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上海集邮》2000,(11):44-45
1923年 杭州青年若干人在潘光震寓所组织新光社,初只四五人,最多五六十,社内设集邮组 1925年 冬 新光社解散,新光邮票研究会在杭州成立 1926年 1月16日 会刊《邮票新声》创刊,为24开散页式月刊,第1卷共12期,张包子俊主编  相似文献   

2.
程兵 《上海集邮》2000,(8):21-23
五、一次信船遇盗的破案经过。2月10日、11日、20日先后刊出“信船被劫”、“续述”、“破案迅速”等消息(图16,17),报道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黎明从青浦朱街角(珠家阁)镇驶往上海的信船在上海新闸西小沙渡(洋人称“苏州河”)发生的开枪抢劫案。信船经营人名何阿福,承运全盛、顺成、协源三信局的邮件,犯案人为老乘客孙兆(寿)堂(棠)及其友,  相似文献   

3.
1月21日 纺织邮协在上纺俱乐部召开1999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 2月8日 原地封研究会在机电大厦举行迎春联谊会,江、浙、沪部分原地封爱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受一些基层邮协邀请,讲了几堂集邮课,开了几次座谈会,大家反映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给集邮者以出路。”这些年来,集邮者在国家邮政局,在集邮公司购买邮票,全部是买完拉倒,根本谈不上售后服务,所以这几年集邮者的集邮热情下降,兴趣不浓,有些人甚至不再集邮了,集邮队伍的人  相似文献   

5.
立健 《上海集邮》2000,(4):24-25
本刊连续多年向读者介绍了美国邮票的发行背景及其图案内容,以及美国当代邮政状况,使读者对美国邮票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应该说是一桩很有意义的事。但文中涉及的邮票大多限于最近时期发行的品种,且以文化知识性内容为主要话题,极少提到邮票的价值与价格。笔者因在50年代曾“玩”过一阵子美国邮票,可以说对美国的早中期邮票还有点印象,加上近年来一直持有美国邮票拍卖公司的最新拍品目录,对现价多少了解一点,所以想在本期和下期谈谈美国各时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邮》2002,(2):5-5
1987年1月19日召开局邮协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7.
顾膑 《上海集邮》2005,(9):12-12
今年是“复旦百年”,曾是复旦学子的我与母校同喜,更因《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邮票(2005-I)发行而欢欣。首发日,我与邮友同去跑戳.在邮票纪念对象所在地既重温当年窗读岁月,更以自己喜好的集邮方式,在邮品上融入此生永系的“复旦情结”。  相似文献   

8.
JP22“片蓝”是我国邮资片中的珍品。本刊1999年第4期曾发表赵复兴的章《JP22“片蓝”收藏价值的论证与研究》。赵从多方资料判断“片蓝”流出量不到1万枚。此议引起全国封片爱好广泛讨论。为了更进一步揭开“片蓝”的庐山真面目。本刊特邀请名邮评家、《解放军报》评论部主任刘格就此撰写了稿件。刘对JP22产生的背景。为什么珍贵、流出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引用了中国集邮总公司原总经理刘殿杰和原国内业务处长杨树明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数据。现发表如下。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集邮》2000,(6):7-7
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全面持续发展和4月13日国家邮政局的4条利好消息出台,邮市发生了许多变化。本茶座特邀部分集邮家和邮评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1.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0,(4):28-28
这是3月份编辑,4月份出版的第4期。这一期将小结3月份上海集邮节的内容,却还无法预报5月份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邮展比较详细的消息。 “邮史研究”栏,香港纪觉英先生介绍“合浦解放”加盖邮票一文,叙述了从研究中产生的无比乐趣,请诸位并不收集区票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而是也去分享他的喜悦。此文唯一的缺憾是没有透露各枚邮票的成交价格,也许有的尚属私家秘密,不能强求,但是公开拍卖的  相似文献   

12.
赵宁 《上海集邮》2000,(3):17-17
一般来说,订阅或购买集邮刊物的读者都是比较“严肃”,或者说是比较“专业”和认真的集邮者。集邮刊物是集邮爱好者获取、交流和探讨集邮知识的园地,因此从集邮刊物发行量上也可以反射出集邮市场的一点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4月29日—5月1日由日本邮趣协会主办的春季活动,即2000年集邮展览暨第24届世界邮票节(世界切手)上,除一框展品和1950年后的现代邮票展品这两项内容外,还将增设开放类展品,并且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也可参展,但只允许每人或几人联合展出一部展品,每部2—4框。 主办者规定展品中非集邮素材的数量不能超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常把那些一不为组集参展,二不为倒邮谋利,三不为“以邮养邮”而储财,光买进、不出让的人称之谓“攒邮者。”尽管社会上对这些“攒邮者”的评介不多。甚至在报刊上连他们的“立足之地”也难找到。报刊上被介绍的大都是热衷于“爆炒”、“高峰”、“低谷”、“储财”、“打折”、“发行量”之类的东西。其实,“攒邮者”才是集邮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才是构成中国集邮大军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黄山 《上海集邮》2007,(1):23-24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收集票中票,特别喜欢珍罕邮票的票中票,它们的原票价值连城,不要说买,就是连看也难得一见。如今有了这些票中票,这些“珍罕”邮票现在都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册内,随时可拿出来欣赏。当然,票中票的选题不只是珍邮,还包括各国的首套(种)邮票,以及其它具有  相似文献   

16.
父亲于上世纪30年代末开始集邮。他一旦对邮票有了兴趣,就全身心投入,甚至废寝忘食,连店务、家务都不大管。我青年时期对他在几个方面的印象特别深刻。 1.邮学研究重视当时当地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7.
18.
本刊讯 9月29日,上海卢工集邮品交换市场为上海卢工集邮沙龙成功举办200期举行庆典活动。 上海卢工集邮沙龙创办于1996年,由徐星瑛、谈佐麟等老集邮家主持,于每周五下午举行活动,常年坚  相似文献   

19.
吕晶 《中国集邮》2000,(7):14-15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大量外国邮票随着不同途径流入我国市场,加上专题集邮的盛行,使我国集邮队伍中外邮收集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如何收集、收集的方向和目的,是摆在许多外邮爱好面前的难题。笔根据自己多年来收集外邮的经验,总结出几条收集外邮的方法,希望对同好能有所帮助,以期少走弯路并集而有成。  相似文献   

20.
我和钟先生相熟是在组织出版《近代邮刊》之后。在这之前,因为所玩的方向不同,接触较少。办了《近代邮刊》之后,必须时常碰头,交往就日渐增多。当时一起办刊的还有钟韵玉、沈清两位。回想当年初办《近代邮刊》时十分困难,稿源资金都成问题。钟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