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应全部下跪齐声高喊:吾王万岁、  相似文献   

2.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应全部下跪齐声高喊:吾王万岁、  相似文献   

3.
我若为王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已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么?而且真想作王的人,他将用他的手去打天下,决不会放在口里说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候,她也仍旧是王后。一个王后是如何地…  相似文献   

4.
一、虚与实“我若为王”似乎是一个无须假设的荒诞幻想,但恰是一个极好的发散点。作者正是巧借“虚想构思法”,以虚写实。惟其“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的荒诞可笑,作者才能尽情  相似文献   

5.
杂文家聂甘弩以其不同凡响的艺术勇气和才气.在《我若为王》一文中,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批判得淋漓尽致。他曲折跌宕的笔致,酣畅淋漓的说理,给我们展开了一副纵横捭阖、一任驰骋的写作态势。下面结合《我若为王》,来谈谈聂甘弩的杂文风格。  相似文献   

6.
宋艳秋 《现代语文》2004,(10):12-13
“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选自中职语文基础版第三册《我若为王》)  相似文献   

7.
《我若为王》是新选入教材第二册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杂文。此文的最大特点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明显,结构鲜明,又没有难解字句。所以学生读后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我想,学生如果只停留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又能有多大的收获呢?这篇文章就没有别的处理方法吗?  相似文献   

8.
聂绀弩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的杂文《我若为王》,是一篇尖锐犀利、针砭时弊的讨伐檄文,是向充斥于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旧中国根深蒂固的王权思想和愚昧阿顺的奴性思想的公开宣战。《我若为王》是聂绀弩具有深刻见地的率真表白,这是本文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独特风格。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非常  相似文献   

9.
背景:听过两次别人的公开课《我若为王》,一种是完全开放式的:学生读书,然后提出疑问,由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另一种是较为传统的:介绍作者、文体,梳理结构,分析语言和思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选入了著名作家、学者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甲:“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第5段)乙:“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第8段,即末段)这两段文字中两处相似的“三呼”“万岁”,却采用了不同的标点。由于对此的理解不同,引起了一些有心的师生的讨论。导致理解不同的关…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 (投影诗歌)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一首诗《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点击)黄巢在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有朝一日为王之后的梦想——希望菊花与桃花一样能够享受春天的温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也曾经作过一次“帝王梦”,(点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他有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家书橱的醒目位置,珍藏着一本《山东教育》。每当打开书橱时,我都会第一眼看到她,心里便会激动好一阵,不由得用手抚摸她……清楚地记得,那是今年3月7日下午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里批阅作文,崔老师进门高兴地说:"王老师,你的信,山东教育社来的。你又发表啥了?"望着偌大的土黄色信封,我一脸的惊喜,莫非是写的文章发表了?我小心拆开信封,发现  相似文献   

13.
我若为王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么?而且这世界会成为一种什么怎样的光景?  相似文献   

14.
“王之”辨     
高中语文二册《鸿门宴》一课“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注释曰:“以他为王”。“王”字在此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当然没有疑问,问题是它到底用如使动词还是用如一般动词,而古代汉语中判断一个动词到底属于何种用法时唯一可靠的根据便是从上下文意中去推求,判断用如动词的名词时亦当如此。从字面上讲,“以他为王”是讲不通的,“为”什么“王”呢?倘若为天下之王的话,怀王将何处?若为一般的诸侯王,则项羽以后封刘邦为汉王可谓不负约。可事实上刘邦以后声讨项羽的第一条罪状便是负约:“始与项羽俱受命于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原来刘邦不是争一个“王位”,而是争虎踞龙盘的秦地。“王”显然是用如一般动词“称王”,“之”自然不是指刘邦(先入咸阳者),而是指秦地汉中了。是“称王于此”而不是“以他为王。”  相似文献   

15.
数学者,科学研究之膀臂,文明发展之主力,宇宙测探之器具,亦是自然之宠儿、艺术之本源、思维之金绳、智力之法要,真空之大,粒子之微,数学驰骋纵横无所不在,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教海浩瀚,偶然戏水;一管之见,所得几何?率尔操觚,祷盼同仁指正,若有益于教学点滴,是为我之深幸.  相似文献   

16.
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关注评语的情感性我曾经被学生作文中的这样一段话所感动:岁月无情地流逝,爷爷奶奶的衰老一天天明显,莫非我的成长就必然要以他们的老去为代价?已渐懂事的我,不会再去缠奶奶讲故事,让爷爷放风筝。因为我早已明白: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  相似文献   

17.
回家     
<正>"滚就滚,我还不想回这个家呢!"莫非我还稀罕这个家不成,怒气冲冲的我,头也不回地跨出家门,任父母的责骂声在家中回响……可恨!实在可恨!一次月考的"败北"就值得你们如此大动干戈,大费唇舌。莫不说我这次考试还在前八名,就是最后一名也不用你们来管,来训斥,凭什么?凭什么来训斥我,来责骂我?莫非我一出世便注定要在你们的唾沫下过一辈子吗?这次我再也不回这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电话铃突然响了…… 我抓起电话:"喂!您好!" "终于通了啊!我早就想给你打电话了."一个空灵的声音传来. 我打了一个激灵,莫非是老师打来的?不是吧……难道我犯了什么错误?? "老师,我到底……到底怎么了?"我结结巴巴地问.  相似文献   

19.
谁做的好事     
大奇一到学校,王老师就说:“大奇,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大奇挠挠头:怎么搞的,一大早就叫我写检查?老师也太勤快了吧? 到了办公室,王老师微笑着说:“你默默地为学校做好事,变化真大呀!”“做好事?我?”大奇不相信地点着自己的鼻子,“王老师请您看清楚,站在您面前的  相似文献   

20.
一、语境分析法就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此法可普遍运用,尤其适用于理解多义词。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苟富贵,无相忘”一句里的“相”各家注本解释不一,究竟该怎样正确理解?先看原文: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从中可以看出佣者话中的“若”是“你”,指陈涉,而不是“大伙”或“大伙中的谁”。也只有在陈涉说“如果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时才可能有佣者的笑话,也才可能有陈涉后面的话。再看原文中的后面一段: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