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大后方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从而对我国民族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迁居云南省的著名学者中,吴文藻、费孝通、吴泽霖、陶云逵等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以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先行者的身份,将其引进的西方民族学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理论具体运用到云南边疆地区,既为民族学的中国化和社会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又开创了云南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云南军邮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军邮是中华邮政在战时为国民党政府军队传递邮件的机构。抗战时期滇区军邮由第十三军邮视察总段所辖,抗战时期参加军邮的邮政人员在滇区由后方变成前线的战斗中辗转于滇、缅、印各地,为部队机关和官兵提供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4.
抗战之前湘中地区教育发展缓慢,抗战爆发后,湘中地区的教育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不仅学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且首次出现了完备的现代教育层次与体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时湘中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繁荣发展,不仅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促进了湘中社会的发展,为战后湖南教育的恢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前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土著文化、部族文化到汉族文化的融合期的过程。抗战加速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云南民族文化由此进入到了加速发展期,西南联大等教育文化传播机构的到来、旅滇知识分子带来新的文化思想、日寇入侵激起的云南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以及普通民众国家认同感的加强都使云南民族文化获得了新的内涵和质素,其精神体现为以爱国观为主体而付诸的各种实际爱国行动、由"山地意识"走向开放包容多样化文化形态的"高原情怀"以及云南本土文化摆脱封闭自足的特性自觉地与主流文化融合等特点。抗战时期逐步形成的云南民族文化精神,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时和抗战胜利后,还延续至今天的"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抗日战争时期,大量院校内迁云南,昆明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教育中心之一,云南教育史上出现难得的黄金时期,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都得到发展,为云南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抗战时期唯一的高等教育专门期刊,《高等教育季刊》探讨了战时大学的本质和功能、课程、导师制等高等教育领域诸多问题,同时在宣扬国内外高等教育动态、学术研究消息及教育法令方面也不遗余力,对我国抗战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刊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富有史料价值,生动记述了抗战时期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情景,为我们研究抗战时期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东宇轩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04-108,139
我国早期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大多来自西方,本土化水平并不高,但随着国内民族学学科发展,研究方法也愈渐成熟,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也日益展现出其重要作用。但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如何去运用这个方法却面临着种种问题,如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化的差异,参与观察中价值中立的原则性难题,学科道德规范与世俗伦理的碰撞,何为真实性的原则问题等。即使在田野调查法如此成熟的今天,研究者进行实际操作时仍然面临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民族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研究者的挑战,对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拥有创新意识,拓宽思维模式,为民族学开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国时期,民族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在中国传播。1936年创刊的《民族学研究集刊》作为近代一份影响很大的民族学专业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在此期刊中,中国早期的民族学者发表了大量介绍民族学相关知识的文章,推动了民族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文章不仅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而且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研究国外民族学发展的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了解国外民族学研究情况,推动国内民族学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李广田的创作,特别是小说的情况,论述他的创作道路,也谈及他和云南抗战时期文学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云南抗战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受了血与火的锻炼,起到了先锋作用和桥梁作用,对于云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并反过来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滇西的沦陷,到滇西反攻战收复失地,都对滇西土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滇西军民为抗击日军侵略,收复怒江以西失地,保障滇缅公路及输油管道畅通,配合盟军反攻缅甸,进行了近三年英勇顽强的斗争,以最先收复国土而载入史册,支援了全国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胜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抗战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抗战时期的翻译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时期的翻译在数量上因战局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缩减。本文旨在研究林焕平适应当时战时需要,关注中国当时的教育事业,关注当时抗战现实和抗战心理三个主题,从而在抗战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滇西抗战获胜的原因除人力原因外,还有机场建设、马帮运输、公路建设物质因素。事实上,不论是人力因素,还是物质因素,其作用的发挥都与公务文书的撰写、发布、实施密不可分,所以,公务文书在滇西抗战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决策层滇西战区的战略防御布置、战略反攻起到促进、指导作用;它发挥公务文书的宣传作用,揭露日本侵略者残暴罪行,使民众清醒认识其残忍和伪善本质;统一认识,促进各个民族共同抗日联盟的形成;展示爱国志士抗日的决心、勇气和不屈精神,起到榜样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湖南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慷慨解囊。募捐的主要形式有献机运动、征募寒衣、义卖、献金、出钱劳军等,并表现出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组织有方、数额巨大等特点。湖南的募捐,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18.
抗战军兴,国民政府迁往四川,偏处西南一隅的四川顿时变成全国的心脏地区,全国各地的公路运输以四川为中心展开。四川公路运输已经超出了地方事务的范围,直接影响整个抗战大局。在管理体制方面,政府习惯使用行政强制和军事命令来处理公路问题。在营运管理方面,政府对营运线路和运输价格进行限制。在车辆管理方面,限制购车用车,设法提高有限车辆的运输效率。在机务方面,政府控制各类汽车配件的消耗,并在四川建立多处配件厂和修理厂。在运输监管方面,重点整治强行搭车和私带客货问题,努力维护战时交通秩序。四川抗战时期对四川的公路运输管理,展现了国民政府在战争时期的经济管理能力,也揭示了各方在川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概说了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的盛况、特色及其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的沦陷区人员西迁,形成了巨大的移民潮.当时大后方之一的西北地区,移民数量也很庞大.总体来看,这些移民的素质和层次相对较高,知识阶层和各类技术人员众多,工商人士聚集,为抗战大后方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对当时西北社会影响巨大,在教育、科技、工农业生产和商贸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西北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