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二是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三是校外不法势力对学生实施的暴力行为。本文所提及的暴力行为仅限于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而实施的暴力。校园暴力有多样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校园暴力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和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逐步升温,校园暴力事件对青少年、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怎样的校园保护体制来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是现阶段解决校园暴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指导与校园暴力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园暴力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危害严重化的趋势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二是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三是校外不法势力对学生实施的暴力行为。本文所提及的暴力行  相似文献   

4.
校园历来被认为是读书做学问的单纯清雅之地,而现今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园暴力越演越烈,各种校园暴力的报道层出不穷.所谓校园暴力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是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他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所造成的生理、心理的伤害等.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其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个性的心理学原理,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网络暴力游戏接触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08名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水平不高,并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2)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暴力态度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我国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开始产生转变。据调查了解,我国未成年犯罪率正在逐年上涨,而校园暴力的行为也在市场发生,因此校园暴力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详细分析形成校园暴力的主要成因,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攻击行为及暴力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文章以一位正在服刑的青少年暴力犯的成长故事为线索分别从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等视角探讨了影响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影响暴力的最本质的因素是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社会能力和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为此,本研究建议对青少年暴力行为进行生活技能的培训和认知行为的训练,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概念究竟是怎样的,各国学者众说纷纭。美国的Andson.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从广义上来讲,校园暴力既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包括校外人员在校内与老师或学生之问发生的暴力行为。而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一般仅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日本法学家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互相打群架,欺侮弱小学生等);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  相似文献   

9.
采用班级环境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1213名中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暴力态度水平偏高;男生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暴力态度水平;中学生的暴力态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年级和性别对中学生暴力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2)班级环境能够间接预测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即暴力态度在班级环境与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频发。本文在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注重与家庭、社会等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有暴力倾向人员的关注、教育与控制,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暴力、打砸现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反思这些暴力群体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被提到新的高度,新时期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应当去研究,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应对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虚拟暴力游戏在目前的社会中日益普遍,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文章阐述了虚拟暴力游戏对攻击行为的研究情况。回顾了虚拟暴力游戏影响攻击行为的相关理论,介绍了该领域中的一些主要研究手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国外青少年暴力脱敏的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者对青少年暴力研究的关注,暴力脱敏逐渐成为青少年暴力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暴力脱敏主要包括暴力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脱敏,青少年暴力脱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暴力媒介、移情和暴力态度。积极学习领域的脚本理论对暴力脱敏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有效的解释。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暴力媒介、移情、暴力态度和暴力脱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引起青少年暴力脱敏的心理机制、干预策略以及本土化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校园暴力是指校园内外发生的学生侵犯学生人身、财产等权力的强暴行为。近几年来,中专校园频频发生暴力事件,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中专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已成为加强学生管理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校园暴力成因分析 校园为什么会有暴力行为存在?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具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电影、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84):175-176
高中生校园暴力现象不容忽视,发生暴力行为的以高二学生尤为频繁,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教师评定为主,往往是补救式的责罚措施,例如训斥、处罚、联系家长批评教育,效果也因人而异,但大多没有长期追踪效果。因为这些教育方法没有触及到学生产生暴力行为的根本原因——认知曲解和非理智性的自我评估。本研究以乐清市某高中生的校园暴力倾向及行为的纠正为目标行为,用认知行为辅导中的自我指导训练,配合冲动控制训练,社会技巧习得,并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其在校园内实施暴力的意图及言行进行纠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三例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下发生的典型青少年暴力事件进行分析,探求当今青少年暴力观念对其暴力行为的影响。三例事件具有如下共同特点:第一,青少年对暴力的肯定态度是导致其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暴力观念不仅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也受青春期本身人格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第二,社会暴力文化的蔓延直接影响青少年暴力观的形成,是青少年暴力行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心理背景;第三,新形势下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为个体暴力行为增多、暴力程度更残酷。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不仅断送自身,更危及社会安定,应该引起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我国足球观众暴力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研究足球观众暴力的成因以防止其发生 ,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比赛场地引起的集群行为、新闻媒体的过度渲染和不当用词、民族自尊心受损和严重的地方主义思想、赛场中的“黑哨”现象、不法分子和极端分子的介入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足球观众暴力的原因 .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暴力环境接触对高中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采用暴力环境接触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特质愤怒量表对山西省513名高中生进行测查,探讨高中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发生过程及条件。结果显示:暴力环境接触可以直接或通过道德认同间接影响高中生的网络攻击行为,且特质愤怒在中介路径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亚红 《学子》2014,(4):52-53
正校园暴力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这些事件一般发生在校内、上下学途中,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倾向行为。我校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根据笔者长期从事的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校所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频率较高,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内基于性别而发生的暴力行为在20世纪中叶以后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女权主义在其中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女权主义从女性经验出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揭示了家庭暴力现象(包括婚内强奸行为)对女性应该享有的包括安全、平等、健康等在内的基本公民权的严重侵害。女权主义认为,为了消除人类所有形式的暴力,家庭暴力现象必须在最大范围内被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