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数字化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正在各个领域加快数字化的进程,以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教育部为此作出了重要决策:决定用5~10年时间在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在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争取在5年内全国90%以上的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同时,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联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带动教育信息化,使基础教育有一个跨越式地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化鸿沟”。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底,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专家学术讲座、学校代表发言、区域代表发言、新媒体技术展示等活动。本着团聚、分享、合作、互动的精神,本次会议在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地区信息化骨干力量、企业人员等的共同参与下,积极探讨了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围绕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内涵与特征、评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以期为全国中小学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刺股悬梁、穿壁引光、积雪囊萤、燃糠自照等勤奋好学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教育青少年好学上进的同时也表明了古代读书条件的艰苦。然而现代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与古代有了太多本质意义上的区别。近一百年来的信息量已经占了全人类历史总信息量的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校园作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下一阶段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当前各方对"中小学数字校园"的相异解读,本文从"中小学数字校园"的概念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探究"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内涵,并解析了当前广具代表性的理解误区.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社会进步与学生成才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构建"智慧型"校园,继续加强把学校作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智慧校园的内涵与优势,最后还描述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种比较重要的技术,分别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6.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型"校园,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数字校园的缘起、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智慧校园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定义,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文章最后提出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即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数字校园”构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解决方案 ,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一些中小学也纷纷启动了“数字校园”计划。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内涵、目标、功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对构建中小学“数字校园”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字校园的核心内涵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信息的数字化,使传统校园资源得到充分优化整合利用。笔者总结了重庆工商大学数字校园的建设经验,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数字校园提供的技术和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旨在探索基于数字校园2.0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实现路径.文章阐释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基本要义,通过分析比较数字校园1.0和2.0的不同发展特征,提出了数字校园2.0是全面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要素和规则实现数字化,支撑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的校园形态.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以宽带与终端、体系与空间、应用与机制为基本框架的基于数字校园2.0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实现路径,并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符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求的多种应用场景,以期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供更多有益思考和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以学校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并最大限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数字校园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课件、教案、讲义等)到活动  相似文献   

11.
国外中小学在课程决策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们赋予学校一定的决策自主权,充分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建立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个性化学习决策理念,注重实践性课程决策,创建决策团体,发挥集体优势,建立一定的保障措施。这些对我国中小学学校课程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和特征入手,主要分析了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技术实现和应关的问题。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和延伸,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电子书和数字图书馆开始在中小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这一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经历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所有师生用户的良师益友,必将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网校发展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随之也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小学网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正是这样缺乏引导和规范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亟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作者通过文献调研、网站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网校的发展状况,并对一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比较典型的中小学网校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小学网校发展现状的梳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和一些改进建议。作者希望能够给从事远程教育,尤其是从事中小学网校的广大从业人员和关注这项事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社会的要求,理性地反思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现状,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均与新时期基础教育对校长的要求以及校长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相背离。因此,对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进行反思,重新构建新型的培训体系,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走出困境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据现有相关调查,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在逐年下降,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障碍,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学校管理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正在作出积极探索,从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探讨,但还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试图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求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作一有效积极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国外中小学公民教育概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是通过教学帮助青年人为自己将来的权责做准备。公民教育受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差异的影响,在称谓、组织方式和内容及课时分配等方面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some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have been able to respond to the conflicting demands of school improvement policies, as measured by high academic standards and the inclusion of pupil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context in which all English schools are currently operating and a summary of the extent to which research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has influenced research on inclusion and vice versa. Key findings from our work in secondary schools committed to inclusion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light of teacher, subject department and whole school responses to pupil diversity.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onceptualisation of inclusive schools as those that meet the dual criteria of enrolling a diverse student population and improving academic standards for 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