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究声音是行文的最重要的功夫。高明的作者,正是出于对文学传达中语音组合独具的审美特性的认识,特别强调写作要讲究“声文之美”,要通过语音组合营造文章的气势,也就是“因声求气”。如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槲就自我揭示道:“音节为神气之迹……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正因如此,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多读”感悟语言材料,积累言语范式。“多读”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次数多,更应该是方式多,如朗读、默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即使朗读,也可以方式多样,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种不大常用的方…  相似文献   

2.
王毓新 《江西教育》2006,(11):15-15
讲究声音是行文的最重要的功夫,高明的作者.正是出于对文学传达中语音组合独具的审美特性的认识,特别强调写作要讲究“声文之美”,要通过语音组合营造文章的气势,也就是“斟声求气”。,如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槲就自我揭示道:“音节为神气之迹……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正凶如此,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特别强凋通过“多读”感悟语言材料,积累言语范式。  相似文献   

3.
清人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指出,作文“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可见,一篇好作品,追求的是字词句段篇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单个词句段的优美。教学这些作品,正像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4.
苟大权 《学语文》2007,(4):45-45
在古代乐府歌辞中,《孔雀东南飞》以纯美的爱情故事,和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为人传诵,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绝代名篇。乐府诗辞最初源于民间创作,配乐歌唱的特点赋予它和谐的韵律和明快的节奏。这种文体,“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教师是开发文本读写价值的真正实践者。关于读写结合,当下许多教师已经在精读课文中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和实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在读写结合方面的教学价值也是很大的。只是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等方  相似文献   

6.
立足课堂,重视文本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读写的“主阵地”。本文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多读、多摘、多诵,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提高中师生的写作能力,是《文选和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建立包括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说话和作文结合的立体交叉式的写作训练结构体系。一、读写结合,由模仿到创造根据教材特点,在讲读教学中抓好读写结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吸收范文中的写作营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1.“读”是基础“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两大环节。“读”是领悟吸收的过程,为“写”打下基础。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熟读范文。中师的《文选和写作》课本,较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入选的课文多是脍灸人口、浅显易懂的短文。象郑振铎的《海燕》、郭沫若的《梅园新村》、方纪的《三峡之秋》等。对于这  相似文献   

8.
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传统教学的精华之一 ,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一、读写结合经验描述时期读写结合始于写作理论研究。从大量资料考证 ,我国各个朝代的许多作家都从写作的角度论述了读写关系 ,其中最早的要数西汉著名辞赋家杨雄 (公元前 5 3年~公元 18年 )。他在《答桓谭论赋书》中首先提出 :“能读千赋 ,则善为之矣。”这说明了读赋对写赋的重要作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 (76 8年~ 82 4年 )认为读和写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都是为了传道。所以他要求学习者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强调只有朗读和写作同时…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体现着“阅读本位”的观念.课堂教学的中心是阅读,几乎是讲读、感悟课文一统天下.读是读,写是写,读与写常常脱离.“写作本位”的读写观强调: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有意识地往写作能力培养上迁移,尽量使阅读能力转换成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能.基于“写作本位”教学观,本文把单元的课文和习作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十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读中导写,写时忆读”,比较符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所谓“读中导写”,是把“写”作为一种手段,指导学生在研读课文时,提高认识水平,积累写作材料,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技巧等,以此来促进“读”。所谓“写时忆读”,则把“写”作为目的,用“读”过的知识作为写作的基础。这样的“写读结合”,看起来是着眼于写作,实际上读写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倍受关注的话题,“读写联动”则是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根本途径。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写联动”的优势,引领学生以教材为起点,延伸到多个阅读文本,形成一种开放、立体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拓展阅读,挖掘写作之源;积累素材,拓宽写作之路;动笔实践,体验写作之乐;读写结合,提高写作之力;多元评价,激活写作之趣”等策略,指导学生通过读与写的有效合作、实践与评价的有机体验,提高学生习作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朗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滁州三中金碧霞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把朗读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不仅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读写结合,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一、准确认读,了解课文。出声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李永婵 《考试周刊》2009,(9):163-164
本文通过对英语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分析,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应该积极利用所学的精读课文,延伸英语学习,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读写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即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读”与“写”可谓语文教学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如今的“读写结合”却存在着有其名却无其实的弊端:对“读写结合”认知不足;对“读”与“写”的结合点比较迷茫.读与写在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中的结合方式可因地制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浓厚兴趣,而且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畏难的痛苦心理,还有利于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对于听、说、读这三者做得比较到位,然而一旦面对写作,很多学生却往往会无从下笔,甚至马上就会有恐惧、厌烦的情绪.其实,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文,是最好的学习伙伴.依托文本,将练笔与文本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文,读写结合,将“厌作”变为“喜作”.  相似文献   

16.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干巴巴,空洞洞。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前提,以读带写,写中促读,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融入写作训练,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读是基础,写是提高,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借鉴课文,指导写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几句话:“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多读多写,多评多改”.整个学期,根据记叙、说明、议论等不同文体,借鉴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几个单元,提高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可见,读写是相通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如何在这一阶段抓好读写结合训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谈“朗读”     
提到“朗读”,很多教师自然想到“朗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品味”、“读写结合”等等。这些的确都是“朗读”的重要内容,但“朗读”还有一些重要内涵常常被教师忽略。一、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要求见下表:二、“正确”、“流利”、“有感情”(一)“正确”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指坚持用普遍话朗读,读准每一个音节的音、韵、调;注意轻声、儿化、语流音变,做到发音清晰、响亮;不唱读,不错读,不添读,不重复读,不跳读,不破读;读出长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以及段落之间的停顿。教师…  相似文献   

20.
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例谈(上)—————湖北/余映潮所谓读写结合,也叫“亦读亦写”、“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