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土资源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开发利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资源,由于缺乏土地保护意识,破坏了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文章对于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措施,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致使我国的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所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是保证耕地的总量动态的平衡主要的手段,但是由于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可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进行探讨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用地的紧张,开始逐渐的加大了对土地资源保护的关注度,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在使用和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农田的保护也是关乎我国人口的生活大计,所以需要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多,但是遇到的问题也非常的多。在时代的需求中,很多的地方对于土地使用不够合理,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现阶段土地复垦以及开发整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针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我们要珍惜土地资源,加强管理,增加耕地面积,保护生态平衡。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大家更多地启示。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却间接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滥用、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土地管理体制变革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简单的专家集体商议的办法来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简化了评价过程,可操作性较强,所构建的土地开发整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入手,较准确地计量和描述了因土地开发整理投资项目的实施给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带来的效益与效果,从总体上分析和评价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应,对于相同类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土地供应紧张问题日渐凸显。而铁矿矿山开发后所遗留下的土地资源则长期被荒废,一边是土地供应不足,一边是大面积的土地荒废,如何能够解决这一矛盾性问题现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对铁矿矿山的生态环境开展恢复治理工作将是唯一的选择,对此,本文将通过对目前在铁矿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综合性的治理措施手段。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9)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针对新疆区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需要在了解新疆水资源实际情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水资源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样才可以制定一定的策略来保护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9)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广阔的土地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提供了更为充分坚实的保障。但是,伴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出现了资源减少,土地水土流失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故此,为了改善此类问题,避免矿产资源枯竭,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在发展经济同时做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本文主要就矿山恢复治理进行分析,实现环境资源节约保护,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来,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同时也给很多方面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特别是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面已经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如果人们不能够及时的控制这样的无节制地开发,一定会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该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来呼吁更多的人们加深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存在许多问题,进行生态保护已被达成共识。在生态环境方面,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绿化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对生态环境的投资量少、治理工作与人才队伍不完善。本文将根据这些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问题,使我国生态环境由严重破坏变为和谐发展的新面貌。只有重视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生活环境才能健康舒适,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将有效提高。积极的进行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是我国现如今发展的关键所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才有益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上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幅员辽阔,然而随着近几十年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土地管理所面临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能够科学合理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随着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持以及维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不信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与整个名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为了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这些问题,加大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探讨,并且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在大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大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即使是在完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于大河流域的开发,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集中表现为,政府在依法治水,管水,科学制订流域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主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经济无疑对我国今天进行叁河流域的治理开发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增大。如今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面积锐减,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产生的严重问题。这些众多的自然灾害不光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也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入手,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分析了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用地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关于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对土地的利用需求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我国过快的发展进程,势必会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相关问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充分重视合理开发土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4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大兴安岭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特征着手,分析了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大兴安岭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轮的经济社会腾飞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瓶颈,其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与保护更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拟在分析泉州土地资源储量、利用结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培养节地型生产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土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三角洲是全球最年轻的三角洲和新生陆地之一,也是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河-海-陆交互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地盐渍化、盐碱地数量大、分布广是该地区的主要特征之一。农业开发不仅涉及该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河口湿地的保护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友好、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安全、陆-海统筹发展,还关乎该地区的乡村振兴。因此,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盐碱地上发展高质量农业面临重要挑战。文章依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黄河三角洲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生态系统工程技术支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给出该地区未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该研究对于我国盐碱地的高效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4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大兴安岭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特征着手,分析了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大兴安岭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