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是西方传教士为文化侵略需要在我国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客观上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西方在华开办的私立大学,教会大学的突出表现得益于科学的教育管理,其成功经验为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教会大学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办学质量建设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会大学这些办学特色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秀玲 《教育评论》2014,(3):138-140
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跨文化互动的产物,教会大学往往因附着太多的意识形态因素而带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前,教会大学的办学往往具有浓厚的宗教表征,呈现出完全异于中国传统的教育图景。  相似文献   

4.
王首程 《教育导刊》2003,(8):101-103
自1872年起,西方基督教教会势力开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此后的70多年里,西方国家通过传教士在我国开办了一批大学,客观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开办大学的同时,西方教会势力也在我国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传教,并通过传教对古老的中华民族进行全面的化渗透与精神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5.
近代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对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是指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会大学史上,教会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克服了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水平,为教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成功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作者在英国伦敦西敏寺大学访学期间对该校办学情况所做的一些调查研究,着重介绍了西敏寺大学的办学经验及由此得出的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敏  翟树峰 《华章》2007,(8):106
从客观上讲,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办学伊始就有其明确的宗旨与目标,浅埋在中国的土壤里幻想能如愿以偿地生根发芽.但恰恰相反,而是彰显出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及现世环境下的中国叠叠的冲突.本文拟就此冲突的具体表现及产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初步探索与挖掘,以求教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8.
论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很多,如兼容并包、重视科研、民主管理等。重温他的这些办学思想,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操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需要在比较吸收东西方大学办学理念智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综合创新才能形成。以此为前提,本研究在总结东西方大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括四个层面内外互动的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圈层观——“星云说”: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一个以内部核心理念为目标,以中层理念为条件,进而积极应对环境与时代挑战的内外互动的“星云”。其中,“合理求是”、“止于至善”、“各美其美”构成大学办学理念的核心层级,“学术自由”与“社会(学术)责任”构成大学办学理念的第二层级,“大学自治”与“教授治校”构成大学办学理念的第三层级,而“积极应变”和“与时俱进”则构成大学办学理念的外围层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而提出了大学理念操作的“魔方说”:大学理念的具体操作是一个包括过程(程序)、内容、要项三大维度交叉变化形成的“魔方”,这一“魔方”预示大学理念操作存在4×4×4=64种可能策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包括若干概念在内的大学办学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督教教会女子大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无论是在以宗教教育为中心,还是在以去神学化教育为目的的发展阶段中,教会女子大学都始终具有改造中国国民精神、促进男女平等、培养女性高尚人格、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教会大学为我国提供了传播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渠道,在改变清末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教会大学所带来的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动摇了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导向作用,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教会陆续在中国兴办特殊教育。本文简要介绍了教会在中国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分析了教会兴办特殊教育的历史原因和当时的教会特殊教育主要特点,讨论了教会特殊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教会学校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它们经过产生、发展进而走出成熟。教会兴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或称之为“以学辅教”,但教会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国人陈旧僵腐的教育观念,对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发出了猛烈的挑战,展示了新式教育的美好前景,并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正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从创造知识向应用知识转型、从学科向跨学科转型、从知性到德性转型。大学转型主要是通过不断变革其理念与制度以实现转型合法化,大学章程是大学理念与制度的载体,建设大学章程以凝铸电子文化时代理念、强调"应用性"价值、重构跨学科逻辑制度框架、融德性于制度设计,从而有助于大学实现科学转型。  相似文献   

15.
加快高校品牌建设步伐,推进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急迫需要。大学制度创新能够为高校品牌建设营造适宜的外部与内部体制环境,缔造高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也是解决河南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其着力点是,积极推进政府对大学管理制度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塑造崇高的大学精神与文化,为品牌大学建设与发展营造体制机制环境与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我国大学和大学制度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从有到优的制度再生产过程。依据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现实语境,其再生产的实践主体与生产关系体现在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大学再生产、大学无国界五个层面。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适应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构协调大学、社会、政府的适应性制度;形成双向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历史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考察中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表明:新时期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根本冲突已经不复存在,政府对大学的控制表现较为强调大学对政府的实用价值,强调大学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作用,而忽视大学自治权力对大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科学技术是政府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方针的贯彻与实施情况下,政府必然愿意赋予大学更自由的学术环境。但是这一过程是大学与政府问的博弈,需要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治理:责任与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结构、治理、管理系统、拨款机制方面以及知识、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大学在公众参与和权威主义方面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大学的未来取决于社会的引导和内部的共生。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向以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共生结构为中心,高等教育经费需要多样化的渠道。大学的持续变革对于学校内部机制的公平、效力、效率、相关性,以及学生、教授、研究者和管理者等大学成员的道德规范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略谈教会学校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教会学校登陆中国,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教会学校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充当了化工具,另一方面在宗教的旗帜下,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