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隽菡  张铁牛 《小学生》2007,(12):29-29
《家有儿女〉是一部富有幽默,最能表现出人物个性,让人百看不厌的电视剧。先说说里面的人物吧!这部电视剧里最吸引我们的人物是三个小孩子——学习优异的大女儿夏雪、调皮捣蛋的大儿子刘星、聪明可爱的小儿子夏雨。最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是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宋丹丹阿姨扮演的刘梅和高亚麟叔叔扮演的夏东海。他们五个人物为我们贡献了一部让我们欢笑、让我们感动的作品!这不,《家有儿女》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最流行的话题了!  相似文献   

2.
《家有儿女》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被称为是"老少皆宜"的情景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其中的经典台词。刘梅:孔子的老师是谁刘星:钻子,没有钻子哪来的孔子呢  相似文献   

3.
何家进 《小学生》2010,(4):60-60
最近看《家有儿女》,里面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刘星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爱护他们,不能把他们的叶子打掉。”而刘星的妈妈高喊:“不打你不长记性,我今天非给你剪剪叶子不可。”一下子,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是一味爱护,保护“每一片叶子”,还是“剪剪叶子”呢?我想: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对于祖国的花朵,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家有儿女》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被称为是"老少皆宜"的情景剧。从第一部到第四部,从小演员们刚懂事到长成小伙子大姑娘,我们似乎亲眼看着他们在步步成长。剧中看似平凡简单的家庭生活细节,却给观众带来笑声连连。这大部分功劳还是源于剧中经典的台词。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其中的台词,一边品味,一边回想主人公们的表情与动作,一边准备纸巾擦掉笑出来的眼泪吧……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关键,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和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摩登家庭》和《家有儿女》两部剧展现了典型的中美家庭的亲子生活,折射出中美家长与子女之间不同的相处方式。文章比较分析了中美亲子关系异同,并结合亲子关系现存的问题,讨论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社会发展的亲子相处方式。  相似文献   

6.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一直是语用学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原则,它分析出了人们生活对话当中的意义涵盖,为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从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寻找适当的对话,分析其中由于违反了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72):21-22
本文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为例进行研究,指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影片,情景喜剧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更应注意语言的口语化和性格化特征,以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情景喜剧的关键情节。  相似文献   

8.
家有三鬼     
看过电视剧《家有儿女》的同学,一定都对剧里的人物印象深刻。唠叨管事的妈妈,调皮捣蛋的刘星,活泼可爱的小雨,成绩优秀的小雪,还有“知心姐姐”爸爸,他们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家庭喜剧。你的家庭成员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吧!快来看看下面几位同学的家庭趣人、趣事吧!  相似文献   

9.
10.
情景喜剧作为美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频繁的喜剧冲突和幽默的人物对白深受我国观众的喜爱。由于其喜剧效果多来自剧中的幽默台词,因此字幕的翻译至关重要。文章以目的论为翻译原则,分析探讨《燃情克利夫兰》中字幕的幽默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英达是第一个把情景喜剧引进中国,并一直在努力进行戏剧创作的人,甚至被国内的一些评论者称为“中国的诺曼·李尔”、“中国情景喜剧之父”。《我爱我家》的创作深受美国经典情景喜剧《一家大小》的影响。《我爱我家》之所以获得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依靠其浓厚的本土特色。英达以及英达的追随者们在情景喜剧中更多地瞄准了下层市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乡村日益被迅速崛起的大机器工业吞噬,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正趋向崩溃,农业文明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工业文明。尖锐的阶级矛盾、复杂的社会问题、强烈的文化冲突使哈代进一步失去了对宗教的信任。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抨击了宗教的信条,表明了自己鲜明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性格与环境小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关注和独特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来探讨哈代小说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在此影响下人们对待命运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养中,经常会听到父母如是说:“我太了解你了,就你那点花花肠子、弯弯绕子我还不清楚?”“我是你妈,我还不知道你是不是那块料呀?”“我养你这么大,我还不了解你?”……然后,基于这种所谓的了解去断定子女行为的真实目的、话语的真假等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具体教养行为。可以说,父母对子女的了解、认知是影响父母实施何种具体教养行为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这份“了解”是“正解”而非“误解”或者这一认知是正确的而非错误的时.才会引发科学教养行为的出现,进而促进子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风靡全球十年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切入,对比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以及中国情景喜剧中特殊的“家”的概念,引发出《老友记》中不同于传统情景喜剧的“社区化精神”和其中蕴涵的独特美式文化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以此透视中国社会对此剧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路翎与尼采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精神联系,这种联系在其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里得到集中鲜明的体现。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上,作者以具有很强主观性的“倾吐”冲动,通过蒋少祖、蒋纯祖两个主人公形象,表达了与尼采思想相通的生命立场。注意到路翎与尼采深广的精神联系,充分重视作者的“倾吐”在整个作品艺术构成上的突出地位,把作品的人物和叙述语言更多地放在生命哲学的语义空间里,可能更切合路翎创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修辞学理论为视角,以英汉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为例,对其中的幽默言语所运用的修辞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情景喜剧中运用的比喻、夸张、比拟、仿拟、反复、双关、移就、引用等修辞格手段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但是这并不说明英汉语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表达手段没有差异出现,这些差异多是由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说史略》精辟阐发晚清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之政治思想倾向,系“有憾于《红楼》”,精神与之“正反”,“而成就遂迥异矣”;,指出“书中人物亦常取同时人为蓝本;或取前人”,十三妹“当纯出作意造”,其“性格失常,言动绝异,矫揉之态,触目皆是”;是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特有'演说'流风”,是侠义小说之在清、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固平民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也”。鲁迅先生洞透纸背的考评论析,大抵精当,极富启迪意义。本试对十三妹形象进行再评价,对该书复杂的思想内蕴、作品艺术特色等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家,首先是一所房子,有梁柱的支撑和坚实的墙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顶,可遮风避雨,抵挡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户,以便房子里新鲜空气的流通。在这所房子里走来走去的,是许多欢乐的笑声。门是家与外界的通道,所以家不会与世隔绝。屋顶下,每人各有各的房间,有聚有散,互不干扰。家一定有厨房,可以烧出美味的食物,所以在冬天,家里也是热气腾腾。  相似文献   

20.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