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学要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单独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思考”。那么,在课改实践中,“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如何呢?由于“数学思考”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面对“数学思考”,教师们大多是兴趣不浓、思考不深、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2.
尹汶  晓峰 《辽宁教育》2007,(11):43-44
新课标把培养"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会他们如何思考,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给他们以智慧.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因此,要加强数学思考的教学,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落实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的教学目标;克服时下课堂教学形式上"生动活泼"背后掩盖着的学生思维肤浅和思考浅薄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尹汶  晓峰 《教育艺术》2007,(10):61-62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会他们如何思考,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给他们以智慧.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因此,在数学各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中,都应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落实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的教学目标,克服课堂教学形式上"生动活泼"背后掩盖着的学生思维肤浅和思考苍白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吴洁 《快乐阅读》2012,(10):122
数学要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给他们以智慧。  相似文献   

5.
曹星海 《考试周刊》2014,(55):80-81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突出了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课标强调,问题解决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各个学段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问题解决"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索方法、优化策略等方面都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发展过程。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教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当探索者、思考者、参与者.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活动,实现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一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指出:学习数学是一种"多元"的智能活动,动手、动脑、数学试验、合作交流等均是数学能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目前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深刻变革,成为数学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顺应这一理念而"闪亮登场"的高考"操作探究"型题,就是以一种新颖的视角对这一全新理念所作的较好诠释,它集知识的可操作性、探究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倡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质,搭建起一个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数学活动平台,试题因此充满了"活"力而更加"精彩",也同时折射出新课程标准的新内涵和良好导向.本文拟四道高考题为着眼点进行解析探索,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32):16-17
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在我国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何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凤霞 《考试周刊》2014,(85):44-45
<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问题背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效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是"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下的以"圆周角"为背景的一堂教学实录,意在尝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活动。一、设计理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几何定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目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数学要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单独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思考"。任何思考都需要载体,习以为常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吗?这需要我们时时反思,才能使课堂上的思维含量更大,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明朗。  相似文献   

15.
姜永 《考试周刊》2014,(93):65-65
<正>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它利用关键词与图像建立起记忆的链接,将放射性的思考变得具体,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具有强大的思维功能。思维导图的最初创始人是东尼·博赞,被人称为"大脑先生"。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左右大脑对初中数学的概念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图像化,帮助学生建立起思考的链接点,理清学习思路,使学习变得合理有序,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所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目标里进一步指出“能用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这说明数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表达能力,简言之,  相似文献   

18.
设计简介: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林铭锋 《陕西教育》2007,(10):36-3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在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结目标中明确地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