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霜叶红似二月花》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作深受古典化的影响,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精深的研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作从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多义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或多或少继承了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而这种继承也没有失去其表现意义。正因作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长处,这部小说才能够被誉为“中国艺之巨大收获”。  相似文献   

2.
西风卷着落叶呼啸着,十一月的天孤独得只剩下混沌的枯黄色,父亲那风中摇晃的身影仿佛又定格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3.
悲歌风一样的日子,尘土是忧愁二月的花不谙世故不知霜叶还有红于它候壮歌离去之前它用红色写满关于青誓言画了一幅幅梦中的春火红烂漫凯歌绿时是一面生命的旗红时是一曲生命的歌潇潇洒洒纷纷扬扬走向回家的路雅歌“死如秋叶之静美”洗净铅华原来是一颗火红的心扑向大地原来是给母亲一个吻霜叶红于二月花之组歌@孙延喜$山东滕州第十一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自然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上世纪40年代的一部反思之作,小说以江南村镇为背景,向我们讲述了新兴资本家与地主豪绅相互斗争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张婉卿、张恂如以及钱良材的个体生存选择,向我们展现了上世纪初青年的生命形态,表现了特殊境遇人物生存的困境及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上世纪40年代的一部反思之作,小说以江南村镇为背景,向我们讲述了新兴资本家与地主豪绅相互斗争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张婉卿、张恂如以及钱良材的个体生存选择,向我们展现了上世纪初青年的生命形态,表现了特殊境遇人物生存的困境及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一次上公开课 ,讲的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讲完课文 ,让学生质疑时 ,有个学生问我 :“老师 ,霜叶为什么会比二月花还红 ?”由于备课只备了诗人杜牧的生平、《山行》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教法、学法及作业设计等内容 ,没有顾及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科学道理 ,只好用“这个问题课外自己查资料解决”来解脱自己。那节课后 ,学生查资料 ,我也翻书。两天后 ,我在《中国科学小品选》(叶永烈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一书中找到了答案。霜叶为什么会比二月花还红 ?原来 ,植物的叶子里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多种色素。…  相似文献   

8.
《关河二月花》是梁建邦教授之格律诗词集,共分作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词等共五辑内容,以写作日期先后为序,共计482首,时间跨度从1986年至2012年,共27年,亦即作者33岁至59岁年龄段,基本上贯穿了作者的大学教师生涯,也是他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化生活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为大学教授,其职责不独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其天职是在自己从事之专业学科范围内,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有所贡献,著书立说,垂范久远。梁教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举凡现实社会,莫不能以诗传情,以词达意。律工韵谐,取材时新,善于裁剪,词味悠悠,诗理昭昭。  相似文献   

9.
《极花》通过书写新时期农民胡蝶的人生记忆,展现传统乡村正在当下的凋敝以及村民"进城"与"返乡"的尴尬境遇。胡蝶"进城"与"返乡"的记忆建立在新时期农村进城务工的时代文化语境之下,对于新时期的"农民工"代表胡蝶来说,自我记忆里的乡村与当下生存的城市都不是诗意的栖居地。作家通过对新时期农民工个体记忆的书写,试图探寻重建传统农村集体记忆的可能性,目的是重建诗意的乡土家园,寻找重建乡土伦理秩序可能性,使乡村子民正视当下生存焦虑,积极寻找改变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主人公萧涧秋的归来离去、矛盾爱情、个体形象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重新解读其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61-65
现代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与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同程度地导致了社会成员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因此,认同与身份事实上是一个现代性现象。《家园》中的每篇小说都弥漫着现代性转型期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每个人都在为各种现代性的具体目标而身不由己地忙碌、奔走。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性、不确定性、风险性与多样性使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故土不再安宁,家园不再清晰。既然衰败、凋敝、空心化的物质性家园令人触目惊心,那宁静、平和、自足的精神性家园又要何处寻觅?  相似文献   

12.
《暗示》中关于普通中国人现代性体验发生的记述引人注目,这些记述起到了为中国当代文学叙述领域拓荒的作用。仅此一点,《暗示》对中国当代文学便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应该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醒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小说《花牤子的春天》是迟子建谱写的一曲传统乡村在现代性进程中的悲歌。作品展现出小人物花牤子对传统秩序的坚守,村民遭遇集体性的人性迷失以及整个乡村的溃败景象,表露出作家对传统乡村未来发展的深刻忧思。  相似文献   

14.
《人间——重述白蛇传》以叙述的套层架构重述神话《白蛇传》,通过对白蛇、粉孩儿、秋白等人前世今生故事的叙述,融入作者自己对人、生命、身份认同的思考,《人间》超越了它文本层面的意义内涵,不再仅仅是个与现实无关的神话故事,而成为探讨当下人类身份认同问题的寓言。  相似文献   

15.
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反思柔石的经典之作《二月》,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反映出现实中女性的生存状况,但由于作者并没有把她们同时整合进女性视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女性自身的生命逻辑与生命欲求,抽空了女性生命本应具有的丰富性,呈现出男性中心意识和男权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对鲁迅小说《孔乙己》描述的生存世界和孔乙己的悲剧意义可以得出新的认识。揭示身份认同的困境与焦虑,不断粉碎孔乙已残存的生存梦想,也使孔乙己生存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麻木、冷漠、无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论语》选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一单元,本文主要从现代性解读《论语》选读中部分不合逻辑、观点偏颇、带有陈旧时代烙印等节选,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并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娃>其中她融合民间传说、诗意文峰以及神话元素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出种族、性别、阶级的对立和冲突,使得叙述生动有致.  相似文献   

19.
广西作家凡一平的长篇小说《变性人手记》通过塑造童汉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在身份焦虑与认同之间的矛盾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物,其身份在性别和文化上都呈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叙述了一个悲剧故事,分析悲剧的原因很多,除去社会政治伦理等因素外,延宕作为男女主人公身上隐藏的人性弱点,它是被人们容易忽略的诱发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二月》中,萧涧秋身上延宕这一人性弱点表现得尤其突出,这可以从他自身的性格、他对陶岚的态度、他对文嫂的态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