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针对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Timeo Wew Romvn"型前置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进行新探。研究表明"Timeo Wew Romvn"都能够把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再次佐证"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对揭示语言运作本质有重要意义.词汇的延伸多来源于意象图式及变体,意象图式为由抽象到具体的隐喻映射提供了依据和途径.文章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意象图式的形成基础、结构组成及特点出发,对"就"的中心图式和图式变体及"就"的隐喻表达和意象图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就"的空间意义和空间概念隐喻,分析副词"就"意象图式及其变体在其词义延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空间方位的认知是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方位词是人们认知的基础。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它基于我们的身体体验、感知互动及人认知操作逐步形成。空间概念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构建其他非空间性的目标域。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支点,结合隐喻理论,对空间方位词Down和"下"的中心意象图式及其空间概念进行了认知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概念隐喻层次。  相似文献   

4.
章昀萱 《成才之路》2012,(33):88-89
语言学家们对人类理解隐喻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的过程有着不同的解释。此文综述了隐喻理解和意象图式的理论,并分析了在隐喻理解中意象图式的使用,指出通过意象图式可以对隐喻进行直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牛和羊”进行图式映射析比,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未知世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名+方位词"结构有多元意义,多元意义的产生过程遵循了隐喻的规律,即从具体的空间处所义到抽象目标域的映射。文章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通过描绘"在+名+方位词"的结构意象图式,力求对这一结构多元义的产生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李娇 《考试周刊》2010,(50):91-93
隐喻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众多的学者和专家对隐喻的分类、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研究,与此同时,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各种文体,但对隐喻的建构和识解方面涉及的并不多。隐喻意义是字面意义的延伸和抽象,意象图式作为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理解和认知复杂和抽象概念的基本结构,也是隐喻产生的机制和理解隐喻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运用意象图式这一重要的认知手段对隐喻的构建和识解进行了分析,以求达到对隐喻更科学、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意象图式为人类身体经验中持续并重复发生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身体经验和概念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意象图式为概念提供连贯性和秩序性,体现了抽象思维具体到抽象投射的隐喻推理能力,通过隐喻手段在空间域之中或从空间域到抽象域进行投射,从而使词汇意义得以在空间范畴内部或空间范畴到抽象范畴进行扩展。多义化过程中,图式内部观察者角度不同或注意力不同产生意象图式的变型,而始源意象图式为变型提供内部结构和关系,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颖 《林区教学》2009,(2):56-58
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现有的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以英语空间介词为例分析了意象图式的构成及其隐喻投射的运行机制,指出了英语空间介词隐喻意义的形成条件是因为词的原义与隐喻意义之间存在相同的意象图式。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更好地理解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义词研究一向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polysemy)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身体和思维及词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多义词的扩展是以人的身体在客观世界中的体验为基础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形成的。文章试图用认知中的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和转喻理论来着重探析"打"的众多意义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及众多义项衍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11.
认知心理学术语"认知图式"是指关于某个对象的模型化概念知识结构。认知语言学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和创造是一个"旧具体实例→抽象认知图式→新具体实例"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日语中的和制外来语简缩词、和制外来语复合词与和制外来语派生词的形态理据就是造词者脑中的一个个认知图式,这些认知图式均提取自日语和英语中本已存在的具体语言实例。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意象常以指称事物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为载体来展现“物象”,表达诗意,是用概念化的语言表达非概念化意义的一种认知方式。在“意”寻“象”的心智活动中,意象图式通过映射机制把抽象的意象结构投射到外界的“物象”形成原型意象或新创意象,以达到借“象”以尽“意”的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毕懿晴 《培训与研究》2006,23(12):28-30
本文通过对介词进行分析,探讨多义现象的认知理据意象图式的认知机制,分析了中心图式与变体图式对空间域多义的影响以及意象图式的隐喻扩展对抽象域多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内容图式和词汇教学,内容图式和背景知识教学,形式图式和体裁分析式教学,抽象图式和语义归纳教学,论述了图式理论对新闻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范畴角度分析英语委婉语范畴化的类别与其根本影响力,可以揭示其存在发展的思维维度;从隐喻角度,阐释英语委婉语的修辞手段和基本概念,从图式角度探讨英语委婉语隐喻的具体认知背景及范畴,能够使隐喻的思维性与社会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剖析英语委婉语的认知思路。  相似文献   

16.
空间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介词英语中 ,空间隐喻应用之广泛 ,表达之形象更为突出。在时间、范围、状态、数量、社会地位几个抽象概念中 ,空间隐喻以其系统性、广泛性、形象性充分表现了人类语言发展中隐喻思维及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概念系统中跨认知域的映射,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以认知主体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操作单位的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认知构建起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这是由隐喻研究的三大表征方法及隐喻的认知本质和认知基础决定的。因此,隐喻认知构建离不开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解读也要充分考虑认知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短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短语动词中DOWN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可以通过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推断出来.用意象图式理论可以构建短语动词中DOWN的基本义,用概念隐喻理论可以详细解读DOWN在短语动词中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