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中,曾经许多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的形象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1]。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其差异不同等多种原因,在十九世纪英美国文学作品中充满对中国形象歪曲变形的描述,这些作品包含的区域范围广阔,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全都覆盖。因此我们在面对这些扭曲的中国形象时,认识到不合理性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本文通过形象的描述方法对英美文学作品中描写中国形象加以分析以此揭露不合理性。得出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些形象的改变同时也要批判的对待这些形象的变化,另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要积极宣传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国文学史,涉及妇女形象的文学作品俯拾皆是。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贞女、情人或聪明机灵的女人。她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是男性的附属品。这些对妇女传统的描写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到了二十世纪,一批女作家崛起,他们作为女性对女性的角色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她们的作品中,女作家们打破了  相似文献   

3.
“多余人”是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青年贵族形象。“小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底层被欺凌着典型形象。“多余人”与“小人物”形象同出一脉,他们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有什么典型意义呢?我从作者作品及人物方面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国妇女的生活成为西方来华人员广泛讨论的议题.传教士、外交官和文学家、诗人在写实作品和虚构文学作品中共同塑造了愚昧落后、狡诈无耻而又封闭麻木的中国小脚女人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中西权力关系互动的结果,又是意识形态的文本建构的结果.直到今天,这一形象还有一定的市场,形成了西方观察中国妇女的“套话”,影响了其对中国女性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其文化产业也异常发达,有资料显示,其文化产业占CDP总值的20%左右,而其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首位。这一经济与文化领域中的巨头,其文学作品中不容或缺的人物形象中永远不缺黑人,作为美国文学中重要的形象代表,黑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意蕴十分深远。对此,本文从影响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形象嬗变的原因入手,了解人本主义及美学创作思维下黑人形象嬗变的发展,以此来认知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英国十九世纪初的小说家简·奥斯汀,以知识女性的独特视角,颠覆了传统作品中男性理智、宽厚的完美形象和绝对、权威的领导地位。她的小说塑造了一批浅薄自私、懦弱无能、不负责任的真实男性人物,解构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考点指津1.文学作品的形象“形象”就是生活图画,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小说、戏剧主要是把握人物形象,诗歌重要是把握情感,散文主要是把握文中人、事、物、情这些因素。散文可以写入、写事,也可以写景、写物、写情,这些都是散文中的形象。2.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体味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味语言的水平高低,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的成功与否。高考文学作品语  相似文献   

8.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小说和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其显著的特色:女性角色都是脱离了罪恶根源的形象,转而代表了美国的新价值,也代表了美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很大的转变。文章围绕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典型分析其笔下"美国女孩"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形成具有两大文化渊源:神话与宗教,知识分子被视为知识与理性的化身并赋以神性的尊严。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霍桑对这一传统认识加以颠覆与超越,塑造了来源于新英格兰工业化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系列:痴妄的科学家、疯狂的复仇人与软弱的救赎者,并藉此对西方文化精神进行了一次现代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小说和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其显著的特色:女性角色都是脱离了罪恶根源的形象,转而代表了美国的新价值,也代表了美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很大的转变。文章围绕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典型分析其笔下“美国女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革”期间.少量美国文学新作以“内部发行”的方式被介绍到中国。当时译介这些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在目的语社会中塑造出当代美国社会的形象。这种文学翻译既是文学行为,也是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2.
"疯"不单单是作为一种生理缺陷在人身存在的,在文学作品中,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影射出现的。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疯狂往往影射的是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可理喻。"自我放逐"这一疯癫行为影射的就是社会的荒诞。  相似文献   

13.
“窥意象而运斤”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法则之一。纪实文学既然是“文学” ,就不能缺少“文学性” ,不能忽视审美意象的建构。新时期初期的纪实文学多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营造意象 ,90年代之后的纪实文学构筑审美意象更具创造性和新鲜感。不过 ,作为叙事文学 ,纪实文学也不能一味地堆砌意象 ,要讲究适度和自然  相似文献   

14.
意象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文本中能够表现或暗示出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或感情的形象,也是融了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形象,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人类在情感、心智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它是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是景与情的浑然一体。在梳理中西叙事意象概念的基础上,对西方叙事意象的类型和叙事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根据叙事意象在叙事文本中的作用,可分为背景性意象和主题性意象两大类。而这两大类意象的叙事功能在文本内部表现为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善故事结构、丰富人物的性格、拓展小说的主题,在文本之间则表现为意象的互文叙事。  相似文献   

15.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主义的领军人物,其创作体裁之广,鲜有人及。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在戏剧、小说、童话、诗歌和文论领域都留下了惊世之作,然而真正使他轰动英国文坛的则是他的戏剧。其中以《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等4部喜剧广为人们所熟知。透过作品中所塑造的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我们却能深刻地了解王尔德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艺术家对女性主义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其文学创作一样特色独具。文体批评、"恰当"与"人性"准则、创作的无功利和批评的功利观,是沈从文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沈从文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批评领域,艺术家的素养和个人独特的文学观念在成就其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与缺憾。两者促成了沈从文作为批评家的批评风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女作家的代表闪耀文坛,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她大胆地揭示出女性的心理痼疾,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手中得到了充实与丰满。  相似文献   

18.
19、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转移,即从专门研究作者为主转到专注于文本,近几十年又转向以研究读者为主。西方文论史的变迁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正读”和“误读”作为文学阅读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阅读方式,“正读”考察的中心是作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误读”强调读者能动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它追求对文本意义的转换引申。“曲解”是“误读”极端化的方式,是背离文本客体属性的不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9.
帘、幕、帷等是我国古代生活中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意象。它们以较高的频率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是构成他诗歌中"隔"与"幻"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形成其"深邃遥邈"诗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学意蕴层面指作品所内含的对于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或审美形象等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作为多重意蕴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历史意蕴层、哲学意蕴层、审美意蕴层。从作品本身来看,其实它们三者之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是互通的,渗透且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