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认为——“生活即教育”。生物教师可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涵,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事实“说话”.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搞活教学.提高质量,让生物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切实发挥生物学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课改中生物教材和教学的情况.从挂图模型的利用、生活经验的使用.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的分析等方面.阐述了挖掘生物课程资源的具体做法,从而达到丰富生物学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面广泛.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中学生物在培养学生方面有其自身的作用.其教育作用不亚于数理化学科。但是.由于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完善等原因.使生物教学的质量徘徊不前。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刘蓉蓉 《考试周刊》2013,(77):148-148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处处体现生物理论与实际生活问的密切联系。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把生活化内容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活化生物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发展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实现理论的归宿。为了适应生物教学的发展,我们应该就如何让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与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从而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有效的探索。其中,结合社会热点设计生物学训练题就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阐释了生物安全是人类健康生活与安全生存的重要保证,以及生物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为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渗透,对高中阶段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再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探讨了在教学中采用以生物史为媒介、生物与生活相结合、融入生物实验的渗透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 中师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了解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因此,生活和教育是联系的,生活之中包含着极丰富的教育内容,很多知识寓于生活之中;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为了改变生活,指导生活。就教学工作而言,我们认为“大纲”中所指的“生活”是广义的概念,除了指日常生活以外,还包括生产劳动、工作和学习等等。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生物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向中师生传授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答生活中遇到的生物方面的疑  相似文献   

8.
张萌 《科幻画报》2022,(11):225-226
本文重点分析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效落实生命教育的方法,结合当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的现状,联系实际生活,针对讲述生物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触动情感体验、树立教学主题、探讨生物知识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其目的在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  相似文献   

10.
教师們首先感到兴趣的問題是,新的大綱是如何有可能保証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与共产主义建设实踐相結合,按这一大綱进行教学时能否实現培养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公益劳动。生物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頗大程度上已是在1949年确定了的,那时是根据米邱林学說进行了大綱的修改工作。在建立学校生物学課程中的米邱林方向给生物学課程賦予了实际性質。生物学开始形成了研究生物有机体的構造、生活和发展規律性的一門科学,为了能干预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控制它們和按照人类所需要的方向来改造有机体。  相似文献   

11.
明代平民女子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受教育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礼教教育束缚了她们的思想;迫于生计,技能教育有所发展;文化教育却非常滞后,使得我国女性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高等教育实践还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都期待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研究有创新性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成熟的高等教育哲学的支撑.哲学的贫乏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创新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而高等教育生命论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则昭示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创新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源自美国,其后又在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家传播并逐步地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虽然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还不全面、不深入,但通过对国外生命教育发展与实践的考察,可总结出对我国的生命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的教材体系中贯彻了诸多哲学观点,加强哲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将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科学的真实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处于区域失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中学生物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文章根据我国国情,从教育主体、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中学生物教育实行本土化教学的意义及如何实施本土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物教育在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师范生物教育较好地坚持了师范性,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诸多问题。师范生物教育改革必须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科教兴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新兴科学的发展在科学和人文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催生了生态文化的萌芽。新课改以来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已经显现生态文化内涵的雏形,在许多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义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所有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为不同的生命个体开启不同的发展方向;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发与和谐共生;倡导大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生命价值的自我体验;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