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禁止不随意想象暗示;合理引导,刺激想象;课堂上要凸显语文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展开联想。  相似文献   

2.
简雪雁 《南昌教育》2005,(11):23-24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首先要想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可以有很多办法,如:在课堂上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和流行的歌曲;尽量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来开展听和说的活动;听说读写要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文化转型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正处在激烈的变动之中。当前的审美文化与传统的审美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传统的审美强调的是对生活的超越,是一种远距离的观照,富有理想色彩;传统的审美教育强调的是净化升华灵魂的作用。而当代审美则强调美与生活的合流,认为美就在生活之中,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而更注重审美的实用性。审美文化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审美化教育成为必然。当前的审美化教育要做的工作,一是要在认识上破除美在经典的惯性思维;二是在手段上充分利用大众文化中的优秀产品,发掘其积极意义;三是在培养目标上,塑造新型的有审美理想和审美素养的人而不是求圣。  相似文献   

4.
校园有一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或学习成绩落后,或物质生活贫困,或感情上的缺失者,或体质瘦弱、身材矮小甚至肢体残疾。他们有的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家庭发生变故,感情有所缺失,心理素质脆弱;有的交际能力弱,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有的身体单薄、个头矮小,有时会受到身体强壮学生的欺侮;有的存在生理上的缺陷或残疾.经常被同伴嘲笑、议论……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占有一定的比例.要办好教育,要建设和谐校冈.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改革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和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应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提倡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和活力;在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探究、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在课外作业和活动中要体现生物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让生物更贴近学生生活。那么,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如何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生活德育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生活德育环境构建的主体呈多元并存的趋势,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是众多主体中的核心部分和主导力量;其中心场域仍然在学校;生活德育环境构建既需要精神资源也需要物质资源;在构建途径上,重点应做好人本主义课堂的建设,校园环境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生活具有发展性、游戏性、整体性和自然性等特征。当前的学前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疏离了儿童的生活。构建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课程目标要满足儿童现实生活需要,建构儿童的可能生活;课程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课程实施中要还原游戏的应有之义;课程评价中要建立儿童生活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0.
平民意识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报道时,要摒弃传统电视新闻中存在的“高大全”和居高临下的说教模式.以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与平视生活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荧屏内外的传播与接受、社会与个人,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心态同步。产生情感共鸣。电视新闻要体现平民意识,就必须做到:电视记者心里要装着老百姓;经常换位思考,作一名普通的电视观众;多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将政府官员形象进行平民化处理;追求人格平等,尊重被采访者。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同一材料,接受主体不同,感悟就不同,立意自然也不同;另一方面,作家个性不同,经历的生活不同,心理志趣不同,表现主旨时,摄入心灵的材料也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多角度发掘,创设不同立意;同时,对同一立意的作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比,从作家的个性、生活时代上发现其差异,理解其选择材料的良苦用心,进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发挥其个性特长。  相似文献   

12.
在课改背景下,如何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这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由重视人到关注人,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习作的兴趣;在评价上,教师要多肯定,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加速发展市(地)级电大,应做到六点:即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找准定位;在办学模式上既强调系统,又要立足块块;专业设置上要按地方所需;教学方式上,要坚持实用;质量控制上,要抓住要害;县级电大要在当地大教育中争当首席。  相似文献   

14.
语园地三习作要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生活委员;“六一”联欢会上,要你代表全班同学作个简短的发言;遇到这些场合,需要事先做点儿准备,写份发言稿。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在联欢会上的发言,则要热情洋溢,表达出欢乐的心情和向上的情绪。根据某种需要,想象当时的情境,写一份发言稿。[编按]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注重选择生活素材,注意收集生活信息,然后把这些鲜活的内容引入习题中,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从而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教师选择了某报上的一则信息——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夏代18岁;秦汉20岁;东汉22岁;唐代27  相似文献   

16.
据悉,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先生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讲,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等,而这些都要从小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积小则成大,历久则为功,“…  相似文献   

17.
修辞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要求;要寓思想教育于所引用的警策语句之中;修辞学的讲授内容要做到,既不脱离教学大纲、不脱离教材,又不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对修辞学中的问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在学生中提倡争辩,提高辨析能力;要加强练习,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我真正需要懂得的东西:怎样生活、做什么人以及怎样做人——其大部分是我在幼儿园里学的。智慧之源不在研究院,而在幼儿的玩具中。   我学会了许多。比如,吃东西要大家分享;做游戏得公平合理;不能打人。又如,自己的事情自己管;人家的东西不能拿;伤害了旁人要道歉;借用了的东西要物归原主。再如,饭前要洗手;生活要节制;既要学习,又要思考;图画、歌舞、玩耍、劳作每天都不能少……   还有,中午要午睡一会儿;出门得当心车辆,要手拉着手,不要松开。还要留心不寻常的事物——花盆里的小种子,根往下钻,枝干向上长。谁也不…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评先奖优工作应注意八个问题,在标准上,要坚持成绩与效益结合;在内容上,要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在途径上,要坚持政府奖励与社会奖励结合;在方法上,要坚持自荐与群众评议的结合;在形式上,要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在规模上,坚持重奖和分层次奖;在时限上,采用长奖和即时竞现奖;在目的效果上,注重扶持骨干和培植新人的结合,以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让我们师生共同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积极地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