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影响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推进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农业科技保障能力。文章以保定市为例,分析了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介绍了当前农民接受培训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及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虽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转移,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压力,但同时也使沉淀下来的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更低,结构更不合理;科技推广难,阻遏农民科技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要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要做好普职成三教统筹、农科教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从农技推广角度谈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快慢,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是农技推广部门服务的重要对象。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和建议展开讨论,旨在从农技推广角度分析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术技能普遍偏低,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经济社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与特点,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安排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走向市民的过程。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水平较低,其主要制约性因素是制度。户籍制度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制度。完善各项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 (非农化 ) ,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 (城市化 ) ,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 ,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必将被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海洋和航天技术等所替代,依靠科技和教育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大趋势,这种趋势必将带来农业观念、技术及生产关系的改革。正如小平同志所讲“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要靠生物工程,要靠高科技”。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来看:目前,我国仅有35%左右,与发达国家70%的贡献率相比,相差甚远。那么,要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飞跃,能够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对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我国来说,其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谈不上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0.
加快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这既是经济和社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也是在劳动力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和减少失业的需要;更是确保农民在转移中具备适应各种就业机会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杨海燕 《职教论坛》2007,(11S):8-11
本文以我国城市化为背箭.分析了转移农民在农民工的特殊社会身份下,他们所具有的角色冲突以及这种角色冲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之后论文结合转移农民再社会化的途径和内容,针对转移农民从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论述职业教育如何促进转移农民的再社会化,促进转移农民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向市民转化,发挥职业教育在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中的特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民市民化视野下的三元社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社会正在从二元社会结构转变为三元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线索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在准市民向市民转化这一阶段凝固下来,标志着三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准市民凝固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对农民经济吸纳的同时,还存在着社会排斥,这导致了准市民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3.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再社会化的主要表现,转移农民在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下易于产生"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角色冲突。接受职业教育是转移农民实现再社会化的关键,可从改变转移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促进转移农民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城市化为背景,分析了转移农民在农民工的特殊社会身份下,他们所具有的角色冲突以及这种角色冲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之后论文结合转移农民再社会化的途径和内容,针对转移农民从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论述职业教育如何促进转移农民的再社会化,促进转移农民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向市民转化,发挥职业教育在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中的特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我国当前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此,必须树立教育经济观,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教以兴农服务为重,政以稳才为本,企以支教为荣,民以求知为强”的良好风尚,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7.
在描述被征地农民生存现状基础上,对其在市民化进程中的诸多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配套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改善其子女教育条件、提供有效职业培训、建立就业服务机制、加强社区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偏低,与我国传统的重政轻技观念、小农生产方式及城乡二元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农村教育、培训机制、法律不健全,也影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加强科技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积极引进项目,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而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对于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以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突出政府在农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保证农科教结合的顺利实施,要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农业教育的根本宗旨,要特别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