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并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说明文化不仅是经济、政治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是一个基本的奋斗目标,与政治、经济构成有机的统一体。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保证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细胞。要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必须搞活企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探索企业发展动力问题,无疑是搞活企业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冯子标教授撰著的《企业发展动力与领导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一书,以研究企业发展动力为宗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不同学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六次会议,1991年10月在湖南湘潭大学召开。会议着重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与方式等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与会同志认为,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科学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而增强企业的活力,中心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实现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从而加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和其他法律一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为其经济基础服务。历史证明,民法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为一定社会的商品经济服务。正如恩格斯说:“民法的准则只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一、新世纪我国企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赋予中国企业教育鲜明的政治使命 中国企业,不论是国有独资企业、国资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都是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个“主题”下运作的。无论其怎样改革、改制,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个“主题”,这是中国企业特有的政治使命。作为开发企业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中国企业教育,不仅具有推动企业经济增长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功能,而且政治上是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值此,如何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努力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如何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步伐已经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此,笔者谋略就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问题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担负着把党的政治主张和具体要求贯彻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服务性应当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的鲜明属性和靓丽底色。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通过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服务性,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机活力,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显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把企业推向市场。把企业推向市场,就是要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市场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究竟具有哪些“特色”,这是一个“人人心中有”但又道不明的问题.不仅如此,有不少人对这个问题还存在着种种的疑虑和困惑.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对于人们统一认识,坚定信念,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改革思路徐毅鹏,程喜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学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在“两课”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处于主体地位,把这门课改革好、建设好是十...  相似文献   

13.
切实加强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事关工会长远发展、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的重点工程。夯实工会组织基础,强化维权机制建设,协调、稳定劳动关系,在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中进一步增强企业工会活力,把企业工会真正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团结职  相似文献   

14.
辛义生 《考试周刊》2009,(39):204-204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教育人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十四大的这一精神,为我们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把企业推向市场。把企业推向市场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急需采取对策予以解决。本文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将竞争机制引入大中型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内部机制转换的根本出路之一。企业内部机制一般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适应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基本机制。竞争机制伴有风险,亦可称风险机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价值规律就是通过竞争来起作用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必然存在着竞争,有竞争才有活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两手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实现“两手抓”,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及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十五大再次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根据十三大以来新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初级阶段理论。“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性提法,集中反映了国情认识的新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深化和延伸,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与“德治”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在四化建设中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第二代领导确定之后.中国仍然存在着两个问题,就是要不要搞社会主义和怎样搞社会主义.邓小平说,在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邓小平认为他所设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当年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路的结果.为了加强新理论的分量,邓小平还把确立毛泽东历史地位的“七大”与确立邓小平历史地位的“十二大”作了意味深长的对比.搞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立论根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