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创造繁华的贞观之治,魏征占着一大部分的功劳。本文就魏征的“良臣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魏征政治思想以及进谏方式的了解,希望对魏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创造繁华的贞观之治,魏征占着一大部分的功劳。本文就魏征的"良臣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魏征政治思想以及进谏方式的了解,希望对魏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贞观初秘书监魏征任上,依时依势调整秘书省机构与人员,探索唐初官方藏书管理模式,深化隋唐官府藏书思想,从制度、管理、思想三个方面对隋唐官方藏书制度的承接与定型起到了确定性影响。文章从魏征秘书省任职经历、魏征与唐代官藏制度建设、魏征历史价值认知等方面,对魏征在官方藏书建设中的所发挥作用的偶然与必然进行探讨,分析其历史作用的多重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4.
魏征疏体公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婧 《兰台世界》2010,(8):54-55
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所创作的大量疏体公文,不仅很好地保存了其进谏的内容,更是其治国思想的缩影。本文试以魏征的疏体公文为例,研究魏征的公文创作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所创作的大量疏体公文,不仅很好地保存了其进谏的内容,更是其治国思想的缩影.本文试以魏征的疏体公文为例,研究魏征的公文创作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传霞 《新闻世界》2009,(9):184-184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样的国君是明君。什么样的国君是昏君。魏征答道:“国君之所以能贤明,是因为他能兼听;之所以会昏愚,是因为他偏听偏信。”太宗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以兼听防黯,终于创造出震古烁今的大唐盛世。  相似文献   

7.
魏征是"贞观之治"的功臣,他生平的民本思想和法制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留下的疏、谏之中。本文从人格魅力的概念出发,解读魏征的生平以及所处时代环境,突出事迹,并总结其民本思想和法制思想。  相似文献   

8.
王静霞 《档案天地》2013,(1):42+41-42,41
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在魏征死去后,十分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是唐太宗对魏征人格的评价,以魏征为镜,来衡量自己。笔者认为:廉政档案就是干部的一面"镜子"。一、廉政档案的定义和作用廉政档案是纪检监察部门为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监督,按照有关廉洁从政的规定建  相似文献   

9.
曹之 《图书与情报》2003,(5):25-27,50
秘书省是古代国家藏书的重要机构。本文论证了唐代令狐德棠、魏征、虞世南、颜师古、马怀素、陈希烈、刘太真等人在秘书省的任职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争鸣以及四部分类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介绍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隋书·经籍志>的基础上,针对该书作者之争论证了其作者应为魏征的观点,并对四分法的分类沿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兰台内外》2007,(2):45-47
《贞观长歌》这部历史大戏日前正在央视热播,里面塑造了千古明君李世民及唐朝统治集团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岑文本等唐朝开国前期一系列风云人物的英雄群像。长孙无忌作为开国元勋,备受人们的注目。那么,其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呢?特编辑此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2.
题解唐代魏征等所纂集的《群书治要》五十卷,从六十多种古籍中汇辑有关治道政术的内容,是一部供唐太宗阅读的古籍选编。如果从文献编纂学的角度看,《群书治要》显然兼有唐代丛书及类书的某些特点,因此,如果我们想了解唐以前古籍的面貌及唐代古籍  相似文献   

13.
张道玲 《新闻世界》2013,(10):266-267
以唐太宗李世民和谏臣魏征为代表的唐朝封建君臣治下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继“文景之治”过后又一个盛世,在这一时期,大力提倡的“任人唯贤”和“知人善任”等人才选拔与任用的思想对当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人力资源测评角度对此进行简析并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13,(7):22-25
中国摄影师储永志拍摄的照片《热身》获得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本届"荷赛"评选中,储永志、魏征、郑晓群、傅拥军等4名中国摄影师获得运动类、自然类以及肖像类的奖项。另外还有一支由(南方都市报》视频编辑杨恩泽带领的团队所拍摄的影像作品获得了网络故事片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将军有一部最珍爱的书,无论是指挥打仗还是平时办公总是随身携带,抽暇就看,这部书就是《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为唐朝吴竞所撰写,论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诤谏的对话及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措施。全书共10卷,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贞观之治,对后世有很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曾慥编辑《类说》《类说》是一部小说摘录的笔记。它是唐代魏征的《群书治要》、唐代马总的《意林》以后一部重要小说笔记,是宋代曾慥编辑的。曾慥,宋高宗时诗人,字端伯,晋江(今属福建)人,曾历任仓部员外郎,江西转运判官,知虔州、荆门、庐州。绍兴二十五年(1155),为右文  相似文献   

17.
对于目录形成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目录产生于殷商的“记事刻辞”。最早的推测,是《隋书·经籍志》(唐代魏征等撰)。此书记载:“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体制湮消,不复可知。”近几年来对此问题有了新的探索,郑伟章同志说:“从骨臼刻辞可以看出,我国早在商代……还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和图书目录。”徐自强  相似文献   

18.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凡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无不获得令人侧目的成就。本刊将从第三期起刊出由山西篆刻家李树恩先生以篆刻艺术摘其《止学》之精妙之句系列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以铜为鉴不可写作“以镜为鉴”例:古人说过“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鉴;古代用青铜制成的器具,形似大盆,用以盛水。亦可用作镜子。战国以后,人们开始用青铜磨制成镜,铜镜也称之为鉴。以铜为鉴:古时没有玻璃,以铜磨制为镜。语出《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例句将“以铜为鉴”写作“以镜  相似文献   

20.
李立云 《出版广角》2014,(14):36-37
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的话提示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积极引导,从源头抓起,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如今普遍追求物质利益的社会大潮中,很多人心浮气躁,社会问题丛生。在这种背景下,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功利化和庸俗化,阅读的魅力大大降低。经典读物是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良方,本文尝试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破解大学生中文课外阅读困境,去除学生思想中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笔者广泛听取了大学教师和编辑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