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琛 《中国集邮》2001,(2):30-31
2000年的邮市在邮人的声声叹息中走过,一年来的低迷徘徊令市场人气更加萎靡?当新世纪的曙光再次照亮大地之时,邮人将继续而对新一年的邮市,毕竟在底部区域盘桓的市场,离黎明已经不会再遥远了。于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再次埘2001年的邮市充满美好的憧憬。尽管这种憧憬有勉强的成分,反映出邮人信心的不足,但路还是要走下去的,邮同样应该玩下去。  相似文献   

2.
正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归入"佳邮"行列,一般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初显这类题材在广大邮人心目中的地位,此后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又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即使承袭着《西厢记》邮票风格的《牡丹  相似文献   

3.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2,(10):48
邮人同庆金秋10月,国庆的月份,专门性邮会在沪举办全国原地集邮展览,接着,上海市邮协举办"喜迎十八大召开展示集邮人风采"邮展,可谓好戏  相似文献   

4.
5月17日,市职工邮协召开创建集邮者之家工作交流会。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王新中、市职工邮协会长周恺及有关邮协的代表约50人出席。 化工邮协、港务邮协以及天原化工厂邮协、外高桥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邮》2000,(7):7-7
《中国集邮》的“集邮茶座”栏目很受邮人欢迎,但是总是在一个地方办有缺陷,似乎也应当有各地的邮友们加盟,才能体现邮友俱乐部的广泛性、参与性。由江西邮协的王洪新建议,并经《中国集邮》特邀,请了几位江西邮人也来品品“茶”。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邮》2007,(12):3
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10月18日在江苏高邮邮都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围绕"弘扬邮文化、引进大项目、展示新形象"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邮人绘邮"、"邮文化与邮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庆十七大,迎奥运会"邮展等。  相似文献   

7.
吴伟忠 《收藏》2009,(12):120-121
在数以千计的各种邮资票品里,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如图)归入“佳邮”行列,大约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  相似文献   

8.
正马年到,邮友的新年寄语飞驰而来,令大家备感亲切。没啥好说的,《集邮博览》唯有快马加鞭,用心做好每一期,回报读者的厚爱!寻邮:邮政、邮史、邮集、邮票、邮市、邮人……赏邮藏大观。找乐:栏目互动、特色增刊、邮品赠礼;邮学团、会员"欢聚"、讲座沙龙……开心邮乐。  相似文献   

9.
2012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蒋字冰先生《印在杂志上的双面邮资邮简》,文中提到"独特的邮资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邮刊上印邮资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0.
谢刚  周炼 《上海集邮》2013,(12):2-2
本刊讯市邮协于10月25日在上海邮政大楼新五楼举办基层邮协秘书长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刘佳维、李曙光前来授课。市邮协王观铝会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来自全市各基层邮协的秘书长和市邮协各专业委员会委员近180人出席。培训由市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才鸿主持。  相似文献   

11.
丁蘖 《上海集邮》2010,(9):30-31
吴玉麟(1903—1989年)是苏州的早期集邮家,1946年末负责苏州邮人联谊会交换科工作,1947年协助李铭接办《苏州邮刊》,名播邮界。  相似文献   

12.
12月18日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邮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星罗棋布遍满华夏,让邮人完全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虽然前进道路荆棘丛生,变化莫测,但前途光明是邮人永久的理念,邮人乐此不疲,在邮市这个天地中尽情享受地收藏爱好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集邮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于3月7日召开,审议并明确市邮协1995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出席会议的有理事50人。部分基层邮协秘书长30多人列席。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市邮协会长王观  相似文献   

14.
本届邮展,绵阳市全力以赴,从大城市来的邮友都有同感:如果不是在西部地区这样一个颇欲雄起的中型城市举办,肯定不会被这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01,(4):46-46
1月15日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邮协理事会换届,陈家振为会长。 2月22日 上海实验电炉厂邮协和人乐邮协举行佳邮评选联谊会。(村夫) 2月25日 化工邮协召开会刊读作编座谈会。 2月28日 生肖集邮研究会上海会员选举出席该会“二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邮市颇不景气,新邮频频打折,造成邮人手中的收藏市值大幅缩水,邮协会员不断流失, 甚至连一些依靠投机或投资生存的邮商也迫不得已纷纷改行。可以说这都是邮票掉价惹的祸。然而,邮圈里总有一些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7.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笔者先后承蒙 集邮家们的垂爱,收到集邮朋友们专 门印制的纪念集邮生涯的邮封和邮片。邮人肖像封、 片,这称谓是否准确?希望名家指津,至于这类邮品起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20.
李梅 《集邮博览》2009,(12):7-8
"盂城驿前吟夕阳,高邮湖上好秋光。"2009年10月28日,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和秋而至。八方邮人再聚"邮乡",赏邮展、访邮踪、论邮事、话邮缘……明代诗人邵宝笔下的高邮城,500年后风光再现,"邮"趣盎然。开幕式像"国庆"10月28日上午,高邮五金城广场彩旗招展,礼乐高奏,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拉开帷幕。600多名海内外嘉宾和全国各地集邮协会的代表汇集于此,共庆邮坛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