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9,(4):54-57
安徽花鼓灯是淮河流域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这样一个代表中国农耕文明主体形象的体育文化艺术,不仅是安徽花鼓灯本身的需要,更是对民俗体育的保护。本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在民俗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花鼓灯文化的现状及生存环境,探索安徽花鼓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与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一起,交相辉映,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书画艺术。当前地方美术馆艺术类长期陈列的展品相对固定,珍藏的艺术作品未能“物尽其用”,缺乏能体现艺术发展和风格特点的特定史陈列。本研究以点带面,在对全国美术馆优秀个案研究展案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展览综述、展览策划、展览实施与展览推广四个维度展开,以梁巘为代表对明清以来淮河流域书画名家个案研究展进行策略设计,以此提升观众的自豪感、认同感,拓展地方传统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以贵州省Y村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变迁为研究对象,试论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变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来因素的影响、电视新闻等媒体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的"式微"。  相似文献   

4.
洪江号子是在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产生并流传的民族音乐,有着典型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在全球经济化的冲击下,以及现代化的文化生活的变迁和发展的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洪江号子要在保持传统原生态的同时,又要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让洪江号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要素,能够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使传统的洪江号子文化如何实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和变迁,成为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文章以淮河流域非遗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基本方法,展开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的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高层次框架的叙事主题有传承、灾难、乡愁和交融;中层次框架同时使用时间性叙事和空间性叙事的结构,更多采用人物驱动的手法,叙述视角上重呈现、轻讲述;低层次框架中,视觉和听觉元素构建了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叙事话语。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已经形成具有民族性、当代性、国际性和强大传播力的叙事体系,趋于形成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本民族文化断代问题,并由此造成语言和文字的断裂等。从调研中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剖析其根源,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非遗展示的空间正处于从传统博物馆向非遗文化市集变迁的过程之中,设计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展示设计由“阐释性展示+展演+活动”向叙事性展示转变。静态叙事空间、时间线性和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全知性叙事视角在淮河非遗主题展示设计中仍然常见,而互动式叙事空间、沉浸式叙事空间、数字叙事空间、交互式叙事结构、第一人称视角和角色代入视角已成为趋势。当下的淮河流域非遗展示应在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上持续创新,打造故事驱动型展示的精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唤醒非遗蕴含的淮河文化记忆、传承淮河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蓝靛瑶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主要支系之一,历史悠久,尚保存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覆盖蔓延,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日益举步维艰。本文以河口2012"非遗日"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交流会为例,浅议对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体性价值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是对人生的终极价值关怀。中国传统农民的本体性价值观是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系列运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型使得这一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导致了乡村以孝文化为核心的道德式微以及本体性价值观的失落。中国农民经历了近30年的伦理伤痛后,通过理性地抉择婚嫁方式,自觉地把幸福生活作为人生的根本价值,实现了本体性价值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11.
以广西龙族各族自治县泗水乡民族语言变迁和基础教育发展及其互动为对象,重点探讨了泗水乡的语言及其变迁,泗水乡语言变迁的动力与基础教育发展,进而研究了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语言的关系,强调了通过民族语言文字的方式来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村庄是比地名更小的地方行政单位。一个地区村名的命名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镇等5个镇为例,对村庄的名称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白语和汉语对村名命名产生的影响,对村名命名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村名中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村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忽视或者歪曲乡村文化建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乡村文化缺失的困局。笔者通过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解读,提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核心素养背景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在有效的古诗文学习中感受、理解传统文化。本文以高中古诗文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村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人情交往逐渐由礼俗化趋向于功利化.以鹤峰县唐家村为例,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走动视角切入,探讨村落社会中人情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洞悉人情往来的动机,提出从"礼"到"报"人情观变迁向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利用文献资料梳理了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蒙古袍制作过程,生产制作的基本现状,分析了乌里雅斯太镇蒙古袍制作生产与销售面临市场狭小、销售困难、产量低、传承与品牌建设困难以及现代服饰的冲击等问题,提出要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完善传承机制、增加销售渠道、进行品牌建设等建议,旨在为传承与保护、生产与销售乌里雅斯太镇蒙古袍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21,(4):84-88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合适的路径。金寨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顶层设计力度不够、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专业人才结构单一、红色文物保护不周、宣传手段相对滞后、成果转化效益不高等薄弱环节。结合金寨特点,提出了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更好路径:加强顶层设计,着眼长期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保持发展热度;打造专业团队,挖掘红色内涵;重视文物保护,有序开发利用;丰富宣传方式,释放品牌效应;提高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体育的精神融入到高校文化中,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形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因此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论视角,以山西省四所高校为例,研究其校园体育文化类型.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文化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和四种类型.本研究可以为高校建设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文化工作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育的热门话题。文章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提出突出阅读写作、突出质疑审辩、突出情感体验、突出文化自觉等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对于"维吾尔木卡姆"这一民族音乐瑰宝,如何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生存、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新疆艺术学院创办的木卡姆表演专业,对维吾尔木卡姆这一民族民间音乐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传承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