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洪 《上海集邮》2002,(10):46-46
今年第6期“咨询窗口”列举的新中国珍邮中,对大一片红注明“无旧票”,但在笔者案头即有3枚的资料。其一为1998年4月30日台北蟠龙邮票公司第6期通讯拍卖的3263号拍品,在下端正中偏左处有戳痕。其二为中国’99世界邮展期间中邮大地公司的4107号拍品,右上角销“89支”戳(见图),以47万元落槌。其三为2000年中邮大地春拍的4009号拍品,右侧销“1969.2.21”日戳,中上品,拍卖结果不详。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化社会中,邮票很难保持"阳春白雪"的纯文化高雅姿态而"洁身自好"。邮票"下海",掀起朵朵商品化大潮的浪头来,也是在所难免,其实商品文化也是当今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在新加坡看到了邮票与著名企业商标的第一次大规模亲密接触,在新西兰看到了邮票与电影《指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盛产钻石、宝石的国家很多,尤以非洲的塞拉利昂最为著名。该国为宣传盛产钻石,多次发行邮票,邮票为不干胶型,背后贴有衬纸,且印有关于钻石工业的广告。该国于1965年,为宣传其特色——钻石生产率先发行钻石形邮票(4全)。票图为  相似文献   

4.
夜郎 《上海集邮》2007,(3):22-23
最近从国外购得一本1905年Soctt公司出版的《The stamp designs of Eastern Asia》(东亚邮票图案,见图),买时只想看看当时外国人如何评论中国邮票的设计,没想收到后才发现此书与其说是谈东亚邮票的设计,不如说是“中国邮票史”,全书77页中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谈中国(包括各商埠)的,而且内容也不止邮票图案这么简单,相关史实甚至邮局通告原都占有相当篇幅,而且可以看出作C.A.HOWES显然对东方化尤其是中国化相当了解,也是一个中国邮票的收藏家,比如此书出版前上海工部大龙邮票的旧票最早日期是相关专家J.N.Luff和W.B.Thornhill的1865年8月10日,而作在书中就谈到自己手里有一枚2分银票剪片,销有清晰的1865年8月2日邮戳,这应该是至今发现的最早日期了,可惜原书对此剪片未附图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郑启五 《中国集邮》2001,(12):13-13
最早好像是在某邮展评审员的一篇海外专稿中见识了所谓的“个性化邮品”,澳大利亚在邮票旁边的边纸上印上了消费的尊容。以后世界各国就遍地开花了。总觉得这是在传统邮政日子难过的情况下,作为吸引人们关注的一种生财之道。老邮迷大多是不感兴趣的,甚至大摇其头。新邮迷则有不少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头脑里没有老感觉和旧框框。其实,这也并非老外的首创,我们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企业金卡”就有不少“企业家”的头像.应该也算是“个性化”之流的萌芽。但利用公款把自己印上邮品,总有点假公济私的味道。我是企业金卡的收藏,但有人像的一律谢绝。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年12月1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访问了苏联并和斯大林举行会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纪8),邮票上中苏两国领袖亲切握手,两国国旗鲜艳夺目,这是新中国邮票上第一次出现外国国旗。  相似文献   

7.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120公里处大足县境内。始建于初唐。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分布于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等地。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6月18日发行2002-13《大足石刻》邮票和小型张共5枚,邮票图案分别是:北山·日月观音、北山·普贤菩萨、宝顶山·华严三圣、石门山·三皇洞造像。小型张邮票为宝顶山·千手观音。以5枚邮票制作的极限明信片,展现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国之精华。  相似文献   

8.
史维 《上海集邮》2006,(12):45-45
早期邮票有在票面加凿针孔图的品种,其作用或类似加盖,或类似防揭印记等,无外乎是发行方一种技术性的措施,现在已很少再使用了。但是,在本期封面的加拿大小型张邮票上,却再现了这种凿孔工艺,不过它是用来作为边纸的装饰:一羽鸽子从邮票图案中展翅飞出。真该佩服设计的独具匠心了。  相似文献   

9.
柯棣华大夫,原名德瓦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Dwarkanath Shantaram Kotnis),1910年10月10日生于印度泰米尔纳社邦绍拉普尔市,1936年毕业于孟买格兰特医学院。1938年,他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1939年2月来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  相似文献   

10.
吴春华 《收藏》2006,(7):84-85
综观中国邮票发展史,能够有幸登上中国邮票的外国人,除了马、恩、列、斯等几位共产党员先驱之外,就只有白求恩、柯棣华等几位曾经援华抗日的国际友人。  相似文献   

11.
生肖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1980年我国就开始发行生肖邮票。而近年来,生肖文化传至西方国家,并引起一股"生肖热",各国开始发行形式多样的生肖邮票。加拿大于1997年牛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至2008年鼠年止,虽然刚发行了一轮,但设计却很有特色,特别是小型张的外形年年翻新,深受邮人青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钱币如贝币、刀布币、环钱及圆钱,虽说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它们作为古代文明的见证,在古代史和货币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国曾在1981年和1982年先后发行了T65和T71《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第二组邮票2套,共16种。  相似文献   

13.
凡是图案相同或源出于一、但因一个或多个其它元素发生变化而在斯科特目录中形成新编号的邮票,在本中称之为同图邮票。这些其它元素包括:面值、刷色、齿形、背胶、票幅、齿度、发行年份,以及铭记(例如两国联合发行的同图邮票)等。  相似文献   

14.
邮票的图案名称,称为“图名”或“图题”。新中国邮票的图名曾多次出现失误。自1957年出版《中华  相似文献   

15.
孙彬 《上海集邮》2002,(9):31-32
马来西亚今年3月9日发行《马来西亚蛇类》邮票,全套4种,以及同图有、无齿小型张各1种。邮票图案分别是蟒蛇、树蛇、金环蛇、银环蛇等;小型张上的2种邮票图案分别为成年、幼年的眼镜王蛇。票、张都采用水印磷光纸,影写版印制。  相似文献   

16.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10,(10):32-34
极限集邮界常说的"自然片",是指那些非为邮票发行而发行的明信片;"专印片"则是指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印制的图画明信片。专印片大多由邮政局、集邮公司、集邮团体印制,也有个人印制(近年来这种片有飞速增长的趋势),一般与邮票同步发行,也有刻意为淡化其"专印"性质而提前发行的,但那样风险很大。邮票发行之后,刻意为邮票图案而发行的明信片更是不折不扣的“专印片”。  相似文献   

17.
天安门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在新中国邮票发展史上,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安门以其特殊的地位最早登上新中国邮票,以天安门为图案的普通邮票共发行了7版,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最熟悉的邮票画面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徐啸 《上海集邮》2004,(12):20-20
比较中外鸡年生肖邮票的表现形式,互有异同。 一、写真将动物鸡的自然形象直接搬上邮票,如澳门1993年生肖邮票(图1),一目了然,但容易与动物邮票混淆,须在票图上标注"鸡年"或相关文字。  相似文献   

19.
邵林 《上海集邮》2000,(9):41-42
集邮者在进行传统集邮的同时,往往会对邮票上的图案发生兴趣。比如,专门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家马任全,他也曾收集过一些外国邮票,因为他的生肖属马,所以特别留意画面上有马的各国邮票,口久自然形成一部马邮票的专集;王纪泽和张包平之是一对因集邮而相识、相爱的伉俪,他们除了专集红印花邮票外.还专门收集夫妇双人像邮票。这是与传统集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以邮票的发行国家(地区)、年代、票种为界限,也不追求每套邮票必须“全”,而是只以邮票画面反映的内容或邮票发行目的(简单地说,是指邮票纪念或宣传的事物,一般为邮票的票题)作为取舍的依据,这类集邮方式称为“专题集邮”,最初的专题集邮又称“图别集邮”。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普3D《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一组)10分、60分邮票,以及普31《中国鸟》(第一组)80分、1元、2元邮票,都是电子雕刻影写板。两组邮票各具防伪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