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经常会接到很多零碎平庸的报料,采写的稿件往往都是涉及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因此经常会被认为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但实际上,在这些平常的事件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线索和许多有价值的好新闻。关键是看记者如何能够"以小见大",抓住并把握好这些新闻线索的主题,做深做厚。  相似文献   

3.
报纸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比较传统。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经得:事先计划(特定的新闻事件)、特约提供(通讯员稿件)、热线报料(社会突发新闻)、自身策划(根据对以往新闻理解的深度报道)。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远远不够记者写稿所用。目前报社获取新闻线索的来源更是增加国互联网、电视、电台等多个途经。  相似文献   

4.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5.
刘以农 《新闻窗》2009,(3):54-54
所谓新闻资源,笔者的理解就是新闻素材,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这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要。新闻资源的开发就是记者、编辑发现新闻事实,捕捉新闻线索并通过深入采访、撰稿、编辑转换成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时,如果我们正视它,把它作为有效的资源去开发和利用,那么这条新闻的内容就会得以深化,价值就会得以体现,反之,资源也就简单地被处理掉,甚至被遗漏、被丢失。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  相似文献   

8.
“养”新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耕 《新闻前哨》2003,(5):29-29
在新闻实践中,虽然时效性一直是记者和媒体十分推重的,但常常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由于种种原因,暂时不便报道。对于这些新闻线索,给予一段时间的关注、等待或者有意识地导引却是最好的办法,这个过程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养”新闻。 一、“养”新闻是为了增大新闻价值 在采访活动中,我们所遇到的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基本上是渐进的或者动态的,但有少部分却是相对静止和孤立的,有些有价值的线索虽然有过发展和推进,但后来却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停止。对于这些静止、孤立或停止的线索,有的是因为暂时找不到报道的由头,有的则需要记者去主动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闻离不了新闻线索,这是每个新闻人的共识。好的新闻线索,不仅能使新闻的写作处于主动,同时也能使所写新闻更加出彩。可以说,发现并甄别出好的新闻线索加以使用,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在现实中,不少新闻人总抱怨新闻线索难找,整日为没有好的新闻而苦恼。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新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无法预测的特点,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其自身的新闻价值,要远远高于那些可预测性的新闻。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其在面临突发性新闻事件时,要沉着冷静认真对待,通过对新闻现场的探访,以精妙的采访技巧去探寻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1.
发现新闻线索,特别是高价值的新闻线索,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发现与获得新闻线索的途径有很多.利用通信手段发展新闻线人的“新闻110”便是其中的一种。近年来,《张家口晚报》在利用“新闻110”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充分利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敏感对记者来说是指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新闻事件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更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基本体现。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力不是  相似文献   

13.
报道策划,是新闻媒体对已占有的新闻线索、新闻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制定出可行的报道计划,使新闻传播达到一定规模、一定层次、一定深度,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新闻线索的意义与特点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一、新闻线索的意义 新闻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它的线索开始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第一步便是要掌握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蒋勇 《新闻实践》2009,(12):68-68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发现新闻线索、开展深度报道的先决条件,也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基本动力。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从中深挖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7.
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是将新闻宣传的普遍规律应用于政协新闻宣传的具体实践,强调新闻性与宣传性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如何对会议新闻、人物新闻和观点新闻进行创新,掌握报道特点和采写技巧,本文从发掘新闻线索、选取报道角度、做好深度报道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新闻选题应该是对社会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应该建立在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操作,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选题策划要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新闻时有发生,如何能快速捕捉到新闻线索,这需要记者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是指记者寻找、捕捉、判定新闻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职业敏感,也是一种顿悟性思维活动,是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如今,信息爆炸时代,新闻竞争意识、新闻策划、新闻线索来源等,这些都离不开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对记者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开端,没有发现能力,新闻活动就无从谈起,在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强化记者基本功,丰富新闻源,成为媒体赢得新闻竞争的基石。笔者从新闻线索的特点、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以及发现新闻线索的前提入手,阐述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和记者应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