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贾关法 《收藏》2007,(4):166-166
初识《收藏》,是1994年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翻阅报刊杂志征订目录时无意中发现有《收藏》这份杂志,她一下子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收藏意识。  相似文献   

3.
杨德铭 《收藏》2001,(7):79-79
斗转星移,人类迈入了新世纪。屈指算来,我与《收藏》神交近4个年头。是她向我展示了广阔无垠的收藏世界。我今生无他好,闲暇惟喜以书刊友之。1997年我在一书摊上邂逅《收藏》,第二年,我就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她。当我揣度每期将至之时,总是在课余伫立校门外,企盼着绿衣使者捎来惊喜。每每收到那带着油墨馨香的《收藏》,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溢于脸上。  相似文献   

4.
全国收藏类知名品牌杂志《收藏界》即将迎来她的创刊十周年。作为一个古陶瓷收藏者和陶瓷文化的研究者,我与她的不离不弃、情感深深,这使我不得不坐在电脑前敲起字盘,诉述我对她的感谢之情。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从2003年起开始撰写四川古陶瓷学术性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5.
王磊 《收藏》2013,(10):80-83
10年前,她从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毅然转身,投身于《收藏》杂志的发展中;10年内,她紧跟中国媒体业发展的步伐,积极调整着《收藏》杂志的发展方向;10年后,她打造了《收藏》的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艺术模式,并创办了新锐艺术杂志《ARTY》。未来,她要带着《收藏》和《ARTY》搭建一个艺术时尚王国,让艺术成为每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她就是《收藏》杂志社的社长、总编——杨敏。下面是2013年9月对她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3,(2):9-11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现在还依然保存吗?1983年开始集邮,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西厢记》,现在依然保存。我妻子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临摹古画工作,我知道她很喜欢临摹著名女画家王叔晖的工笔画。有一天,我在小摊上发现《西厢记》邮票,便兴高采烈地买下送给她,她看了也很喜爱。当初,虽然我月薪只有42元,但还是慷慨解囊地买下有关绘画的邮票赠送妻子。这样,我们既增长了集邮知识,又增添了感情。  相似文献   

7.
刘春珍 《收藏》2007,(1):154-154
接触《收藏》不是很久,可我喜爱她已经很深了。 第一次买到《收藏》是一个偶然。两年前,我和朋友路过一家书店,我随手翻阅着其中一些时尚杂志,这时装帧精美的《收藏》映入我的眼帘。以前我也买过一些有关收藏的书刊,但内容这么全面的杂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当即买下来。从这天起,我就结交了一位相识恨晚的好友,也是从这天起,阅读《收藏》成了我生活的乐趣所在。闲暇时翻阅这本精美的期刊,欣赏每一篇美文,带给我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也让我开拓了视野,同时也使我这个原本不爱学习历史知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历史迷,那些历史年代和人物一下变得很清晰。我很感慨,如果能早点看到这么好的杂志,我的历史知识就不会学得那么烂了。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吴保华 《收藏界》2010,(10):47-47
董老:您好! 您老收到这封信时感到很惊讶吧!我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的一名高中学生但喜爱收藏,特别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品收藏,因为中国的书画是集绘画,书法、诗文、金石学、哲学于一身的文化艺术,所以她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我的2010     
兴洋 《集邮博览》2011,(2):56-57
2010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了。对于我来说,过去的一年是我的收藏观念转变和收藏目标定型的一年,是我集邮20年里付出最多同时收获最大的一年。我的耐心与诚心、我的亲情收藏、我对机遇的把握、我对收藏与投资关系的重新认识、邮友的诚信与成全,等等,一起构成了我的2010年。  相似文献   

10.
开篇语     
敏行 《收藏》2008,(9):3-3
盛世收藏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新月异.近十几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置身这样的时代.《收藏》杂志是幸运的,作为国内最先面世的综合类收藏期刊.她和众多读者一道共同见证和经历着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从萌动到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吴文茹  光光 《收藏》2010,(1):145-153
叶星生说:我“收藏”了西藏,“收藏”了人生,最要紧的是“收藏”了自己。我的生活、我的事业、我的思想、我的全部均受益于西藏民间艺术和我的收藏,而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钱财、我的全部也抛洒于西藏的一草一木,大山大河,决无改悔。今生今世、来生来世我都愿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这条路通向天国,永无尽头。  相似文献   

12.
金娜 《收藏》2012,(12):44-47
2012年春天,沾艺术家蔡小松的光,到纽约参加亚洲艺术周。他的作品在纽约富勒大楼做了题为《中国文人》的专题展览。策展人龙美仙女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作了香港苏富比的CEO,在纽约收藏圈有着极高的声誉。美仙很早就告诉我,她的好朋友杨致远邀请我们去喝下午茶,一起聊聊中国水墨和收藏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蓝翔 《收藏》2013,(3):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  相似文献   

14.
徐东升 《收藏》2013,(7):147
醉心于《收藏》,是我对《收藏》的感受。《收藏》如美酒,让我一生沉醉。偶得《收藏》,如获至宝1993年初,我所在单位兴建"北京长城射击场",由我担任副主任,主管对外宣传和办公室工作。射击场成立后开通了邮政业务,5月份开始订下半年报刊,订刊工作由我负责。在翻阅报刊订阅目录时,我突然发现了《收藏》。缘于对收藏的敏感度,我毫不犹豫地订了。打那时起,我便与《收藏》结下了如兄弟般的情义,之后,每年必订阅。当我收到1993年下半年第  相似文献   

15.
我收藏小球会球衣主要收藏欧洲地区球队的。而我的好朋友L比我收藏的还要"冷门",他只收藏南美球队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几件我朋友的收藏品。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闻名于世的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均为古印第安人创造。公元前墨西哥城北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这一灿烂古老文  相似文献   

16.
蓝翔 《收藏》2013,(2):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一一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一一《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因为这是一个藏友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王秋峰 《收藏》2013,(1):171-171
说起我的收藏之路,与《收藏》杂志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本《收藏》杂志,随手翻阅,越看越喜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就从该古玩店借阅了当年的《收藏》杂志。1994年,我开始订阅或购买《收藏》杂志直到今天。20年来,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变更了好几次,给订阅《收藏》带来不便。为了看全《收藏》,除订阅外,我或者从报刊亭购买,或者借阅其他藏友的,或者年底从杂志社邮购当年杂志。  相似文献   

18.
丁金栋 《中国钓鱼》2007,(10):58-60
我是一位钓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钓鱼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赠送给我的钓鱼艺术作品渐渐增多,目前已收藏名家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收藏爱好者,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收藏各种各样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无论是邮票,还是书籍,亦或老照片,都在我的收藏范围之列,但始终缺乏明确的收藏定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群体育收藏爱好者,并在体育收藏界谷丙夫、陆恩淳两位老师的引导下,步入体育收藏的行列。凭着手中收藏的40多本体育书籍,我参加了全国第六届体育收藏品展览,谷丙夫老师将我的收藏定位于专攻体育文献。自此,我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收藏了一批体育文献,其中,不乏珍品。如:1984年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当年举办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画册、成绩册合订本。  相似文献   

20.
亚平宁传说     
我是意大利球迷,也是超级巴乔迷,早期收藏的意大利球衣基本都是以他的为主。我的收藏中,有复刻版球衣,也有球员版和落场版球衣,但我比较喜欢收藏球员版和落场版的,因为这样才觉得更具有价值。以下是在我所有的收藏里挑出具有代表性的球衣,展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