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在安排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选读课文,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增高,精读课文数量逐渐减少,略读课文数量逐渐增加,选读课文到三年级后虽保持相同数量,但所占比例也在增加。面对这样的教材编写序列,教师应如何  相似文献   

2.
精读和略读     
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是写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抓读的训练。因为任何能力都是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阅读的主要方式是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指细磨细琢的研读,是一种咬文嚼字,一丝不苟的阅读。精读的目的在于深入钻研,  相似文献   

3.
精读与略读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08,(2):18-18,22
阅读方法中,精读与略读是相对的。精读,从字句的确认开始。词义有基本义,也有引申义,但在具体的文章中还有语境义。语境一般指上下文.但也可涉及相关的背景。词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所以词义的确认离不开句子的理解。朱熹认为:“凡读书,须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若泥著一字,而不贯通文意,往往难以索解。阅读的单位是句子,但句子不是孤立的,则应从语句的连贯中来确认含义.且含义丰富的句子不仅有字面的意思,还有深层之意。至于言不尽意,则又有言外之意。文章中语句的关联,又处于一定的层次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是一种程序上的由小而大.也可谓逐级扩大。清代的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将文章结构分为界限、段落与节次。  相似文献   

4.
简谈精读与略读山东莱州市实验小学仲跻刚,沈澍平精读与略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充分发挥精读与略读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值得认真探讨与研究的课题。对此,叶圣陶先生曾在《精读指导举隅》与《略读指导举隅》作过详...  相似文献   

5.
6.
精读、略读由来已久。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写了《〈略读指导举隅〉前言》,可见精读、略读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分三类课文(精讲课文、略讲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其中的“略讲课文”就相当于现在的“略读课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比重逐年增加,到五六年级已占百分之五十。可见教材编审者对略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5308(1999)06-0013-02精读和略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精读是指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教材中,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数的25%;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总数的45%;到五六年级,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就平分秋色。可见,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地位,略读课文随年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用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从课程文化语境中阐释精读与略读。指出单向的概念分辨、定义识记以及过程方法论述的不足,厘清精读、略读和鉴赏与理解、质疑与讨论之间的关系,为阅读教学导入求真、求精、求新的思路,提供富有价值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则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两者一样重要.而且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是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以第二单元<藏戏>为例,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一简三重"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生物课堂上用“活”教具,讲“活”内容,做“活”实验,取“活”教法,应在“活”字上求创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  相似文献   

14.
15.
<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而且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这是与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规律相悖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灵活地运用精读、略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云 《中小学电教》2009,(1):140-140
<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而且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这是与新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规律相悖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区分一个单元内不同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种类型。教师在单元教学中,既要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又要注意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目标上的密切联系,使二者在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上能够发挥互相支撑、互相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繁"中求"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或答疑时,往往很"高明"地判断出:这个方法"很繁"或"行不通",然后信心十足地向学生展示巧妙或简捷的解法,轻而易举地将学生从"迷路"上"引导"出来.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四册教材第一、二单元包括了七篇文章,根据所表现的生活与作者的写作目的,选用了不同的体裁,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文体意识,依据大纲要求确立知识要点:首先,要明确议论与议论文的区别(议论是作者对生活中人、事、物的看法的一种表述,属于表达方式;议论文则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属于文章体裁)。其次,要能够辨析文学作品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区别,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说明的作用,看它们是怎样与议论结合在一起的(文学作品中的议论一般是用来点明叙事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中心;议论文中的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