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我国在推动广播影视业变革的同时,也为中国传媒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传媒实验平台与广播影视业界平台有着较强的相关度,加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但有利于传媒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传媒实验平台与广播影视业界平台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广播影视业界发展的角度,重点探讨了二者之间互动的方式及互动内容.  相似文献   

2.
何明星 《传媒》2018,(3):71-73
北京传媒业,指的是主管、主办单位为北京市所属的报纸、期刊、电视、广播、出版社以及所属的网站、新媒体机构.北京传媒业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人才、资金和信息优势.那么,北京传媒业的世界影响力现状到底如何?这是一个业界、学界绕不开的问题.由于传媒业评估理论、手段和方法的局限,学界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从跨文化传播、发行覆盖范围和影响人群、重大事件的传播报道等三个方面尝试对北京传媒业的世界影响力进行评估,从而探索中国传媒业如何做大做强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世纪初中国传媒业与资本市场:政策与机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媒业是文化产业与信息服务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具有明显的独特性。通过简要分析世纪初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国际背景、现状与市场潜力,本文指出中国传媒业实行体制转换并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投资政策的变化趋势,明确指出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传媒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并由此介绍了平面媒体、跨媒体平台等两大领域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4.
邹鑫 《图书与情报》2012,(5):75-78,84
信息互动服务是双向的服务,互动存在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读者参与、互动与共享"的服务理念,开创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全新交往方式和交往结构。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互动服务的服务方式以互动交流、参与服务、个性化服务、资源整合、主题资源导航等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读者、馆员、信息资源、技术、服务、流程、平台等各要素在内的信息互动服务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5.
1月9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传媒经济30人论坛第一届年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围绕中国传媒经济:快速成长与未来格局的主题展开研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传媒研究所所长江作苏在致辞中表示,论坛意在通过该领域的学界带头人和业界领军人物的研讨,提供一个把握传媒市场规律、解析传媒产业结构、探索传媒科学管理、预测传媒未来走势等传媒经济发展问题的平台,推动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更有机结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木韦 《传媒》2005,(11):21-23
2003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道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谱写了中国传媒业的诸多记录,它的挂牌成立被业界人士普遍看作是中国传媒业的重要事件之一.2004年,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问世,从而标志着第一财经跨媒体平台主架的搭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传媒科技网》(www.capt.com.cn)改版了! 《中国传媒科技网》,是由“中国新闻技联”主办的。改版后的《中国传媒科技网》,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会员和网友。 《中国传媒科技网》将以中国新闻技联的会员为本,竭诚为会员服务,大力促进中国传媒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媒介转型为线索,回顾了2014年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的焦点话题,分析了中国传媒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焦虑和失范问题,以及传媒业进行的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即媒介内容生产将走向开放、定制;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程度都将在融媒体的催化下进一步提升;传媒产业将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传媒失范问题的治理有赖于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张丹丹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2):82-83,F0003
随着电子、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应从自身建设、扩展平台及互动服务三方面同步得到加强,以保证提供卓有成效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传媒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受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一个传播事件和信息中.《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受众"感知-扩散-交互-决策-购买-体验-分享"的行为与路径更为开放、复杂,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能够建立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有效连接.社交化、互动性媒体的蓬勃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传媒消费者的这一特性. 在这种传播格局下,如何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信息沟通与互动.自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推出以来,政府机关、媒体、企业等众多机构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渠道进行服务的宣传、推广.近几年,一些档案馆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作了积极的探索.据统计,截至2015年2月20日,全国有62个档案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提升了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信平台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微信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又一新媒体形式.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缺乏个性化服务体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和账号安全问题严重等.从信息服务、信息互动、服务资源和服务宣传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场从美国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中国传媒业.尤其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和金融风暴的双重夹击之下似乎危机不断,而这场危机到底是"危"还是"机"?中国传媒业又该如何应对?业界精英的探讨也许能为我们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14.
吴元 《青年记者》2016,(5):87-88
掌上青岛是由青岛晚报和青岛掌控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城市手机互动平台,旨在向青岛本地居民提供娱乐消费信息.2012年2月掌上青岛手机客户端发布,整合了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子报子刊、青岛全搜索网、青岛手机报及青岛同城媒体的特色内容资源,为客户端用户提供即时新闻信息、掌上搜索、无线营销等服务.同年9月,掌上青岛再推微信版.目前,以掌上青岛微信为中心,包含15个子账号的微信矩阵已发展总用户100万,精准互动用户超过50万人,其中75%为青岛本地用户.2014年掌控传媒营收突破1500万元,利润率接近20%,掌上青岛模式引发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电台中目前一直存在着播出网、新闻采编网、广告网、OA网等各个网络之间孤立信息流通不畅,针对此问题有些电台采用了ICM技术,本文对ICM技术做了一些可行性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25日,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推出的"IPNEWSTM城市365"文新传媒电子报栏在上海图书馆正式登场亮相,立刻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作为迎接世博的一项媒体行动,"PNEWSTM城市365"以报纸信息、服务信息作为内容主体,结合全新的互动信息展示系统,成为上海各类公共场合-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以数字化演绎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相似文献   

17.
李栋  冯正安 《传媒》2015,(8):20-23
十年磨剑展霜刃,十年风雨满征程. 由传媒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传媒年会于4月11日-12日举办,来自业界、学界的400多名参会嘉宾相聚美丽的江城武汉,以“转型之机与融合之道”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此次年会参会嘉宾之多、规格之高、内容之丰富均达到了中国传媒年会创办以来的最高水平,彰显了其越来越大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品牌经营是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化。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但是,如何恰当的进行传媒定位创新呢?一些传媒的老总常常抱怨,说他们为了跟上市场演变的步伐,不断给传媒重新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近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媒体已具备了一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面对加入WTO,外资传媒对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中国媒体仍然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如何应对新的冲击,首要的就是对中国的传媒进行产业化改造,而要完成这一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对当今的中国传媒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传播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学界和业界对全球传播的思考和实践也更为丰富和多元.9月2日-3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传媒走向全球”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教授共同发起并主持.来自国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把脉全球传媒业发展态势,为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外传播效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观点虽然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做支撑,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传媒业一片欣欣向荣,何来"拐点"之虞?!而现在,当这个"拐点"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突然"出现的时候,业界则又是一片悲观之声,认为传统媒介(尤其是报业)发展的衰退期来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