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并未引起我国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跨国公司的内部化转移具有封闭性,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没有产生直接、稳定的作用。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控制的加强,使得跨国公司带来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根本没有转移到中国企业的途径和渠道。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归属。本文认为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的行业发展战略需要明确,我国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领域需要明确,并且我国扶植关键领域发展的力度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的经济效益与技术转移政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阐述了技术转移的含义,提出了“技术流”和“技术转移网络模型”的概念,并且分析了技术转移经济效益研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技术转移活动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通过对技术转移的经济效益分析,探讨了技术转移政策与技术转移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统计和计量的方法,研究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中的技术外溢效应及其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和中国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调整技术引进的方向和政策,企业则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及其协同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  周莹 《科研管理》2012,33(3):105-112
随着我国技术转移政策体系的目标转变以及调整范围和制定主体的不断扩大,政策的制定重点应转向体系和机制的完善。但目前技术转移政策运行仍然遵循着强调单一政策效率的传统模式,各种政策之间的冲突与效能抵消造成系统内耗,致使政策系统整体效能降低。本文将协同学原理运用于政策体系构建和运行管理中,基于政策协同运行模式提供的高效率及其实用价值,提出了构建我国技术转移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泽宇 《科学学研究》2019,37(3):406-413
美国在对中国的301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关于技术转移方面的法律、政策或实践是不合理的或歧视性的,加重或限制了美国的商业。我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引入国外技术,一是通过技术转让合同,二是通过对外投资。虽然我国法律、政策或实践对于这两种途径或有所限制、或加以鼓励,但我国政府的行为并未违反相关的国际条约与义务。美国的指控并没有证据的支持,属于无稽之谈。我国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可以对某些法律加以完善,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美国在对中国的301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关于技术转移方面的法律、政策或实践是不合理的或歧视性的,加重或限制了美国的商业。我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引入国外技术,一是通过技术转让合同,二是通过对外投资。虽然我国法律、政策或实践对于这两种途径或有所限制、或加以鼓励,但我国政府的行为并未违反相关的国际条约与义务。美国的指控并没有证据的支持,属于无稽之谈。我国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可以对某些法律加以完善,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效应分析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效应的影响,探讨了投资模式与技术转移的各种组合情况,说明了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并由此得到了促进跨国公司提高技术转移效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如何运用技术经营手段打通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瓶颈,加速实现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已成为我国科技和经济政策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技术转移的对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转移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如何运用技术经营手段打通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瓶颈,加速实现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已成为我国科技和经济政策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并对我国技术转移的相关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区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崛起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转移动力、转移战略和路径以及转移效应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总体上,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研究趋于成熟,在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力机理机制、准入门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战略,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未来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可将触角伸入企业或消费者群等微观层面,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联动效应等中观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中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的大学技术转移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显著,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简要综述了美国学术技术转移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对技术转移学术研究的主要情况,并给出作者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博弈理论,建立针对该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并通过对博弈模型的纯策略均衡和混合策略均衡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防范道德风险的思路,并结合实际对实施技术转让的大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技术转移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全国及各地市围绕技术转移开展了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新时期技术转移相关政策及实践活动,在国内技术转移市场整体格局的认知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技术转移市场现状,分析问题并给出以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抓手,开展河南省技术转移行动计划、搭建以开发技术转移服务工具为核心的线上技术交易平台、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技术转移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从技术提供方、技术接收方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3个方面构建北京市技术转移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因果关系图分析技术转移系统变量之间的正负反馈关系;以2006—2012年《北京市2011年度统计年鉴》和北京市技术市场年报为数据源,利用系统动力学流程图测算不同投入产出期中的技术投入产出率峰值,并根据测算出的投入产出率峰值期及其峰值预测2013—2022年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趋势和增长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逆向选择对我国技术市场产生的影响,从技术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技术吸纳方进行行为分析,通过信息对称与不对称市场的对比,研究技术吸纳者享受消费者剩余多少的变化规律,归纳其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降低逆向选择对技术吸纳方负向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完善大学技术转移扶持政策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从立法扶持、经济扶持、能力扶持的角度对发达国家扶持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总结当前大学技术转移扶持政策的特征与演化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就优化我国的大学技术转移扶持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研究的问题背景、理论命题、研究趋势进行了文献评述.简述了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的动因,提出了跨国公司内技术转移的分类,综述了技术关联度、广义地理距离、正式结构与非正式关系嵌入对内部技术转移的影响.在概述内部技术转移过程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内部技术转移的跨国创新及其关键成功因素.最后从研究方法和视角入手,展望了该领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欧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和四个欧盟国家的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在国际层面上对比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有效专利数量、专利许可合同数量和合同金额五个指标,提出我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应加强商业化的运作导向。商业化导向意味着大学对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高度重视,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健全相关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也需要加强技术转移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科研成果的商业化筛选程序,引入大学技术转移成本考核体系,实施专利许可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杨名  王茤祥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4):132-139
目前缺乏从技术转移本质与特征理论视角研究技术转移发展对策,为此,系统分析技术转移的驱动因素、运动机理、构成要素与过程等4个本质维度,以及利益性、势差性和重复性等3个特征维度,比较研究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转移发展实践。研究显示,美日韩政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案、法律和计划等,保护有关参与者利益,制约技术转移的无限制重复;长期稳定的较高水平R&D投入产生大量可供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并在国家宏观层面整合的科研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技术转移势差;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商业孵化器等形式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多主体联合,驱动技术转移运动。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技术转移逻辑框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与制度创新等推动中国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于CTI的技术转移成功经验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基于技术竞争情报(CTI)的技术转移这一全新的视角,本文考察了美国、日本、韩国、芬兰和德国的潜在成功经验。认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产业革命、创新发展中与有效实施基于CTI的技术转移手段和方法是分不开的,并提出了我国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引导产业升级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