐难  相似文献   

3.
编委会给了我几个优惠条件,是成全“杨柳青”的重要因素:其一,总编辑经常同我进行思想沟通,介绍重要文件、中央和省委负责同志的指示、编委会一个时期的主要想法等,使我的创作与大的宣传精神、与编委会的想法始终保持默契;其二,根据我的身体状况(1990年心脏手术后一直不大好),不要求我每天去报社“坐班”,这就利于我有比较充足、自由的读书、调查、采访和写作的时间;其三,“杨柳青”文稿减少审稿程序,直接由总编辑和一位副总编辑负责,而且一般不作文稿的具体文字改动(要改原则  相似文献   

4.
“概括”是新闻写作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是驾驭新闻语言必不可少的表现方法。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抽象概括”与“形象概括”。所谓“抽象概括”就是:抽象事实,概括本质。在语言表现上,抽象概括的内容理性色彩浓。比如,雷锋的事迹丰富多采,雷锋的精神丰厚深刻,周恩来总理则把雷锋精神和时代特色概括为四句话。所谓“形象概括”就是:借助形象,概括本质。在语言表现上,形象概括的语言出形象,感性色彩浓。比如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写作时,容易把概括写成概念,把新闻写成概念加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多方面原因。而不用形象思维去概括新闻事实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概括的过程往往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以理性思维为主的过程,即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程;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过程。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概括:抽象的概括和形象的概括。所谓抽象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步消息始。但是,写好消息,绝非易事。 笔者认为,概括是消息写作的基本功。 概括的基本要求是运用洗炼、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反映新闻事件本质或新闻主题。因此,掌握概括基本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客观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认识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抓住新闻事件本质,加以概括提炼。二是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文字功底。语言文字修养不过关,概括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惜墨如金,新闻就可能像金子一样闪光;泼墨如水,新闻就可能像淡水一样无味。然而,新闻要写得既明白如话,又能像金子一样闪光,这就少不了概括这一重要的表现方法。任何写作,包括新闻写作在内,都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就新闻作品而言,它是以新闻事实为写作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其浩瀚著作中,有不少是以新闻报道形式发表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巧妙地运用概括手法,使作品虚实结合,高屋建瓴,引古论今,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概括艺术,成为我们新闻报道中难得的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9.
王宇红 《新闻知识》2002,(10):44-46
什么是散式的新闻?散式的新闻是吸收了散与新闻的优势及长处而形成的—种新新闻体。说它是新闻体裁,是因为它对客观事物都必须如实反映,来不得丝毫“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并强调时新、时效和时宜。说它是散式的新闻体,是因为它借鉴散笔法写新闻,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富有彩。请看下面这则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发现所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记者个人的知识修养、思维习惯不同,新闻发现的具体方法也干变万化、形式各异。按照古人“文有法,无定法”的说法。新闻发现也是“有技法而无定法”的。好的方法常常使人或事半功倍,或柳暗花明,或豁然开朗。当然,做记者如果企图有新闻发现的“灵丹妙药”,把别人成功的发现方法当“模式”僵化地效仿是很不可取的.但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场新闻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现场和新闻,这两点缺一不可。好的现场能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使新闻的价值得到提升;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如果能有一个好的现场来烘托,则会收到如临其境的功效。反之,一条本来很有价值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现场,只是很平淡地就事说事,那这条新闻再有价值,也失去了生命力;同样,如果光有好现场,没有新闻也不行,你的现场再好,没有闪光的东西,现场也只能是空的。  相似文献   

12.
概括,是指归纳事物的共同点,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好的新闻报道可以通过概括描述,把本质问题反映得更全面、更深刻、更传神。毛泽东同志在其浩瀚著述中,有不少以新闻报道形式发表的军事新闻作品,巧妙运用概括手法,使作品虚实结合,高屋建领,引古论今,引人入胜,成为新闻报道中难得的传世妙笔。(-)概括为了什么?概括不是单纯只图压缩文字,节省笔墨,更重要的是为了用简洁的语言,使读者对新闻报道某些方面有个总体印象。因此,它在写作中要力戒罗列现象,不着边际,必须选择富有代表性、典型性和说服力的事例加以归纳。使人通过…  相似文献   

13.
新闻概括的功用主要有三,其一与新闻铺陈结合使用,使新闻既有概括的叙述,又有细节的描写;既避免了冗长庞杂琐碎,又避免了单薄、干巴、笼统;既简洁、精当,又丰富多彩;使读者对客观事物既有全面认识,又有具体细致的感受,留下鲜明、厚实的新闻印象。其二,新闻的概括往往是为新闻的展开作铺垫,在新闻作品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结构更严谨完整,层次分明。其三,可以使新闻“节奏”加快。  相似文献   

14.
时统宇 《新闻传播》2005,(11):20-21
“新闻怎么写,怎么写新闻”是我们这些新闻学研究者和教学者时常要回答的问题。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轻松,因为这个问题的影响面太大了,情况太复杂了。在当下藉着各种媒介,涌入干家万户的“海量新闻”之中,每一条新闻背后的作者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尝试着运用各种技巧,希望受众愿意读(听、看)、能够读(听、看)、甚至读(听、看)了再读(听、看)。  相似文献   

15.
古人曾论作文“能废前法者乃为雄”。现今,新闻界正在提倡新闻写作要向自由的、松散的,不那么规格的散文形式发展。这种采用散文式结构的新闻写作技法,为有志于革新的记者,从实际出发,不拘成法,勇于创新,写出别具一格的好新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散文式新闻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成法;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看起来变幻无定,其实有一根意脉  相似文献   

16.
彭朝丞研究员撰文认为,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概括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点面概括。点面结合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笔法之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都有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在新闻写作中点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是不可少的。所谓“点”,即对新闻事实中,人与物富有个性特征或场景、情节特征的细节再现;所谓“面”,即是针对多个同类事实用概述方法写成的有总结性、概括性的事实材料。在新闻写作中,如果有“面”无“点”,固然会因缺乏深度与生动感人的细节,而显得肤浅、乏味;如果有“点”无“面”,就会缺…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家媒体都在苦苦追求独家新闻和首发新闻。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并不是每一天都能做到的。纵然你编辑部上下使出十八般武艺,“掉新闻”的事总难免发生。同样,任何一家媒体都想把当日发生的鲜活新闻做好做足,但限于采访、时间、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采编处理上往往不到位,或者发轻了,或者发偏了,或者语焉不详。在以上几种情况下.采取补救、跟进等措施,对这类漏了的或者潜在价值的动态新闻及时进行深度开发,往往能够生出彩来。 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先举一例; 一幼童坠楼受伤 本报讯昨日,一幼童从…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与确认:如何概括我们的新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以及《绝对现场》栏目相继推出之后,业界和学界都出现了很多很有见地、也很有建设性的议论,这使我们深受鼓舞。但是,对于我们所做的新闻究竟属于哪一类,却分歧很大。因为在我们的节目中,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时政新闻,反映的都是平民百姓日常状态下的衣食住  相似文献   

19.
阎安 《新闻导刊》2004,(6):24-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20.
鲍宣著的《写作技法》一书,即将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撷取历代文论的精英和典范性的名家名篇,联系现代文章或新闻写作经验和技法,探索出新的写作技法,如文章的起笔、立意、叙事、描写、议论、抒情、呼应、承转到结尾,计有37种技法。每种技法或笔法,论述精确,例证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